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6-14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金融院校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P2P、众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随着这些新型的金融业态的出现,相关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陆续出现并迅猛发展壮大,部分或全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与此同时,又给传统金融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倒逼其进行全面改革和升级。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又与传统金融或传统计算机企业的需求不同,高职院校要根据互联网金融人才专业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5年之前,互联网行业仅帮助金融机构开展网上业务,互联网金融业态还未呈现;2005年到2012年,网络借贷开始萌芽,第三方支付逐渐成长,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深入金融业务领域;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以余额宝诞生为起点,陆续发生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事件,如:微信5.0增加支付功能、百度金融理财平台上线、中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开业、京东“京宝贝”快速融资业务上线等。自此,P2P、众筹融资、网络保险等业务迅速发展,掀起了互联网金融大潮,互联网金融进入新阶段。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助推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除再次重申“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外,更具体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据网贷之家和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16年5月底,我国互联网金融总体规模已突破10亿元,P2P网贷平台4080家,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266家。网贷成交量16532.18亿元,同比增长321.68%。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5758.84亿元,同比增长212%。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约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37.2%。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7548.3亿元。众筹平台303家,成功筹资114.24亿元,同比增长429.38%。

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其特有的风险隐患和问题,例如:缺乏行业准入标准、行业运营规则和具体的监管措施;未有完善的客户资金保障制度,导致多起企业管理者“携款潜逃”案件出现;行业内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内审和内控制度,易产生经营风险问题;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信息易遭泄露;没有健全的客户保护机制等。针对这种情况,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十部委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此加强监管,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为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铺平了道路。2016年,伴随着更多传统企业巨头、金融机构涌入互联网行业,行业生长逐步从野蛮生长转变为理性生长,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催生出大量专业人才需求,根据笔者对各大主要招聘网站的调查和对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走访,发现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主要包括三类:典型的传统金融人才、金融产品研发技术人才、互联网营销人才。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实际招聘需求来看,2016年6月在前程无忧上输入“互联网金融”关键字,全国范围内共有29927条职位;同期在智联招聘上共有21268条职位。智联招聘在其2016年发布的人才需求与供给方面的报告中指出,2016年春季对人才的需求量排名前三位的依然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期货/投资、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业。从需求量来看,互联网营销、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三类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大,这三类职业依然保持着2015年对人才需求强烈的势头,排名稳居前三名。同期,领英中国在其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调查的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现有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1-5万人;所学专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学;专业所需技能排名前五位分别为:java、管理、客户服务、Linux和保险。85%的人才都是从别的行业跨界来的。可见互联网金融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首选既懂金融专业知识,又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该行业暂时还批量生产不出适销对路的人才,所以现有的人才从传统金融或互联网行业挖过来的居多。

在互联网人才供给方面,我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不设有专门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只是在计算机专业中增设几门经济金融的专业基础课程,或是在金融专业中增设几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缺乏系统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或是有少数高职院校专门设有互联网金融专业,但其人才供给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行业需求。

总体而言,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但具有互联网和金融复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供给数量和供给结构都远远小于其需求,产生了资金自融、运营不当、集资欺诈等问题,严重困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4月,累计停业及问题P2P平台共有1598家,多数是由于自融平台经营不善、运营赤字、恶意诈骗引起的被动或主动跑路。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建立互联网金融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只将着眼点放在宏观的全国范围内,对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够重视,忽视了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缺乏对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大部分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培养出的人才缺乏竞争力。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高职院校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互联网金融客户营销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

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例,以原先的金融应用类课程为基础,新增互联网金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

1.增设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色的金融专业课程。在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方面,可增设“互联网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法规与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理财”、“P2P互联网信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征信”等职业技术课程。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不仅能产生各种创新创意产品,而且也成为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营销”课程中,能学习建设营销型网站,进行网页设计,营销推广技巧,以提升网络服务与综合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网站维护与优化、网站推广、网络营销策划、网络咨询等工作,培养其成为懂技术、懂营销、懂管理的实用型互联网营销人才;任何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都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创新,互联网金融只有在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上才能取得健康长久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法规与案例分析”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把握金融法律,结合具体的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更好的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在合法范围内开展业务;风险管理水平高低是互联网金融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互联网金融除了具有传统金融具有的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以外,还有其特定的技术、业务和法律等风险,因此有必要开设“互联网金融风险”课程;互联网理财与传统理财相比,理财方式的便捷性和理财产品的低门槛、高流动性的特点,更贴合大众理财的需求,通过“互联网理财”课程的开设,学生可以掌握互联网理财规划工具、理财流程和收益分析方法,为毕业后从事个人理财顾问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创新模式,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从传统银行不能申请到贷款的借款人在互联网世界中能充分享受贷款的高效与便捷性,专业网贷人才的供给更能促进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P2P互联网信贷”课程便孕育而生;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入口,更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信用评级、小额授信和产业链金融等进一步金融服务的起点。开设“第三方支付”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电商平台的商品流和银行的资金流向,为未来将第三方支付平台转变成个人和企业理财、投资的综合门户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网络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进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互联网金融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和分析公开客户信息数据,精确评估企业与个人的信用,构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达到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社会诚信水平的作用。“互联网征信”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树立征信活动的互联网思维。

2.增设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应用为载体的各种计算机技术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迈进,还是金融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都需要具备扎实的互联网技术功底,因此计算机系统原理、JAVA语言、大数据金融等课程的开设也显得尤为必要。

(三)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现代教学技术的强烈冲击。知识突破了传统教科书框架的限制,逐渐从以章节的形式出现转变为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片段化的进行传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场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专业,由于其特有的互联网背景,使得高职院校更要教学手段上需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根据授课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例如,充分采用网络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利用PPT+讲解、录屏、拍摄等多种形式录制教学视频并创作交互式练习,应用快速课件工具进行课程整体开发,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编辑课程,创作出系统完整的网络课程。在学习时先由学生在课后学习主要知识点并完成交互式练习,课上教师回答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并引导其进一步深入讨论,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专业师资水平。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师资主要存在缺少金融实践经验,或者缺乏行业最新发展动向等问题。有些教师从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职业院校工作,缺乏实务部门的从业经验;另一些教师是从传统金融企业中转行到职业院校工作的,虽然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自从离开业务部门就缺乏对金融最新产品和发展趋势的更新,业务水平过于老旧。因此,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既掌握互联网金融具体业务运作,又熟悉最新业务发展趋势和市场动向的师资队伍。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第一,聘请在金融和互联网企业工作的一线业务人员来校教授专业课程,大力引进金融和互联网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学生互动。是否具有专业、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对该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些专家不仅具有扎实的现代金融或互联网信息知识,而且熟悉具体业务运作,还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专业看法,将其作为教学骨干引入高职院校,必将迅速提升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二,与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到这些企业座谈交流、专题学习和挂职锻炼,学校方面应为教师协助或创造这样的社会实践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和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从制度上对他们进行保障和激励。选派专业功底扎实的教师参加正规培训机构举办的互联网金融专题培训班,学习并掌握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运作,行业热点问题和前沿资讯,支持骨干教师多参加专业教学和学术会议,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最新业务知识和信息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结论

在互联网金融多方面改变我们生活和消费习惯的今天,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需求,及时抓住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机遇,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互联网金融营销人才方向上,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调整,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培养出满足地方企业用人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乐,彭华.应用型本科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福建金融,2016,(02).

[2]翟永会.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教育变革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5,(09).

[3]于琦.基于功能视角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挑战和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2016,(04).

[4]严玉华.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人才供需状况和高校的应对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金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