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寝室5S管理培育学生的职业品质

2018-06-09金婵娟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4期

金婵娟

【摘 要】职业品质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就业。通过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寝室5S管理实施过程和成效的探究,发现寝室5S管理对学生职业品质养成具有较大的作用。同时,针对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寝室5S管理,以更好地巩固成效,促进学生职业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寝室5S管理;职业品质;文明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8-0054-03

【作者简介】金嬋娟,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0)团委副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场所的育人作用,而文明寝室建设不仅是文明校园创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还是培育学生职业品质的重要载体。把寝室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不仅能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符合职场要求的职业品质。

2012年,浙江省教育工委、教育厅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学校文明寝室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开展文明寝室建设工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在文明寝室建设的走访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整理身边物品的习惯,缺乏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缺乏主动、负责、节约、合作等职业品质。为此,我校选择某二级学院按照5S管理要求进行文明寝室建设试点。

一、寝室5S管理的实施

5S管理是现代企业工作现场广泛推行的一套管理方法,目的是通过建设简洁的工作场所,提高运行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我们借鉴企业5S管理方法,按照寝室管理的要求进行寝室管理改造,不仅让寝室整洁有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整理寝室的过程中有所改变,促进学生职业品质的养成。

(一)寝室5S管理的步骤

1.寝室整理——要与不要。整理是根据文明寝室的标准区分要与不要、常用与不常用的物品,使常用物品保留在寝室“现场”,不常用物品放入箱子、柜子中,无用物品清理出寝室,目的是清除寝室零乱的根源,腾出有限空间,创造一个清新的生活空间和环境。(1)整理对象。寝室整理的对象包括书籍、地面、墙面、衣柜、门、水槽、卫生间、阳台、床等。(2)制定“需要”与“不需要”的标准。对寝室内的物品进行逐一盘点确认,并填好物品整理清单,“不需要”的果断丢弃,“需要”的收集、收藏起来。(3)区分“常用”与“不常用”。根据使用频率把“需要”的物品分为“常用”与“不常用”两类。

2.寝室整顿——线性原则。整顿就是把要用的物品根据使用频率、使用地点,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做好标识,方便存取,其目的是不浪费寻找物品的时间,保证寝室有一个整洁的环境。我们根据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和物品摆放可目视化的要求,按五条线原则划定区域放置规定的物品。一是“床上一条线”。要求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后将床上用品打理平整,放置成一条线。二是“床下一条线”。要求学生每天将自己未穿的鞋子整齐放置在床下或集中放在鞋架上成一条线。三是“空中一条线”。要求学生将自己刚洗的衣服,整齐地晾挂在晾衣架上成一条线。四是“盥洗一条线”。要求学生每天将自己的毛巾、牙杯、脸盆、洗发水等整齐放成一条线。五是“学习一条线”。要求学生对书架上的书籍配置标签并摆成一条线,手提电脑学习时一律放在学习桌上,不用时则存放到柜子里。

3.寝室清扫——保持整洁。清扫是将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保持寝室无垃圾、无污秽状态,目的是保持室内整洁干净,维护整顿的成果。清扫的方法为:(1)例行扫除、清理污秽。寝室成员自己清扫物品,并且规定例行扫除时间与时段,比如:一周一大扫、一日一小扫,每天对洗漱间擦拭一次、对卫生间刷洗一次等。(2)调查脏污的来源,彻底根除。(3)在室内要放置垃圾桶,将不需要的物品作为废品清除掉。

4.寝室清洁——建立制度。清洁是通过对寝室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将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规范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持久的清洁习惯,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同时让寝室成员做到待人礼貌、尊重他人。清洁的实施方法包括:(1)健全值日制度,明确寝室长、值日生职责和寝室5S管理看板内容。(2)明确寝室长职责:管理看板,提醒同学按时起床;按规定清扫床铺、书架、衣柜和洗刷用品等;按时上课,按时熄灯。(3)明确值日生职责:值日生负责本寝室公共区域每天的卫生工作,注意检查水电、关灯锁门,督促寝室成员整理、整顿到位;发现好人好事或违纪行为,必须于当日或次日清晨主动向辅导员和寝室管理人员报告。

5.提升素养——习惯内化。通过经常性的常态化管理,使寝室中的每一个成员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目的是把行为习惯内化为职业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具体方法包括:(1)看板上张贴有关管理制度、公约、警示标语,约束学生的言行。(2)在寝室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素养。(3)刊出寝室专栏,增进室友间的思想交流。(4)适当摆放绿色盆栽,营造家的温馨。(5)推广文明用语,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6)各种标准、制度要可视化。

(二)寝室5S管理的控制

寝室5S管理是全员性、持续性的活动,需要寝室每一个成员的参与,为了确保寝室5S管理全面实施,需要对相关事项限期整改,对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奖励,形成一套检查、评审、激励制度。

1.建立管理队伍。寝室5S管理必须建立三支队伍:一是班级自查自检队伍,二是学生会抽查队伍,三是辅导员督查队伍。其中班级自我检查队伍是主要力量,每天要开展检查和自纠,相互督促,并由班主任参与。学生会每周抽查1~2次,辅导员不定期巡查,口头鼓励或批评指正,每月开展点评是辅导员的一项常规工作。

2.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现在高校学生规模都比较大,要做好寝室5S管理,需要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管理。为此,我们开发了寝室管理系统,实行互联网+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管理质量,简化了管理难度,提升了管理效率。

3.固化管理制度和工作内容。编写寝室5S管理手册,保证学生人手一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明確寝室5S管理内容和要求。执行“三公布”制度,一是每天的自查结果在寝室5S管理看板上公布,并人性化地设置心情驿站,供寝室同学个性化留言,公布寝室日、周、月“管理之星”;二是每周抽查结果在寝室5S可视化看板上公开;三是建立信息公告栏,公开的内容包括:进步寝室图片对比、明星寝室亮点通报、寝室风采分享、寝室建设活动等。

4.考核结果与荣誉挂钩。一是组织专门人员对检查记录、成绩进行汇总,在学期末进行评比;二是对优秀室长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可推荐其兼评院校的相关荣誉;三是将学生在寝室的表现与担任干部、评优评奖、党校培训、推优入党、国家助学金评定及社会资助等挂钩。

二、寝室5S管理的反思

从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2016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来看,2016届毕业生的岗位适应度、职业适应度、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职业稳定率较没有实施寝室5S管理的2015届毕业生都有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对2016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度较2015届毕业生有明显的改善。但我们在寝室5S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还存在部分学生功利心比较强、集体意识不够强、坚持信心不足、成效巩固较难等问题。为此,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全员发动,提高认识

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浓厚的氛围作为外界力量加以巩固。学校应通过校园宣传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平台,加强文明寝室建设宣传,通过宣传使全校师生认识到文明寝室建设在育人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寝室5S管理的实施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从而达到人人知晓、自觉参与的目的。

(二)看板管理,分步实施

从整理、整顿、清扫到清洁,这是一个科学的、从易到难的过程,通过形式要求和实践,使学生逐渐形成习惯,进而将习惯内化为素养品质。我们在开展寝室5S管理中,一定要运用看板进行管理,把工作要求、执行情况等公之于众,看板内容要简洁、鲜明、实用,并且要严格执行标准,不到位绝不能进行下一步。寝室5S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三)树立标杆,用好激励

开展星级寝室评比活动,根据寝室卫生达标情况、寝室环境建设情况、寝室学习情况等确定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寝室环境与文化建设的质量等级越高。星级寝室评审每学期开展一次,由各寝室自行申报,经学生公寓楼长、相关辅导员同意后,由学校宿管会核准、公示,并统一挂牌。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五星级的寝室实行免检制度,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入党、评奖、评优方面对五星级寝室的成员予以加分。

(四)完善设施,营造氛围

优良的寝室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学生形成积极态度。为了强化寝室5S管理,我们把宿舍楼门厅和过道等公共空间改造为休闲区、休息区等场所,增添一些设施与摆设,营造温馨的氛围,利于不同寝室、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把走廊墙面作为信息公开墙,公开管理服务事项和检查评比结果,发布典型事迹和经验论述,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寝室内增设文化墙,公布寝室5S管理流程,展示个性化的寝室文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环境育人功能,让学生学会自律,养成习惯,形成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品质。

(五)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寝室5S管理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管理方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建设文明寝室,事在人为,贵在坚持,只有全校师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并积极在行动上加以努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达到更好更高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