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早期干预价值评估

2018-06-14张润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肝素血气阻塞性

张润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较为频发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息、慢性咳嗽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包括感染、环境、药物等)导致病情加剧,引发AECOPD[1-2]。目前临床上对AECOPD患者主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并给予茶碱、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3],为了将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详情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AECOPD患者86例,收治的时间段为2016年7月25日~2017年7月25日,所有患者疾病均获得确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判定标准,以咳嗽、咳痰、喘息、气短加剧、增加痰液量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将短时间内采取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凝血障碍、重度高血压患者排除。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3例。常规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据23例与20例,年龄区间为46~78岁,平均(58.3±2.3)岁;发病时间为2.5~10.5年,平均(6.23±1.24)年;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据24例与19例,年龄区间为45~79岁,平均(59.0±2.2)岁;发病时间为2~10年,平均(6.18±1.06)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化痰药物治疗,给予心肺功能增强治疗等。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子肝素钙[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H10980166]治疗,每次给药剂量为5000U,帮助患者脐旁皮下注射,每日2次,每隔12h注射1次,共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SPAS、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4 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严格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内容进行判定。治疗 3~7d后,明显减少了痰液量,质地逐渐变得稀薄,明显改善了咳嗽、气促、喘憋等症状,无肺部湿啰音或者明显好转,哮鸣音消失,血气分析指标与血常规指标明显好转表示显效;治疗7~15d后,明显减少了痰液量,质地逐渐稀薄,明显改善了咳嗽、气促、喘憋等症状,肺部湿啰音消失或显著缓解,哮鸣音消失,血气分析指标与血常规指标明显好转表示有效;无效表示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4-5]。

1.5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AECOPD患者基本资料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治疗总有效率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SPAP、血气分析指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若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与74.42%,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n(%)]

2.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血液流变性指标水平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常规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x ± s)

表3 常规组与实验组SPAP、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x ± s,mm Hg)

2.3 两组患者的SPAP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PAP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慢阻肺属于较为频发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较高,以缓慢进行性作为其发病过程,导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疾病的发展,将会出现血液高粘稠度、高凝血、高聚集性状态,还可能会引发微小血栓情况[6-7]。当发展至急性加重期,炎症介质释放增加,可引起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平滑肌痉挛以及血栓前状态,导致进一步增多了红细胞的代偿性,增加了血液的粘度,导致增强了机体的凝血功能,使得凝血因子的活性递增,有效抑制了对于气体的交换活动,使得缺氧症状进一步加剧,使得疾病继续恶化[8-9]。

对AECOPD患者一般采取抗感染、营养支持、氧气支持等方案,此外,还需严格控制患者血液粘稠度,进一步改善高血粘状态[10-11]。若给予患者普通肝素治疗,其半衰期较短,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将会导致患者受到强烈的刺激,使得血小板减少,引发自发性出血等情况。另外,实际治疗时还需加强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的监测,因此,该类治疗方案具有诸多的局限性[12]。低分子肝素是从肝素中进行降解与分离导致的,具有较低的分子量,抗凝血因子Xa活性较强,便于有效发挥抗血栓效果,无需对凝血功能进行实时监测[13-14]。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02%,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低分子肝素便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分析实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便于降低血浆的粘稠度;另对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比较可知,实验组治疗后的SPAP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低分子肝素便于有效改善患者血氧供应情况[14-16]。

综上情况可进一步得知,对AECOPD患者早期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改善,值得采纳。

[1] 杨梅,强丽霞,金寿德,等.低分子肝素早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827-830.

[2] 黄艳,乔岩,王清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4,26(9):1173-1175.

[3] 何智群,毛永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早期干预效果探讨[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5):1152-1154.

[4] 沈威,翁婷,高蔚,等.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2):2274-2276.

[5] 王怡军,张荇.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4,34(1):9-10.

[6] 赵罗亚,卢生芳.低分子肝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6,40(5):482-483.

[7] 吴静华,王斌,李永权,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辅助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综述,2016,22(10):1999-2002.

[8] 冯慧萍.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5):46-48.

[9] 邓锐.低分子肝素治疗对AECOPD患者肺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3):1377-1379,1382.

[10] 瞿慧君.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7):121-123.

[1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 255-264.

[12] 曾建红,曾军,李越利,等.低分子肝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46-48,51.

[13] 王玉婷,余霓雯.低分子肝素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TNF-α、CK-MB、CRP水平的影响 [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478-481.

[14] 张明,曹子中,黄大勇,等.无创通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4,42(6):655-657,661.

[15] 毛小青,马文江.COPD患者实施抗栓预防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分析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5):1414-1417.

[16] 章一琴,俞林明,余飞,等.低分子肝素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8):7-8.

猜你喜欢

肝素血气阻塞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黑珍珠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