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奖要科学适度 面向人人成才是根本

2018-06-09蒋亚飞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重奖成才竞赛

蒋亚飞

重奖世赛冠军的短期效应肯定是有的,但是绝不能对此有很高的期望值。能拿到奖牌的毕竟是极少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榜样的激励作用自然而然地就会弱化。就像职业教育的技能大赛,其初衷在于全面推进技能培训、提升教学质量。但由于与获奖挂钩的东西越来越多,为赛而训、唯赛而为的种种非正常教育状态就会出现。如何积极化解,还得从重奖与备赛上找答案。

一、把握好重奖的科学性和尺度

那种一好就全好的观念是不够科学的。譬如说奖以高级职称的举措就值得商榷,如改成在职称评审中给予技能大赛获奖者优先晋升的机会,就显得科学合理。奖励的额度也要适当,能发挥激励作用就行,过多的驱动会造成非正常逐利行为。没有过高的物质奖励和相关政策上的好处,参赛才能回归到平常心。

二、把握好竞赛选手培养与面向全体的关系

出现“竞赛专业户”后,技能大赛就应该对赛制有所革新,讓投机取巧者难以取得好成绩。这样学校才会在全体学生技能训练考核的基础上选拔出优秀选手,技能大赛才有激励和促进人人成才的作用。

三、制定面向人人成才的职业教育奖励制度

人人成才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强烈呼唤,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是职教之本。人人成才特别要重视因材施教。“因材”不仅要考核常规教学训练的结果,也要结合技能大赛中的表现情况,更要跟踪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技能水平的表现,加强岗位技能评比考核。对于在培养人人成才方面埋头苦干做出显著成绩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重奖会起到更多积极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重奖成才竞赛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重奖”必要,但绝非唯一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重奖能否助学
瑙鲁与阿布哈兹建交获俄“重奖”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