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广西精神时代价值探析

2018-06-11陆俊清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价值广西

陆俊清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掉队。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实现各地区各民族的全面小康所作出的庄重承诺。广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壮乡儿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体。它的产生、形成、发展和不断丰富,是人民的呼唤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深挖广西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以弘扬广西精神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快推进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广西精神 广西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8)06-0047-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8.06.009

广西精神是壮乡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壮乡儿女在开创历史的伟大征程中的优良品质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浪潮中不断开拓进取的集中体现,是对壮乡人民的民族性、人文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的高度凝练。“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广西精神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不断丰富,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喚,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一论述表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西既是后发展地区,也是边境民族地区,这就决定了广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多、难度也更大 [1 ]。那么,在高定位、高布局、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就需要大力弘扬广西精神,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一、广西精神是广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支撑

实践反复证明,精神也是一种生产力。所以,推动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崇高的精神来推动。作为广西人民的一面精神旗帜,广西精神不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现在的新时代建设时期,都具有极强的整合引领功能、凝聚和教育功能,可以产生强大的感染力、社会舆论导向能力和社会示范效力。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利益广泛、主体多元、影响深远的系统复杂工程,现阶段精神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建成全面小康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因此,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广西精神所致力于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所赋予的广西精神的时代要求和广西精神不断丰富其思想内涵的应有之义。从历史继承性上来说,将广西精神在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不断弘扬和深化,必然需要给予广西精神更强劲的活力与生命力。两者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广西精神在奋斗目标上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下弘扬广西精神的又一生动实践。如广西南南铝集团以国际一流的铝熔体除气除渣技术跃至产业链顶端,以“创新争先”展现新时代广西的生存力;中马“两国双园”、中印尼经贸合作区等项目落地建设,“南宁渠道”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以“开放包容”展现新时代广西的发展力;《“帮”的境界如此美妙》以还原南宁市望州社区创建和谐社区时人们的精神面貌来展示新时代广西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精神文化对于个人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都至关重要,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根”与“魂”,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的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与其他省市地区相比,因地缘及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所面对的挑战更大、困难更多、差距也更大,如经济发展整体相对滞后、文化教育水平偏低、城乡差距大导致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压力大等。而要化解这些难题和困境就必然需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而这种状态和动力就来源于广西精神 [2 ]。因此,从历史继承性来说,大力弘扬脱胎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广西精神无疑是促进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思想支撑。

二、广西精神是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体建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强调的是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的协调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智力支持和重要保证。广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在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新时期,继续弘扬和深化广西精神的价值在于通过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来凝聚各方建设合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最终目标在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这个价值目标和广西人民在后发展、欠发达的历史背景下仍能不甘落后、奋勇直追、勇于赶超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4 ]。“团结和谐”是广西精神的根本标志,集中体现了广西精神的民族特质,彰显了广西发展的精神力量。长期以来,广西各少数民族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和衷共济,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共同维护祖国统一。而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团结和谐对继续引领广西提升竞争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爱国奉献”是千百年来广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里的精神旗帜,是广西各族人民凝聚动力的精神支柱。历史上,广西各族人民以爱国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壮乡儿女为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以及所追求的和平、民主和幸福的生活,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开放包容”是广西精神的鲜明特质,体现了广西开放、多元的民族文化。如今的广西,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桥头堡,是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阵地。在全区初步形成的“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新格局,重大合作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这些都离不开广西各族人民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和气质,也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创新争先”是广西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结合本地区发展特点,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促进广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生动实践。一个民族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即要善于与一切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做斗争。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杂居的地区,也是欠发展的边境民族地区,基础弱、底子薄、发展动能不足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由“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提法,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强调的是在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矛盾中要勇于创新争先,敢于奋力跨越。这与广西人民开拓进取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理性和发奋图强的品格是相融合的。

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广西精神和深化其新时代内涵,有利于凝聚各方发展力量,深化全区各族人民的民族关系,壮大伟大事业的建设合力,为实现各民族的和谐稳定和共同繁荣提供坚强有力的凝聚力;有利于推动广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奋进,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同时将这种精神内化成为各族人民自觉的民族意识,成为推动广西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力量源泉。

三、弘扬广西精神是推动广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广西精神是长期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在努力探索中所孕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5 ],是推动广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为广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凝聚合力、激发和强化动力支撑、减少阻力以及破解建设难题并拓宽建设思路。

(一)弘扬团结和谐精神,壮大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合力

团结和谐即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感染和教育广大民众、凝聚发展力量、提升地区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弘扬团结和谐精神,是实现少数民族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建设合力的构筑、壮大和作用的发挥有促进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并努力协同形成建设合力方可实现的目标。多元主体形成的合力越大,就越容易实现目标,反之,则越困难。同时建设主体的质量、素质、主动性程度、配合程度等与建设效果有直接关系。边疆民族地区因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民族杂居等影响,会存在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差别,需要协调各级建设主体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各群体间、各城市间以及城市与农村间的合作互助,壮大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合力。

1.弘扬团结和谐精神,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各族人民通力合作的建设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各级党委、政府把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高位推进,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发展民族地区道路,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使命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效率和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机构的信任。

2.弘扬团结和谐精神,加强各民族各群体间的互帮互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掉队。”推进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个别地区或个别民族实现全面建成。因此,我们在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在各地区各民族中真正落地的路径选择时,一定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小民族主义,并发挥各族人民整体团结互助的力量,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超越职业隔阂和民族隔阂,共建和谐关系,推动顶层设计与各民族和谐两者间的良好互动,在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形成健康的协同合作關系和区域特色鲜明、系统性突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小康社会建设路径。如借鉴中缅边境“宾弄赛嗨”互助机制成脱贫“暖引擎”,广西也可利用和谐的民族关系助推族际互通、互鉴新型优势产业等,传承民族文化 [7 ]。

3.弘扬团结和谐精神,加强区内各城市间、城市与农村间的合作帮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乡联动,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 [8 ]可以以优化城镇布局为目标,实施城市联合和大县城战略,以产城融合为抓手,打造特色城镇来实现不断提高城镇规划管理水平。同时,为避免各市同质化竞争,应根据广西的总体布局并结合自身优势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近、认同感强的城市,通过城市之间社会经济要素的共同配置,使城市之间在产业定位、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开发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形成高度协调和统一的机制,最终形成块状经济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同志2012年在河北阜平慰问看望困难群众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应加强城市对农村的帮扶,特别是广西有些乡镇离县市远,导致县市对其的辐射带动范围有限。这就需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切入点,让其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最终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乡的不平衡,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火车头。

(二)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培育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赢意识

爱国奉献即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以爱国奉献精神为导向,培育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赢意识,对建设主体的认知以及精神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导向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广西严格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顾全大局。而今天同全国同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西仍要发挥爱国奉献的精神,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举全区之力,明确地方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面前主动奉献。

1.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明确民族地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受长期的小农经济和属地固化的影响,广西个别民族特别是边远山村的少数民族的自给自足意识较强,成为广西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制约 [9 ]。如面对外来开发资源,村民更希望拿到直接的利益(主要指货币形式),对于物资和承诺的认同度较低,发展意愿不强烈。这就需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国家认同,把实现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国家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使其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关系,提高民众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基层,扎根边疆民族地区,甘于奉献。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但是透过“抢人大战”的硝烟,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无法拿出大城市那些诱人的条件,根本打不起“人才战”,想要获得人才、获得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些地方还需有强有力的关注、支援、帮扶。为此,就需要人才增强自身服务意识、强化担当奉献精神,特别是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体察群众需求,关心群众困难,真正做到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也要求全社会要营造鼓励人才到基层绽放青春、奉献智慧的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强劲责任担当营造良好氛围,支持青年人才投身基层、建设基层,实现“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推动基层面貌的积极好转。

(三)弘扬开放包容精神,丰富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资源

开放包容即解放思想,兼收并蓄,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来开展国际、区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事业发展与文明进步。而边疆民族地区因自然、历史等因素有其特殊的资源状况,宏观上有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等。丰富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资源,即通过一定的举措促进公权力的有效行使、公众积极参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长期以来,广西以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使自身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广西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努力营造稳定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资源的多元化,发挥区位优势来提升广西的发展动能。

1.弘扬开放包容精神,完善基础服务软硬设施,为外来企业在广西扎根成长提供承接平台。在外部环境相似的情况下,企业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受经商环境的好坏特别是政府效率高低的直接影响。因此,广西要吸引外来企业就必须全面提高政府的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依靠大数据,在立足制度和平台等工具层面的改善以及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权力运行和政务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和优化,变政府单向“上菜”模式为大众“点菜”模式,变“百姓跑”为“数据跑”,使企业大众感受到人本意义上的被尊重和获得感。如将互联共享与集成服务相结合,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为外来企业发展搭建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是否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是决定企业走向的重要指标。广西要实现建设资源的优质化和多元化,就必须要具备更加完善通畅的交通网络和高效低廉的物流系统等服务设施。特别是在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等产业时,应按照产业的“配套性”、“关联度”及功能“集合性”的原则,合理确定产业园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妥善解决好土地问题、企业生产生活问题,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承接平台。

2.弘扬开放包容精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区位优势发挥广西发展潜能。广西作为全国重点产能省区之一,具有沿边、沿江、沿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应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西发展动能,加快实现经济体制提质增效。如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抓手,推广中马“两国双园”经验,抓好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建设,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平台机制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等形式来提升服务合作比重。同时,企业可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商机,通过与国内其他大型企业、国有银行等联合,发挥各方优势,开拓海外市场。

(四)弘扬创新争先精神,拓宽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思路

创新争先即不甘落后、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种从理念到实践的创新。在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着一些建设难题和发展难题,如开发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难题的解决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质量。破解这些难题,更需要弘扬创新争先的精神,用变化的观点、发展的办法来研究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开拓创新,走具有广西特色的建设发展道路。

1.弘扬创新争先精神,开展理论探索。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指导。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大潮中,应积极开展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针对性研究。一方面,把握广西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规律,特别是对典型地区开展深入的理论剖析,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和复制推广的经验,并抓住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建设重难点,明确建设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研究者应当树立并强化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咨政研究意识,主动关注党委政府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中所提出的新举措以及实践探索中面临的新问题,及时提供专题研究报告以供党委政府决策做参考。

2.弘扬创新争先精神,以推进广西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小康社会整体质量。近年来,广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柳州以“产、城、人”全面融合发展城镇化,北部湾经济区以通信同城化、城镇群规划、旅游同城化、口岸通关一体化发挥同城化效应,首府南宁以“海绵城市”、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五象新区总部基地来提升城市功能,同时在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也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此基礎上建议以城市群为中心载体、大城市为主导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而以都市圈理念推进大城市发展,同时以人口聚集区、经济辐射区和生活服务区来大力发展服务业。此外,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城乡格局,不可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所以建议在保留历史文化特色村落的前提下,可加大撤并乡镇的力度,扎实推进农民市民化,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共享现代文明,以彻底改变农村“脏、乱、散、差”的局面和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当前,广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条件与机遇前所未有,风险与挑战也前所未有,形势喜人也逼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尤其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激励前进。广西精神是广西人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新时期广西发展的强大动力。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继续深刻理解广西精神,弘扬广西精神,丰富广西精神,以广西精神的能动力量来推动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不断开创新时代广西改革开放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延中,宁亚芳.新时代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社会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基于2013—2016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8(1):39-52.

[2]曾艳红.文化软实力视阈下的“广西精神”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12(9):151-154.

[3]习近平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J].紫光阁,2013(09):9-10+14.

[4]邵雷鹏.广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6(3):50-53.

[5]杨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视阈下广西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广西民族区域自治60年历史经验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广西社会科学,2018(04):44-48.

[6]张发钦.文化自信与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论[J]. 广西社会科学, 2017(9):23-2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彭谦,周松.内部困境与选择: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探——以广西仫佬族地区为例[J]. 满族研究,2016,26(3):16-20.

责任编辑:顾 松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价值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