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节奏把控

2018-06-13张云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节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云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的节奏不同,其教学的效果也不一样。适宜的节奏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对教学则会产生消极阻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节奏把控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有秩序、有节奏、有规律和谐地运行。协调统一的课堂教学节奏能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握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一、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引入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自然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老师在教学时,应尽量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如,向低年级学生讲授“爱”这个词语时,可以用可知、可感的动作、语言来使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拥抱、陪伴、亲吻等,这样“爱”就具体可感。其次,也可使用巧妙的修辞,突出事物的主体特征,状难描之物为可知、可感之物。如愁是一种很难描摹的抽象感情,可以比拟为滔滔江水绵延不绝,既形象又容易理解。要使语言形象生动,还要注意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我在带领学生理解花团锦簇这个词语时,借用《紫藤萝瀑布》中的一句:“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语言就很生动,把静止的、无生命的东西当作动态的、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这样就避免了语文的枯燥乏味。最后,把物体的声响、颜色、形状具体描述出来,也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创设一种适宜的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饱含深情的讲解推进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在语文教学中,饱含深情的讲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情感教学中,首先,老师自己要先进入角色,把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用真情去触碰学生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语文课堂教学情感交融效应。老师讲到伤心处,要声泪俱下;讲到豪迈奔放时,要眉飞色舞;讲到婉转柔情点,要细语呢喃;讲到快乐喜悦时,要欣喜若奔,用情感氛围去感染学生,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位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他讲解课文饱含深情,为小金花失去妈妈热伤心,为大妈挖野菜炸伤腿而难过,更是在军民分别时渲染了那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气氛,同学们都被感染了,他注重感情的流露和渲染,收到了极佳的效果。语文教学是学生与作者、作品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解,能够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推进课堂教学节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调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训练活动,没有声情并茂朗读的课堂是沉闷无趣的课堂。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时,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对学生大脑皮层的有效刺激,可使学生深入理解、品悟文本中语句的涵义、情感和旨趣。我在教学《姥姥的剪纸》时,通过我对第13自然段的示范朗读,把作品中“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渲染给学生,并指导学生用舒缓、深情的语调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一自然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读出了文中“我”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姥姥对“我”深深的牵挂,体悟到那浓浓的感人至深的祖孙情,更深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感情发生变化,引起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体会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更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节奏,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四、运用寂静无声的思考优化

很多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率、快节奏、多内容”,认为只要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活动热烈就是一堂优质课。其实不然,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合二为一的,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留时间给学生进行寂静无声的思考,老师需要适当地保持沉默,因为寂静无声地思考可以使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思考问题逐渐深入,思考的广度也会因为寂静无声而变得可能。寂静无声的思考是真正思考的开始,学生在寂静无声的思考中,才能潜心体会文本,感悟文本的旨趣。比如《最大的麦穗》中的一句:“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中“眼前的麦穗”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又应该怎样理解,对于这种哲理性色彩很强的问题,我们老师决不能以旋即点拨的速成和紧锣密鼓的讨论来代替学生寂静无声的思考。应让学生自己在寂静无声的思考中联系实际来感悟这句话的含义,领悟到其中的哲理,达到教学目的。寂静无声的思考可以舒缓紧凑的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节奏快慢适宜,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节奏是指运动过程有秩序的连续,《乐记》解释为“节奏,为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可见节奏由两个重要因素构成:一是运动过程;二是强弱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其来加以反复就形成了节奏。一切艺术都蕴涵有节奏,音乐、文学、电影、建筑等无不都是節奏的问题。试想没有节奏的音乐如何给人以美的享受,缺乏节奏的文学怎能冲击读者的情绪,而“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语文课堂教学被称为广义的艺术,也蕴涵节奏,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也创造节奏,和学生自身的内在节奏产生共振,就一定会创造出美感,而这充满节奏旋律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流连忘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适宜的课堂教学节奏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和探索节奏教学。当然,把控好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远不止以上这几个方面。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老师更应该努力探索自然更好的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节奏。首先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然后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勤学苦练,去掌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这门艺术,让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剧智敏.把握小学语文节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S1):168.

[2]李继东,张加萍.刍议小学语文课堂节奏调适[J].教育,2017(47):50-51.

猜你喜欢

节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