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眼青光眼手术疗效与风险

2018-06-14梁伟国梁柱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眼压眼科青光眼

梁伟国 梁柱平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300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主要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特征,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1-2]。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伤具有不可逆的特点,目前临床治疗以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伤及保护视力功能为治疗原则,可保证绝大部分患者终生维持有用的视功能。患者多根据疾病发生特点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对独眼青光眼患者来说,由于手术眼为患者仅有的一只眼,手术的成败关乎患者日后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再加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已成为眼科医生着重考虑的问题。本研究为探讨对独眼青光眼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风险性,特选取32例独眼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眼科确诊为独眼青光眼患者32例,对侧眼均失明(视力为无光感)。包括男13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3±10.4)岁;病史5天~6年。术前视力:光感~0.1共7例,0.1~0.5共16例,≥0.5共9例;眼压 24 ~ 60mm Hg,平均(42.3±18.2)mm Hg。对侧眼失明原因包括: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绝对期,眼外伤眼球萎缩,慢性葡萄膜炎眼球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角膜白斑眼球萎缩等[3]。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中男7例,女10例;年龄45~67岁,平均(56.4±10.4)岁。B组中男6例,女9例;年龄44~66岁,平均(56.1±10.6)岁。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视常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裂隙灯检查;显微镜检查包括眼睑、结膜、角膜、前房、房角、虹膜、瞳孔、散瞳查眼底,测量对角膜曲率,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可能存在完全失明的风险及术前、术中及术后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事件,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安排手术;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术中严格无菌操作。A组17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3~5d使用典必殊滴眼液(比利时 s.a. ALCON-COUVREUR n.v.,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19)或加替沙星滴眼液(楚雄老拨云堂药业有限公司,H20060479)每日8次进行滴眼,术前一天冲洗结膜囊、泪道,术前2h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5546)进行散瞳[4],术前10min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比利时S.A. ALCON-COUVREUR N.V.,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133)3次表面麻醉。常规铺巾后于患眼行透明角膜切口及侧切口并注入粘弹剂,必要时分离虹膜后粘连及房角,连续环形撕囊并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I/A将残余皮质注吸后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清除前房及囊袋内粘弹剂后水闭主、侧切口。B组15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后以穹窿部为基底作一球结膜瓣,烧灼止血,同位以角巩缘为基底制作底边长5mm、高5mm瓣,1/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巩缘[5-6]。9点方位透明角膜刺穿前房,缓慢放出少量房水,切除巩膜瓣下2mm×2mm纵行角巩膜小梁组织并作相应处周边虹膜切除术[7],恢复虹膜,缝合巩膜瓣及结膜,形成前房,前房穿刺口注水达水密状态,无渗漏[8]。术后典必殊滴眼液每日8次进行滴眼,晚间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20496)进行涂抹。两组患者术后观察并记录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前房及晶状体、炎症情况;使用裂隙灯每日观察切口对合、缝线在位情况及滤过泡形成、前房形成、虹膜反应等情况[9]。根据术后1~5周眼压、前房及滤过情况进行眼球按摩或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临床医生术后应及时填写手术记录并对存在并发症患者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若发生其他相关并发症及早请相关专业医生进行会诊并及时处理。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比较

A组17例患者17眼,B组15例15眼术前平均眼 压(42.3±18.2)mm Hg,(42.2±18.4)mm Hg。 术后1周A、B两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2.1±3.2)mm Hg及(12.3±3.0)mm 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1±1.3)mm Hg及(13.0±1.4)mm 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4.1±2.7)mm Hg及(14.3±2.5)mm 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脱盲率100.0%,脱残率97.1%。见表1。

2.2 手术后两组患者视力提高情况比较

术后1周A组患者视力较术前下降患者4眼,B组3眼;视力较术前未改变者A组6眼,B组6眼;视力提高者A组7眼,B组6眼。术后三个月A组患者视力较术前下降患者2眼,B组2眼;视力较术前未改变者A组4眼,B组3眼;视力提高者A组11眼,B组10眼。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生手术导致患者失明情况发生。见表2。

2.3 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32例患者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1例,5d内恢复;前房少量出血2例,3日内恢复。未出现持续性低眼压及低眼压性黄斑囊样水肿,未出现结膜瓣渗漏、角膜损伤及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2.4 术后患者满意度

两组32例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均较为满意,对术后治疗效果表示可以接受并达到了术前的预测效果。无病例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表1 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x ± s,mm Hg)

表2 手术后患者视力提高情况[n(%)]

3 讨论

青光眼作为致盲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更新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类治疗青光眼的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日趋成熟。但对于独眼青光眼患者来说,由于日常仅能依赖手术眼,一旦手术失败则可能导致患者完全失明,既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更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与法律风险[10-11]。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独眼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更要对其治疗的的风险性进行严格把控。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独眼青光眼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应注意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以期将手术风险率降至最低。

术前我们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将检查结果及合并的其他眼病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另外,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存在完全失明的风险,有助于帮助患者全面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并降低其对手术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时,对患者的全身病史、用药史进行记录并结合患者全身检查结果预先作出处理并于术前小结、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中进行详细记录,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由于是局部麻醉手术,患者神志清晰,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应在积极处理问题的情况下帮助患者平复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术后准确、及时的书写手术记录,发生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及记录,对处理方法及结果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术眼滤过泡按摩、日常运动、饮食及伤口护理等,告知其终身定期复诊术眼眼压、视力、视野情况[12-13],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若疾病发生变化需进一步治疗应及时将患者转诊至相应科室进行治疗并做好转诊记录。只有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与信任,才能更好地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与其达到密切满意的配合[14-15]。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手术对治疗独眼青光眼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视力得以保存,脱盲率达到100%且未发生由于手术导致患者失明的情况发生;少数患者并发症也得到及时的处理并恢复,治疗满意度较高。

对于独眼青光眼患者来说,手术眼是他们仅有的1眼,治疗过程中的一点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患者以后的人生在黑暗中度过[16-17]。因此在进行治疗时不仅需完善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及术后恢复治疗均对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尽量挑选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可帮助减少术中器械对患者眼内组织的损伤。只有慎重对待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存任何一丝侥幸心理才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1] 徐国旭,郝丽珍,徐国彤,等.视网膜计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可靠性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7,24(8):789-791.

[2] 曹向荣,龚力力,杨漪,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析出术后眼内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眼科杂志2000,107(20):2162-2166.

[3] 李燕先,袁军,李蓓,等.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对NCG的疗效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3,12(9):1910-1912.

[4] 汪春归,贺竹宁.独眼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3,24(22):2074-2075.

[5] 邓承,刘荣华.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视力和屈光力的影响 [J].中华眼科杂志,2011,33(12):197.

[6] 杨丽霞,陈梅珠,郑金数.三联素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12(8):253.

[7] 杨玲,朱莉静,宋波.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使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5):54-57.

[8] 谢丽莲,朱俊东,李征.独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2(11):2168-2170.

[9] 郭丽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综合因素评估的临床价值 [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11):963-964.

[10] 郭向东,梁春丽,刘志强,等.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J].河北医药,2013,35(18):2825-2826.

[11] 唐瑜,李静敏.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12(31):657-659.

[12] 赵莉.独眼原发性青光眼窦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4(4):221-224.

[13] 李佳佳.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危因素临床分析及处理[D].郑州:郑州大学,2014.

[14] 姜波,邰春平,李大鹏,等.独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6):172,174.

[15] 向群,许建芳.独眼青光眼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5):3282-3283.

[16] 汪凤英.独眼青光眼围手术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26):229.

[17] 雷功祖.内引流小梁切除术治疗独眼晚期青光眼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2006:1.

猜你喜欢

眼压眼科青光眼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青光眼问答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