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目一新的秦代绘画探微

2018-06-13罗旭崐

东方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彩陶

摘要:“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秦代绘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它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统一的时代风格。

关键词:彩陶;宫室建筑;秦代绘画

“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青铜文明”。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推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非常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但出土数量不多,都是值得庆幸的。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烟雨缥缈的战国的孕育,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定鼎天下,秦虽历经十数载就匆忙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开创封建制度之功和为封建文化奠基之功,永昭史册。

在绘画方面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土壤,显得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封建经济、文化以奴隶制时期无法比拟的速度飞速发展。美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工艺等得到了全面发展。据文献记载和少量遗迹,可知其规模是空前的。秦代的绘画自公元前115年的张骞出使西域回国之时,在这个时间以前,可断定为中华民族美术的独立发展时代。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华民族美术受外来影响可能早于公元前115年,之后国内的考古学者也提出过一些质疑。日本的中村不折和小鹿青云合著的《支那绘画史》中说:“中国美术在三代(夏、商、周)的时候,大体分为自然的发展,尚未受外来的影响。然在公元前3世纪时,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国家版图扩大至西南边陲,此时的中国与外域交涉逐渐兴盛。如与印度的陆上贸易,缅甸安南之路等,皆应西南的中国商人而开辟,西域美术亦逐渐传入中国。”关于这一点,中国的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在公元前115年以前与西域乃至西亚有过怎样的艺术交流。而在公元前5世纪,据希尔德的著作记载,希腊商人就到过中国西南边境的,它们对中国的称呼就是希腊语的“绢”,中国正好是产绢之国。虽不能断定中国与欧洲的交往都始于秦始皇统治时期,但公元前115年以前的数百年间,中国与欧洲是有交往的。至于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发现的彩色陶器,同样在山西、河南、东三省、热河都有同一系列的陶器出土,这种彩陶与中亚的亚诺发现的和莫文干等在波斯的斯塞发掘的,里海附近托利坡利埃出土的陶器都一脉相承。这些一脉相通的陶器形式、纹样和色彩是一个颇有趣味的问题,这些现象不是偶然的。虽然现在关于它们的年代的推断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在龟甲兽骨时代之后,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和西方的往来,繁盛区首推汉代,而公元前115年西域的艺术影响才开始侵入的一说,却与事实是未必相符的。

就绘画而论,所谓“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是为秦代的绘画思想与功劳,这一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至于见之于著录的画家只有一个善画者名叫烈裔的西域人,这部分珍贵的资料,见于王子年《拾遗记》:“烈裔骞霄国人,善画。”骞霄是西域的一国。假使烈裔不是乌有先生,则他会将他的绘画艺术影响至中土,也未可知。由于始皇帝包罗万象、豪气跌宕、气魄雄浑,他的大一统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而对于影响后代的文化奠基上的意义则是很大的。在周代已经发达起来的诸种艺术形式,到了秦代就更为提高了,尤其是建筑、雕刻等均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秦始皇的陵墓(位于今陕西西安城东五十里的骊山之麓)现在仍然巍然如初,据史载,他的石椁上画天文星宿图,下以水银四渎百川,这天文地理的详细描写,从题材上也可想象当时的寓意何在。又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有“秦每破诸侯,咸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的记载,这是关于建筑的描写,而六国的宫室,他都想在关中一一仿造(观楚瓦卫瓦,就知是楚式卫式宫室的标志了),这位好大喜功的君王,将绘画实用化了,强调其功用性。现存的秦瓦,数量不少,如记载于《金石索》的宫瓦十六种,平瓦一种以及易县出土流于日本的半圆形瓦等。纯文字的暂且不论,仅就有饕餮双龙……等纹样的,也可见当时图案绘画的一些珍贵痕迹了。原来秦国地处边陲,文化發展相对比较迟缓。他击破六国之后,即刻命人模仿各国的遗器,努力从中央诸国进步艺术中摄取精华,倘若他和外国(西域、印度)接触,对于外国的文化艺术等的汲取,自然也是有的,甚至更是活跃。伏琛《三齐略记》(据《太平御览》所引)有一个关于他与海神的交涉的故事,说:“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秦始皇与之相见,神曰‘吾形丑,莫图吾形,当与帝相见,及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工人潜以脚画其状。”这个故事许多美术史、画史一类的著作都引作论述秦代绘画的资料,都说可和《水经注》上鲁班画忖留的故事相并,但也有认为这是荒诞不经的传说,鄙人浅见,这个故事讲述的也许和秦代绘画受外来影响有一点有关系。关中虽处中国的西北部,所谓“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地居四关之中”,完全是山峦起伏地带,但他东巡峄山、琅琊、芝罘,权当有见着“海”的可能性。这个故事诚然是荒唐的神话,但也许未必是没有原因的。同时,这也间接地说明秦始皇是一位喜欢大兴土木和注重吸收新思想、新文化的人。

秦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秦代的绘画实物流传极为稀少。现在能够据以了解秦代绘画面貌的遗物,仅是历年来从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咸阳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刻纹画像砖、建筑瓦当纹样,以及在其他地区发现的少量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等。

总之,秦代的绘画,无太多留下的遗物可供研究,如果从工艺、书法乃至印章等的艺术形式和演变而言,其特征是从厚重趋于简劲,从庄严趋于活泼。他有没有感受外来的影响,虽然尚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但显然是露出了它自己的面目和成就。而且在之后看来这种面貌,至少是周代艺术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也是汉代艺术崭新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2]傅抱石.中国绘画史纲.北京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罗旭崐,男,汉族,籍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1975年9月出生,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工作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彩陶
彩陶绘画·鹳鱼石斧图
彩陶·远古
流传千年的古老釉色
浅谈仰韶文化彩陶纹样
大地湾彩陶纹饰赏析
红山文化彩陶研究初探
浅谈中国彩陶艺术
马家窑类型彩陶制作工艺初探
浅析彩陶文化与彩陶纹样的发展
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