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杜诗英译中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播

2018-06-08王艺璇李雪格

戏剧之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

王艺璇 李雪格

【摘 要】杜甫诗歌是中国传统思想精髓的集大成者。杜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淀。本文从儒家仁爱民本思想、道家质朴无为思想、墨家兼爱思想等角度,浅谈英译杜诗中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播,并深刻揭示出英译杜诗跨文化的交流意义和对构建中华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杜诗英译;诸子百家思想;传播价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202-03

杜甫诗歌凭借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享誉中外,诗歌中浓厚的人文气息,鲜明的时代色彩,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真挚的爱国情怀都具有研究价值,因而英译杜诗为中国传统思想精髓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打开了一扇窗。杜甫博采众长,汲取诸子百家中众多思想精华,塑造了形式多样、诗味浓郁、气势磅礴的伟大诗篇。以下将围绕英译杜诗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传播展开论述。

一、英译杜诗与儒家思想的传播

仁爱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杜甫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将诗歌作为表达仁爱思想的媒介,进而抒发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对百姓疾苦的哀怜同情。尽管杜甫自身饱受了“安史之乱”的折磨,体味了常年居无定所的困窘和孤寂,但是他却将个人的漂泊困厄与国家民族危机际遇相糅合,将对身边的人、物的“爱”延展到其他诗人无法企及的忧国忧民的博爱。正是杜甫这种胞民物与的儒家品格,使得诗篇中忧国恤民的人文情怀俯拾皆是。

(一)田家瓦盆莫耻笑的仁人之道

杜诗谙练儒家的仁爱思想,诗篇中诠释了亲亲尊尊、仁物之念、爱民爱国的深刻内涵。杜甫在《过津口》中写道:“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正是这种高贵的恻隐之心,即使面对酸涩的病橘、残老的病马这类衰败破落之物,他依旧奉行仁爱之道,倾注博爱之心。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大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If there were spacious houses,thousands and more,

Sheltering all the word to the joy of poor,

Unshaken like the mountains in the storms uproar!

Alas! Id prefer my cot ruins,l myself frozen to death,

To the towering houses that one day stand in my face!

(吴钧陶译)

在翻译中,吴老先生采取直抒胸臆的翻译方法,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完美地呈现给读者。杜甫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了“Sheltering all the word to the joy of poor”的火热希望。这种炙热的感情,文末声嘶力竭的呼唤,表现了他推己及人、舍己为人、仁人爱人的高尚风格。

(二)闺中独看今夜月的中庸之美

杜甫的人生和作品都再现了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他奉先秦儒家中道思想,认为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在于敬。儒家诗学品格中的中和之道在杜甫的许多诗歌中都有体现。譬如:《无家别》中的“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尽管作者强作达观,但最悲痛的事终于涌上心头:前次应征之前就已长期卧病的老娘在五年前就死去了!死后又委骨沟溪!这几句写尽了亡母之痛、家破之惨,但杜甫的笔却停留在怨念的点上,没有愤怒,让人读来更觉得满目凄凉,百感交集。

抛开个人视角,杜甫也擅长从女性角度塑造中和美。在《月夜》中,杜甫因战乱被叛军困于长安城内,与家人分隔两地,望月思家。“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Your balmy curls are dewy dreams;

Your arms are smooth like jade and chill in lucid beams.

(吴钧陶译)

吴钧陶将这句诗译得生动灵活,他用“dreams”表现出一个虚拟的时空——杜甫在想象妻子一个人看月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除此之外,“dreams”还会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反差,是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尤显辛酸孤独。但是杜甫将这种情感滞留在婉转的哀怨,并沒有上升为无期的恨意。

(三)北征寒月照白骨的伤世之情

杜甫是一个拥有卓越表现力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大量的白描手法,深度挖掘战争和灾难带给百姓的痛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让读者眼前呈现一幕衰败破落,触目惊心的画面,读来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北征》)描写杜甫深夜独经战场,看见的是满目疮痍的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山河破碎,民生涂炭。譬如:在《石壕吏》中杜甫用老妇的话“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死,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侧面反映出一个家庭妻离子散,濒临崩溃的境况。吴钧陶先生将后两句诗译为:

“The living has his life but for the present;

The dead ones are foreer from the world absent!”

译文中的“foreer”即“forever”(永恒)表现了杜甫对老妇深切的同情和对当时混乱黑暗世界的强烈控诉,杜甫借老妇之口抒发出自己面对“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苦难社会的绝望伤感和控诉无力。译文中的“present”与“absent”押全韵,且两个词形成鲜明反义对比,更加突出活着的人苟延残喘,死去的人再也不会回来的伤世之情,读来悲伤不已。

二、英译杜诗与道家思想的传播

杜甫的诗作中不乏诸多道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崇尚自然、及时行乐的观念和重视人民,藐视贵族的思想。虽然道家思想在杜诗中居于次要地位,但是它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

(一)惆怅愿独往的避世隐居

自由精神与避世隐居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这首诗的英译版本体现出的自由精神主要是是政治意义上的“消极自由”,即个体生命摆脱社会政治的束缚,过避世隐居般的生活。《立秋后题》写于乾元二年的立秋次日,全诗八句,前四句写立秋后衰败的景象,后四句抒发作者年过半百,欲罢官隐居之意。以“平生愿独往,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四句为例:

A lifes desire for freedom thwarted,

I review with sorrow now Im forty-eight;

Resigning office is ones own affair,

What can have kept me harnessed as to fate?

(谢文通译)

谢文通先生翻译时将第一句的重点放在人的自由上,自由受挫是因为杜甫为了做官花费了半生精力,受官场的束缚太深。第一句既说明了杜甫“愿独往”的原因,又含蓄地表达了杜甫的隐世愿望。第三句的“affair”一词用得极妙,affair意为个人的事、私事。是否离开官场与他人不发生关系,只是我的私事,与原诗的意义契合。离开官场即“无为”,庄子提出“逍遥,无为也。”两者意思相近。最后一句的重点是对命运的控制,强调生命的操控权在自己手中,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握、自己决定,意思接近于道教词语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四句中的“freedom”,“affair”,“fate”都体现出浓浓的道家韵味。

(二)杨柳昆池今朝醉的及时行乐

道家主张崇尚自然,及时行乐。这种及时行乐的观念是带有一些消极含义的,因为人本身处于较差的环境中,所以只好及时行乐,舒缓情绪。《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八)描绘了诗人与郑广文同游何将军山林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喜悦激动的心情。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瞝。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I recall passing by the isle of willows,

and galloped my horse by Dingkun Pond.

Drunk,I took a green lotus leaf,

and madly left behind my jieli turban.

I long for a fellow from Ying to punt the boat;

in understanding waters,I would beg for a lad ou Wu.

Just now we face evening in Qins mountains,

and my impulse for the rivers and lakes follows intensely.

(宇文所安译)

这首诗的英译版本中处处体现着崇尚自然的观念。本诗充满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有willows,Dingkun Pond,a green lotus leaf,waters,Qins mountains等,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回忆起游玩杨柳渚时,在定昆池策马奔腾的画面。诗人在自然之景中玩得不亦乐乎,“madly”意为疯狂地,这个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喜悦疯狂之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崇尚之情。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和郑广文坐下来饮酒,看斜阳落下秦山,但游玩江湖的兴致丝毫没有衰减。“evening”点明时间已到傍晚,“intensely”表达了诗人依然兴趣盎然的状态。诗人虽然归期将至,而且诗人自身的境遇并不算好,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他仍然有一份及时行乐的心,这种诗风在杜诗里难得一见,体现了浓厚的道家思想。

(三)藐视朱门深深的惜民之意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藐视王亲贵胄,接近下层劳动人民。这种道家思想在英译杜诗中也有体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在参军不久后,由长安去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写下的。此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为千古名句,揭示出权贵与平民之间贫富差距悬殊的事实。

Crimson gates reek with meat and ale,

while on the streets are bones of the frozen dead.

(宇文所安译)

本诗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揭露了权贵生活的荒淫腐败。宇文所安用“crimson gates”即深红色的大门来比喻权贵,权贵家中的酒和肉多到吃不完,从而散发出臭味,但是街上却有冻死的人。宇文所安在翻译这首诗时运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虽然外国人理解起来可能会稍有困难,但却很好地保留了中国诗歌的特色,尤其是“bones”一词,更容易让人们在阅读诗歌时产生画面感,强化了平民和权贵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读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权贵的藐视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英译杜诗与墨家思想的传播

虽然杜甫诗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杜甫(下接第209页)还深受墨家文化的影响。墨家思想在英译杜诗中的体现主要在是“兼爱”方面。

兼爱就是爱人,希望人与人之间能互爱互助,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是对人民无休止的剥削。《兵车行》中的“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四句,揭露了统治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压榨的残酷事实。

Some went north at fifteen to guard the river shore,

And were sent west to till the land at forty.

The elder bound their young heads when they went away;

Just home,they are sent to the frontier though their hairs gray.

(许渊冲译)

从防河到营田的时间通过年龄上“fifteen”与“forty”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人一生中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他的祖国了,虽然这种奉献或许并不是出自于他的本意。但是统治者的剥削实在是太严重了,从“bound their young heads”到“their hairs gray”仍然不让他们休息,“just home”从侧面表现出统治者想压榨他们的急切心情。墨家的“兼爱”是杜甫诗中所隐含的精神,杜甫希望统治者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要有权贵与平民之分。

四、结语

杜甫是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深根植于每位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英译杜诗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传播都促进了英语国家对中国优秀古典诗歌,甚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接受、认同。一位英美译者这样说:“我们须向他学的东西很多! 站在我们自己所普遍接受的观点角度来看,他的审美艺术是革命性的。”这些都可以看出,英译杜诗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杜诗在英语国家文化的地位,构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文化在英语国家强势文化中的非边缘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吴钧陶.杜甫诗英译一百五十首[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2]谢文通.杜诗选译[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Owen,Stephen.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M].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96.

[4]許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5]Henry W.Wells.Ancient Poetry from China,Japan,and India[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68:8-13,9,37.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
从创作美学看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对 “Z世代”青年的传播价值研究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APP内容设计与传播价值
中盐集团获评“最具传播价值中国民族品牌”
新媒体视觉报道的传播特性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效能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传播价值
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价值
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品牌广告传播视野下的雕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