APP下载

陶瓷收藏:陶器一时遇冷,潜力犹存瓷器明清主导,宋瓷回归

2018-06-14

艺术品鉴 2018年2期
关键词:宋瓷定窑高古

西汉 凸雕龙凤纹彩绘陶壶 高64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陶器收藏:一时遇冷,潜力犹存

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是瓷器、书画和玉器三分天下,在字画、瓷器、玉器被资金不断炒作的时候,陶器夹缝求生存,其价值一直未被市场认可。

目前,拍卖市场门类可谓五花八门,但对陶文化领域涉足者却很少。有藏家认为陶器保值增值功能差,也有藏家认为陶器品位不高、收藏价值较低。

其实陶器作为瓷器“前身”,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但在瓷器屡屡创天价的市场下,对于陶器,藏家却不以为然。究竟是陶器没有文物价值,还是藏家群体缺乏文化历史内涵?

高古陶器只有考古价值,没有市场价值?

2014年12月24日,河南省龙城镇孔庄村一村民开挖化粪池发现时发现了俩战国陶器,这两个陶器品相相对完整,其中一个陶器造型很特别,像燃油灯一样,高0.15米、直径0.08米,上面还有个拇指大的小盖,正好将灯口盖的严丝合缝。

河南省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鉴定,这两个器物均为陶器,罐状陶器为豆、燃油灯形状的陶器称为高足小壶,其余分别有壶和鼎的残破碎片,初步判断为战国(中期)的墓葬随葬品。

但对于这两件陶器能不能卖,值不值钱这样的问题,考古专家认为,作为文物,这组陶器不具备收藏价值,它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特别是漯河地区古代文化面貌具有较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也就是说,此类古陶器只有考古价值,没有市场价值。

其实,判断陶器的艺术价值,是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的。

比如要注意陶器产地、器型、图案花纹、釉色、胎质,以及作者是否名家,其工艺水准如何。而古陶还特别要关注文字款识、存市量多少等。

古陶器历史悠久外形质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是传统的收藏门类之一,也是文物中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比较典型的包括封泥、秦汉瓦当,北魏、汉、唐俑人及动物俑、彩陶和代表各个时期的陶器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赝品云集的市场收藏一件有价值的陶器并不容易。特别是高古陶器经历了几千年岁月,能保存下来已经是奇迹了。高古陶无论是稚拙自然的素面陶还是色彩斑斓的彩绘釉陶都是古人艺术美的再现。“陶器藏高古,瓷器收老窑”,古陶收藏要讲究年代,特别是能够代表某段时期、某个地域的经典陶器。

像古陶中的唐三彩就比较有市场价值。

受宠的唐三彩

作为大唐盛世的物化记忆,唐三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与诗歌、绘画、建筑等其他文化共同熔铸了唐朝文化的旋律。

唐三彩作为一种极为罕见的陶瓷艺术品,国际上屡次拍出的天价正是这种稀缺性的体现。从本世纪初,唐三彩价格就一路走高。

2001年3月20日,纽约佳士得拍卖的一组唐三彩收藏品(48件组),成交价138.1万美元,位列该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十大天价排行榜”第8名;2003年3月27日,纽约苏富比拍卖的一对唐三彩马,以157.6万美元的高价入围该年“陶瓷拍卖十大天价排行榜”。除了百万美元以上的拍品,每年的国际拍卖市场上都有不少10万美元以上的唐三彩拍卖品。

在国际市场上,唐三彩已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曾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尽管唐三彩相比其他古陶比较受宠,也较有市场价值,但毕竟唐三彩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强烈造型感的古陶,其以一己之力显现无法带动整个古陶市场。

唐三彩骆驼 洛阳博物馆藏

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 成交价: 1,085,000 GBP

南宋至元 官窑葵瓣盘 18.5cm 成交价: 12,100,000 HKD

什么原因造成了古陶市场价值的滞后?

对比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古陶价格存在很大落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陶器的艺术价值还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也可以说,陶器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很多人仅仅是从"好不好看"来判断艺术品的价值。

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运营总监王燕认为:“古陶的色泽比较朴素,不具有装饰美感,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外表多留有泥土等历史痕迹;其次,古陶是由土烧成,原材料比较廉价。另外多数国内藏家热衷收藏喜庆吉祥的物件,而古陶大多是冥器,属于陪葬品,所以有些人比较忌讳收藏古陶。

总之,大家对古陶的认识不够,藏家怕买假货,而市场又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因此,陶器想惊艳市场,必须要经历其质朴之美逐渐被藏家认可的过程。随着收藏队伍的壮大,古陶存世量的逐渐减少,以及市场资金对低估值品种的发掘,和国内外拍卖价差的缩小,古陶的升值空间是很大的。”

升值潜力有待提高

当然,对于藏家而言,陶器收藏也有一定的风险。王燕说:“我国陶器历史悠久,产量也大,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外,现如今所出土的古陶数量也相当可观。而古陶器和其他文物一样,历代都存在复制品和赝品。大量雷同器物的出土和涌入使市场迅速饱和;而大量真伪难辨的赝品充斥,又使收藏者不敢贸然介入。对于古陶收藏而言,除了买到赝品的风险之外,还有政策限制,收藏人群少交流面窄等。而新陶收藏的风险则在于进入流通领域比较慢,升值潜力还有待提高。”

瓷器市场:明清瓷器主导,宋瓷价值不可估量

有人说,收藏陶瓷,能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是有境界,能赏玩到老窑瓷器是高雅,也有人认为,明清瓷器继承了千百年高度发展的陶瓷技艺,作品也更有艺术价值。

宋 影青狻猊盖香熏 高15.2cm成交价: 3,220,000 RMB

高古瓷(明清之前的瓷器)和明清瓷是陶瓷收藏的两个部分,两者本不应该被分开的,形成这种现象有历史的原因。

中国古陶瓷收藏从明代开始,主要收藏宋瓷,明代中晚期开始出现仿古的玉器和瓷器,证明其收藏之风颇盛。到了晚清才形成两个板块,是因为当时古陶瓷的经营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北京的藏家主要是达官贵人,他们在皇城根下,喜欢的是明清瓷器,市场主要经营的当然也是明清瓷器。但是在上海,市场主要针对外国人和身处东南亚的中国文化人,更喜欢中国的唐瓷、宋瓷,所以市场主要经营这些品种。

明清瓷和高古瓷都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部分,不应该被区分开来。但是两类瓷器确实代表了不同的文化。

在宋代以前,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一直是两条“线”并行,即雅文化和俗文化。宋代以前是雅文化,这也表现在当时的所有瓷器、玉器上。到了元代,社会文化跟传统文化有所不同,出现转型,而到了明清两代,社会的主流变成了俗文化。

所以高古瓷是内向的,明清瓷是外向的。尽管在工艺技术上,这两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越往后技术含量越高,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含量或许却在降低。

在市场上,因为客观因素如中国文物保护政策的影响,高古瓷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物保护政策以300年为界限,即乾隆时期以上的基本不能进入流通市场,尽管后来有所放宽,只要不是出土的文物、是流传有序的都可以进入市场,但是高古瓷还是基本被拦在了市场之外,价格优势无法表现出来。

现代收藏市场从改革开放起步,明清市场由始至终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我们市场的价格指标基本以拍卖市场为标准,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明清瓷器的价格标准。加上早期中国市场的收藏家多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文化素养不是那么高,更接受俗文化,所以更喜欢明清瓷器。这不仅仅表现在国内市场上,在过去10年,国际市场上被中国人采购的也多为明清瓷器。

而市场的经营者因为要迎合市场的需求,也以经营明清瓷为主,所以主导中国市场的就是明清瓷器。

但是国际市场近年来出现完全不同的动向,高古瓷行情上涨的势头很迅猛,比如汝窑、定窑拍品拍出天价,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由于国际市场出现了突破,2012年后,全世界的大拍卖行都推出了高古瓷器的专场,这是过去30年所不曾见到的。

我们知道,在欧洲的贵族系统和文博系统中,藏品都是以高古瓷器为主、明清瓷器为辅的。尽管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明清陶瓷还是会作为市场的主流出现,但是随着新进收藏家文化素养越来越高、高古瓷的流通越来越放得开,高古瓷器的市场同样带来很多惊喜,价格走向越来越高,甚至某些局部会突破明清瓷器目前的价格上限。

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21.9 公分 成交价:113,880,000 HKD

自2012年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亮相香港苏富比,并拍出2.078亿港元的“天价”以来,数件宋窑精品屡屡斩获佳绩。而在2017年3月中旬举办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中,包括宋瓷在内的中国古代瓷器也成为最大亮点之一,为诸家拍卖行和展销交易商所关注。

汉学家、国际宋史研究之开创者、法国学者埃狄纳·巴拉兹曾言:“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宋瓷收藏对中国乃至世界也变得具有非凡意义,这也是即将到来的“宋瓷热”所带给人们的思索与启示。

定窑领跑

在中国嘉德陶瓷部前总经理刘越的印象中,宋瓷热的导火索是2013年9月的一次传奇拍卖。

2013年年初,一位美国人抱着试水的心态,将家中一只中国小碗送到纽约苏富比竞拍,不曾想这一试,试出了轩然大波。据说这个碗是他在家附近的跳蚤市场花了3美元买来的,结果,这个区区3美元的小碗竟然被来自伦敦的藏家埃斯肯纳齐以223万美元买走,收藏圈顿时一片哗然。

此前,每隔两三年拍场都会高价拍出一件宋代瓷器,但业内公认为这是“孤立事件”。如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6752.75万港元卖出了一件有“玉津园”款识的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资;同年,中国嘉德卖出了一件南宋官窑的琮式瓶,被龙美术馆负责人刘益谦以2016万元竞得,刷新了当时国内拍卖宋代文物的纪录;再如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拍出了2.078亿港元的天价。因为宋瓷存世量稀少,加上资本炒作以及古陶瓷交易监管等政策原因,真正能够在拍卖市场上交易的都是凤毛麟角,个别“天价”宋瓷更是游离于市场环境之外的。

2013年那件定窑小碗的传奇拍卖,成为点燃定窑热的导火索。2014年春拍拍场中,陆续出现了几件被认为达到“官定”水准的定窑瓷器,苏富比上拍的一件日本藏家坂本五郎所藏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以1.468亿港元成交,彻底奠定了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官定”的价格。在2017年的拍卖中,定窑瓷器更是轻易就上了千万。

定窑热看似充满机缘巧合,但刘越却不这样认为。首先,定窑并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火”的,它的“火”是有历史根源的。在明代,只有历代老瓷器才能入古董行,一是碎器即开片的哥、官、汝等窑瓷器,另一种就是定窑。其次,在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钧、定中,定窑数量最多,最容易见到完整器,这是其市场升温的一个必要条件。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的白瓷,其他全是青瓷。以定窑为引线,宋瓷热将向各个品种蔓延。

11世纪 定窑白釉十二瓣形洗 直径17.8cm成交价: 6,325,000 RMB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蹲狮钮盖盒 直径16.5cm成交价: 20,700,000 RMB

物以稀为贵·动辄上千万的元青花

元青花,我们并不生疏,其制作精美而传世很少,故弥足珍贵。

元青花瓷归于居奇,这些年在国内外元青花拍卖市场上的报价始终是屡创新高。特别是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创下了1400万英镑,中国元青花拍卖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元青花创造了一个中国瓷器史上的奇迹,如今,这个神话还在继续上演。对于当今的藏家来说,谁拥有了一件元青花,谁就等于拥有了成为“千万富翁”的可能。

数据显示,仅2010年在佳士得、苏富比、永乐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富德这六家拍卖公司中,拍出的元青花瓷器就达11件。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元青花的成交价格也是一再攀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元青花,收藏元青花。元青花已经为古代艺术品中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

陶瓷收藏家张联军这样认为:“元青花由于存世较少,加之人为炒作,成交纪录屡创新高是正常现象。目前国际文物拍卖价格基本上是存世量、精美度和存世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具有七八百年漫长历史的青花瓷,完整大器单件过亿元并不算贵。而从长远来看,元青花价格会持续上涨”。

猜你喜欢

宋瓷定窑高古
瓷心晚晚
大德高古
定窑剔花技艺浅析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宋代定窑白瓷鉴定诀窍
唐代定窑“装饰纹”探秘
宋瓷 低调中的高大上
高古玉,市场王者始归来
定窑
Marry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