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公共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2018-06-09朱锋颖冷德荣

东方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微课英语

朱锋颖 冷德荣

摘要:在当前新的国际交往形式下,为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科生的英语教学目标需要新的模式来实现。本文通过分析本科生公共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理论来源和教学模式,提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输入假说理论等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支持,同时也指出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优势与问题。希望能通过多方合作,不断提升本科生公共英语微课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大学英语的多媒体信息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利用了先进的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适应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化的需求,将英语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与交际性相结合,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立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科生的公共英语既是一门学科,又具有语言的工具性。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教育是其获得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英语微课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进行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产物。在英语微课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中,作为英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来最大限度地将授课变成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英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更加及时地教育与指导学生的学习。

按照交互、移动和高效的设计原则的指导,构建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如何艺术地设计英语微课。[1]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应包含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理论支持和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

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的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从功用角度看,主要是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和口试)以及出国留学考试等;从人文教育角度看,英语学习是学生获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录制提升学生不同能力的微课。

为了通过各类英语考试的教学设计,应该以考试的题型、内容和考察能力为主要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的输入,提升学生的输出能力。对应不同的考试需求,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考试技巧,大量讲解真题是主要授课内容。如今,有很多针对各种英语考试的参考教材,各类考试的官方网站也会提供各种真题及模拟题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其教学内容。而信息时代的关键不是缺乏资源,重要的是如何遴选高质量而且适合自己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甄别各种信息的能力,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料,并认真详细地备课,选择好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操练,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提升的辅导。

学习英语,除了应试的工具性需求以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阅读更多英语著作,收听并学习英文歌曲,观看和赏析影视作品等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这方面,英语教师的微课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并设计出恰当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被动的英语输出过程中增强主动输出的能力。

总之,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判断信息、选择和整理有用信息的能力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而选择合适的媒体方式来配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能力更是亟待提高。

2、理论支持

将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才能将英语教学内容最好地呈现出来,从而产生最好的效果。制作微课既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建构主義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输入假说对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1建构主义理论

对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的指导,最重要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观点中获得了启示。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在维果斯基看来,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可以通过外部的互动教学活动等内化为人的智能;同理,人的智能也可以外化在人际交往的活动中。由此,人际交往被认为是提高人的各种智能的关键。在语言习得之中也可以体现交往的作用。布鲁纳提出了教学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2]布鲁纳特别强调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价值。对于学习者而言,发展学习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包括探索新的情境的兴趣和主动性,对新情境做出假设和进行推理的创新性和逻辑性,最终实现应用自己已经获得的能力的实践性。这里所说的“探索新情境”,不仅是对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且包括在个体的头脑中尚未思考和获得的知识。

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三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的交往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这些以学习者为主的交往方式对于提高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者的多方面的智能都有极大的好处。在新的信息技术下,英语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可以由学生和教师通过协商和交流来共同决定,而非传统的教师主导的“一言堂”模式。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学生还可以自主控制其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与此同时,三方互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就所学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学生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给予即时的指导;在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下,学生还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计算机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可以进行一些人机对话练习、机器翻译和写作的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和网络批改等。

其次,信息技术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真实和虚拟的情境,使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获得提升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的音频及视频,学生能获得直观的交际音像资料。而学生之间的各种任务型活动,在信息技术下也变得更加真实,与实际交际情景极为相似,这就使得学生通过模拟和互动获得了真实的语言交际的情境。对于学生而言,视频及音频所提供的情境是自然的,因此在这种环境中的操练就更有现实意义,也更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最后,信息技术也提高了学生在探索新情境之中进行个人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同时生动真实的交际活动也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焦虑。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不能是死记硬背或是被动复制,而应该在情境之中通过学习者交流各自不同的理解而建构起来。多媒体的音频和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对微课的课前和课后的学习,也使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平等的交流能提供友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并能充分反映个体的情感。

2.2人本主义理论

除建构主义理论之外,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主张教育应该“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3]人本主义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的以牺牲学习者的自我反省与体验为代价,急功近利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批判。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从主导地位转变为提供学习资源和建构学习情境的“促进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行为、情感、信念和意图等心理因素获得了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因此,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安全的、相对自由的心理氛围中学会思考、体验和反省,真正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具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能力的人,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活动与行为。

2.3输入假说

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的二语习得理论中也获得了支撑。克拉申认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4]在信息技术下,学习者能获得理想的输入。

首先,教师能选择学习者能够理解的输入材料,而互联网中的多媒体音像材料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这些资料重新整合录制成微课,提供给学习者。其次,多媒体材料的趣味性对语言的习得有帮助。教学经验证明,输入的语言对学习者而言越有趣、越相关,则学习者越容易习得语言。最后,多媒体可以通过反复播放而使学习内容的输入量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大量信息的重复输入可以最终成为学习者可以理解的有效输入。

此外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也说明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具有优势。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放松的环境,这些也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获得了可理解性。多媒体的运用形式是英语微课的技术性的体现。针对英语微课的不同内容、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媒体形式是很重要的。

3、教学模式

英语微课通过教师的专业的教学设计,以音视频作为教学的主要片段,与教师的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堂授课和课后反思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于微课视频的英语综合教学环境。本科生的英语微课模式的主要载体是与主题相关的音视频结合教师的PPT课件,通过“任务”来进行翻转课堂设计,完成不同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从教师的角度看,此模式中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授课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成为教学环节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如何通过授课情景将教学设计艺术地展现出来,是实现教师教学设计的目标的关键。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多媒体技术制作,都是为了授课服务的,教师需要从微课的用户体验出发,确定合适的授课情景,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感受。因此,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和讲解节奏至关重要。

在此种英语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具备设计与开发音视频资源和制作PPT课件等相关的信息技术。以一篇英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的微课内容应该主要在于篇章的词汇和语法讲解,单词与课文音频,以及翻译与作文方法指导等。这些内容的讲解通过制作成微课而具有反复利用的价值。以上的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对于这种微课视频可以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前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在微课中还应留下学生需要完成的词汇、翻译和写作等任务。学生在上课面授之前通过网络传给教师进行检查和发现问题,为面授做好准备。

教师的面授应该以PPT课件作为复习和整理问题的手段。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讨论以及讲解来解决学生的自学困难以及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讲解清楚学生的问题,并组织好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控制好节奏,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是教师急需提升的教学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一个主题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节设计讨论话题,然后进行口头报告、辩论,甚至可以進行戏剧表演等。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不做正误的评判,只是提供可能的协助,比如按照学生的性格和英语听说能力协调学生分组的人员配比,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提示等。对于翻译能力的训练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先让学生使用翻译软件辅助自己进行练习,这样能极大提高翻译效率。再结合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体会出机器和人的翻译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提高翻译的“信达雅”水平。“写作批改网”也能帮助学生在课下批改英语写作,将基本的拼写和语法错误改正,再结合教师的语言和结构等方面的指导,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目前,尽管大多数教师通过学校的培训和网上的自我学习,都能拥有word编辑,PPT制作等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但是,英语教师的网页制作,多媒体手段的整合应用能力却良莠不齐。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还不及时,很多教师的信息技术只停留在展示电子教学内容的低水平上,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英语微课的信息传递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很多高校的多媒体硬件以及软件的环境建设还不能满足大量微课教学的需要。大多数高校教室还不能实现联网,一些实时互动的教学活动无法操作。此外大多数教师能够在学校录制视频微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环境与技术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基于信息技术的本科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依然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硬件和软件的各种困难,教育机构、教师培训以及学生本身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微课为载体进行的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在理论上符合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英语的输出能力,促进了大学英语教育的良好发展。希望社会与学校能更多更好地支持与培训教师,使英语教学能不断满足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更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朱锋颖,吴宪忠,崔景梅.高校英语微课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2015,(12):109.

[2]Bruner,J.S. What Psychology Should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J]. 2012.

[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M]. Landon: Longman,1986.

作者简介:朱锋颖(1975-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冷德荣(1977-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生公共英语微课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微课英语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