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2018-06-14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天津 300162)

一、理论依据

教育家黄炎培老先生提出了“大职业教育”观念,指出: “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也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而且黄炎培先生提出了关于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的思想。

当前在职业教育院校推行“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思想,是黄炎培老先生关于“大职业教育”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并且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更深度推进,而且在一些比较超前的学校已经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二、实践基础

(一)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我校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1.历史的积淀为我校校企深度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与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一套领导班子、一套师资队伍、一个校园、两个学校牌子。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的前身是天津市劳动局第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有着非常厚重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历史积淀。第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曾经改制天津市第三机床厂、天津市第八机床厂、天津市是长城机床厂,后于1986年重建天津市劳动局第一技术学校,后更名为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现在我校有60名教师曾经是天津市长城机床厂的技术骨干,我校实习教师大都传承着原机床厂师傅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生只干一件事的大国工匠精神,他们有着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2.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我校教学工厂为工学交替、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物质保障。(1)校办厂的建立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企业经验。天津市长城机电公司是我校的校办工厂,车间面积1500平米,有数控车、数控铣、普车、加工中心等数控机械设备,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师傅20余名,每年承揽对外生产任务达数百万元。(2)天津市数控技术应用中心为我校与高端企业合作奠定了基础。建筑面积3000平米,有数控车平床、数控车斜床、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三轴、数控铣、以及普车等在当前标准比较高端的设备。有一线生产师傅10余人,带领3个大赛班40余名学生对外承接生产任务。在这里已经培养了5届产教班学生,为学校创造了巨大的生产效益,实现了以产养教的目的,解决了学生实习场地、实习项目教学,以及满足了实习设备的维修费用的补充。在这里已经有三届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而且有多人留校作为我校生产实习教师,数控技术应用中心为我校学生的生产实习提供了实战平台,也为我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南通机床维修基地为数控维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我校承接生产任务的数控机床的维修、保养工作是由我校数控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承担,对于学校有一批维修数控机床的技术工人,对于学生他们面对的有故障的车床可以实际应战,锻炼了生产维修实践思维和应战技术。使学生的学习、实习、生产实现无缝对接。(4)电工实习实训室是我校电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宿舍楼、教学楼、机房的电线路径改造、电气维修场所是我校维修电工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应用中心为维电专业的学生实现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提供了职业体验场所。(5)通力电梯,与芬兰通力电梯公司的深度合作,使“通力北部培训中心”在我校的揭牌,实现了将国际型企业引入校园,打开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为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工作积累经验、储备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无缝对接。(6)汽车实训基地中心——天津畅洋科技汽车新技术实训中心为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

3.师资队伍的技术型发展为我校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人力保障。我校共有专任教师190名,校外兼职教师5人。2016年学生总数3277人,生师比为17.62:1。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83%,副高级职称教师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2%;中级职称教师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专业课、实习指导课142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34%;大学本科93.6%。硕士学位29%,技师学院大赛选手留校是我校一大特色大赛,近年来我校大赛获奖学生留校达 15人,目前都已经成为我校校办工厂、实训中心的生产能手、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有企业经验的教师达60人,比例达到31.5%,这些教师曾经是在兴隆时期长城机床厂的一线车间生产和管理的骨干,他们还在我校的一线教育教学岗位上奉献着。

表1 D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某学期课表

4.产教融合的特色办公室—产教办为我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我校产教办公室建立于2000年,其职能是开发、承接生产任务,为我校学生实习实训开发实践课程、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为我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

5.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为我校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提供了载体。目前我校成立了加工中心大师工作室,技术大师由校外兼职工程师和我校数控技术专家担任,实行双导师教学、生产,校内大师与校外大师的结合为我校数控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对接、课堂教学与岗位实习对接提供了师资团队保障,即能实现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又能完成生产任务,实现了产教无缝对接,加工中心大师工作室为我校数控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试行提供了载体。

(二)校外实训基地为我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生产体验岗位

与我校建立顶岗实习关系的五百强国际型企业有SEW、西门子、中国航空航天天津分公司、肯纳金属天津分公司、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芬兰通力电梯公司、日立电梯等,特别是芬兰通力电梯公司已经在我校建立了北方通力委培中心,为我校人才培养在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培养体制、人才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合作与帮助,促进了我校毕业生在企业文化、企业素养、企业经验等方面的进步与提升。

三、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过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形成了三阶段、五环节、双导师、逐级递进的教学模式,实现我校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学生与员工、课堂与岗位的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的改革。

图1 校内实训基地

(一)课程体系建设

1.核心课程建设。第1学期核心课程为专业认知课程,专业认知课程在实训教室、产品生产车间、工厂等场所对生产过程参观,让学生感知、体验生产过程、熏陶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第2学期核心课程为模拟产品生产课程,学生在实训教室、仿真模拟实训室体验生产过程,产品检验与评价方是导师和学校。第3、4学期核心课程为部分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生产任务的生产阶段,是体验生产产品的员工体验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可以接受简单的企业产品生产任务,实现了生产任务与课堂教学任务的无缝对接,检验与评价方是导师、学校、企业。第5、6学期核心课程为顶岗实习阶段,该阶段我校学生直接体验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见习员工,学生相对独立,定期与团队教师沟通、交流,学习与生产的管理、评价是学校与企业双方,产品检验是企业与市场。

2.文化课程建设。在注重核心课程的教育中时刻牢记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我校特别重视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学校按照教育部印发的课程标准的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且编制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创传统文化读本,利晨读时间开展大型传统文化诵读活动,保证每天30分钟的诵读时间,并且进行班级大型比赛,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覆盖全校学生、并且每天训练,使学生深入了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了中华礼仪、发扬了中国精神。坚持学校注重以德育为先,上好德育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开设了《工匠精神》课程,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

(二)双导师建设

以数控专业大赛班为例,每一个学生配备1名技术技能教师和1名理论课专业教师作为该生的指导教师,实现该生的技术技能发展目标和人文素养培养目标。技术技能指导教师一般情况下只能认领5-6名学生作为自己的徒弟,而理论课专业教师可以认领30-40名学生作为自己的徒弟,周期为3年。学生们的文化课程是30-40人大班上课,组织者由专业课导师负责聘请文化基础课教师,学生的学籍、生活管理也是由专业教师负责,文化课导师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素养的形成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就由技能导师带领着5-6名学生、就是我国传统的师带徒的模式进行核心课程的训练,一般情况下经过“专业认知课程”、“模拟生产课程”的训练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进入“生产体验课程阶段”经过2个学期的“生产体验课程”后,到第三年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会分成两部分走向,有一部分学生会很顺利的进入校外实训基地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很快接受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就是顶岗实习阶段。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阶段每个学生的两位师傅定期到校外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指导,这时学生是独立地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并且能够获得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劳动报酬。而此时的技能教师会定期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也实现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企业实践锻炼、也为企业送去我校的经验和技术。学生在第二年的“生产体验课程”结束后,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课程阶段,有部分学生直接进入我校高级工班学习,这些学生的企业实践是在我校的校内基地训练,这些实训课程是我校接受企业的生产产品的任务,他们这时的技能指导教师会每天在他们身边指导、一同完成生产任务。在技能师傅的带领下直接参加生产和完成生产任务,这个阶段师傅和徒弟们有一项他们认为非常荣耀的事项就是要参加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遴选,这是每位学生和师傅都特别向往的事情。在校内实训基地训练的学生80%的课程是实训课程,一周中仅有20%的课程为人文课和德育课程。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情境模拟法:在融入企业元素的实训教室、仿真教室中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学中做、做中学”,以根据生产任务制定的项目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根据生产任务制定教学任务,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局面,教师和学生是工作任务的共同完成者,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型的体验型项目教学法;岗位体验法:在教学过程的第3环节就已经进入简单的产品生产,学生以技术工人的身份参与学习,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体验技术工人生产产品的过程;任务驱动法:通过制定任务单的方法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任务单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即教学任务,学生可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做自我评价,教师根据任务单指导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工作和生产任务,完成服务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法。教学案是由教师设计的教案与学案二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案,它即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服务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得到实现;评价体系一体化评价法。学生自评、学生团队互评、教师团队评价、生产单位评价、市场评价一体化评价体系模型已经建立;教学环境一体化。第一、实训教室一体化的学习、生产功能。一体化教室的三大教学功能:专业认知、技能实训、产品生产。一体化教室即融有学校文化、又渗透企业元素,教室即是生产车间。第二、校办工厂的一体化教学功能。校办工厂融入学校教育培训元素,从环境到生产都具备培训学生的功能,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体验现代企业元素,同时完成学习任务,车间即是教室。

四、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双导师、学徒制的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的运行,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批具有职业素养、企业生产经验、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优秀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可以直接上岗。还培养了大批大赛能手,精通现代技术标准的大赛型、生产型毕业生。

(一)学生合格率、毕业率达到了90%以上,见表2

表2 合格率与毕业率

(二)大赛成果

我校已经形成三级赛制的竞赛模式,从校级成才杯、市级、在到国家级赛事我校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培养机制,产教班的学生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外基地的先进标准的把控下这些学生在各级赛事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是我校部分学生和部分教师在天津市以及国家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

表3 大赛成果一览

(三)就业企业均是500强企业

学生在第三年顶岗实习的企业均是500强企业,如:SEW、西门子、中国航空航天天津分公司、肯纳金属天津分公司、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芬兰通力电梯公司、日立电梯等等。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学到现代企业的国际化标准,经过一年的训练生产技能都能得到很高的提升,一年后均能留在原单位工作,稳定率很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其一,双导师培养人才模式在试验阶段,在数控专业比较成熟,在运行中的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还需进一步完善。

其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在逐渐成型,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其三,导师型、教练型师资队伍还需进一步提升水平,具有生产实战性生产能手

型导师还需扩大规模适应学校技能导师数量与质量的需要,实现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需要。

其四,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导师教育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