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古“鲤鱼灯舞”的艺术魅力

2018-06-08贺培培

戏剧之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价值

贺培培

【摘 要】鲤鱼灯舞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变迁,鲤鱼灯舞从道具、技艺、动作、场地、服装、音乐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与改善。本文通过对鲤鱼灯舞的表演形式以及价值的研究分析,发现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鲤鱼灯舞;价值;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118-02

万古镇地处重庆市大足区东部,万古镇处于溪流的发源地。在这种优异的地理条件下,这里的鲤鱼得到极好的生活环境,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在这里的鲤鱼不光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那就是有着优美舞姿的万古鲤鱼灯舞,重庆民间舞的一个传奇。

一、万古“鲤鱼灯舞”的来源与历史发展

鲤鱼灯诞生于一千两百年前的唐朝。由于唐末战乱频繁,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导致哀怨四起。正因如此,每当喜庆节日,百姓们就对原来的幸福生活特别怀念,期盼着安定社会的到来,于是将寄托美好的鲤鱼灯挂在门口以祈求上苍。千余年来,鲤鱼灯随着历史的沉淀由最初的挂灯祈祷,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殊的表现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活的“鲤鱼”。

万古鲤鱼灯舞与民俗活动也是紧密相连的。它的道具构思精妙、服装简朴不失大方、伴奏音乐独具个性、动律谐趣幽默、套路丰富多姿、造型独特精美。发展至清末民初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专门的配乐,人们只能在街头巷尾进行简单的表演,以此来庆祝节日欢乐的气氛。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艺人周树人认为:鲤鱼灯舞不能只停留在死板的表演形式上,于是他将鲤鱼灯舞进行了创新,把原本只有一米长的鲤鱼灯分成三截:用竹篾做成一个个圆圈,从而构成鱼头-鱼身-鱼尾,再用绳子相连,糊上纸后,用彩漆描上不同的颜色,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鲤鱼灯。由于周树人的创新鲤鱼从“死鱼”变成了“活鱼”,周树人也在万古镇被人们誉为“现代鲤鱼灯舞的创始人”。

二、万古“鲤鱼灯舞”的表演形式

万古鲤鱼灯舞是大足区鲜有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灯棚类民间舞蹈,因此万古镇也被称为:“鲤鱼灯舞的故乡”。鲤鱼灯道具用竹篾捆扎成骨架,以白绫或皮纸裱糊彩绘而成,头、尾各有一支撑木棒,供前后两人手执玩舞。舞蹈模拟了鲤鱼在水中生活的各种自然形态和习性。人们通过舞鱼,不光是为了玩耍,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一种“吉庆祥和”的期盼,以及“年年有余(鱼)”的美好追求。鲤鱼灯舞可分为六小节:

(一)鲤鱼出草。开场时,每条鲤鱼灯在舞台后方时而翻滚、时而摆动,相互缠绕着。而为了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每条鲤鱼灯上还挂着绿色的绸带,仿佛就是水草一般飘动着,随着音乐的起伏,鲤鱼们好似在水中被惊吓了一般,开始往四周散去,直到“风平浪静”后,才缓缓平静下来。

(二)游戏。中间一人手持“鱼宝”,其余的人分为两组从两侧相交以包围的形式围绕着“鱼宝”游动。从而进行觅食、啄草、游弋等活动,在这一段中可以看到“鲤鱼戏水”“鲤鱼翻江”“鲤鱼抢宝”等一系列的经典动作。完美地展现出了鲤鱼在生活中的灵活性,让人感觉仿佛真的是鲤鱼在游乐一般。

(三)冲浪。鲤鱼向来有逆水而上的生活习性,而演员们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来进行表演。表演者们由下往上摆动着鲤鱼灯,通过“鲤鱼翻江”的动作来表现鲤鱼逆流而上的形态,时而又有鲤鱼灯跳跃起来,以此来突出鲤鱼爱跃出水面的习性。

(四)交尾。鲤鱼一般在岸边浅水区和水草稀疏处来进行交尾和产卵。表演时,由两条不同颜色的雌雄鲤鱼为一组,相互追逐、游弋、游戏,慢慢地放慢动作使两条鲤鱼灯相交在一起,从而来表现出鲤鱼交尾的情景。

(五)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俗话常说“鲤鱼跳龙门”是比喻鲤鱼喜欢跳水的生活习性。表演时,以整齐的队伍缓缓流动,再将鱼灯以横躺着的姿态前进,达到指定位置后,前排鱼灯迅速将其从下往上摆动起来达到最高点,在空中摇曳着鲤鱼的身姿,然后又快速地降落下来。一套完整的“鲤鱼跳龙门”动作就完成了。

(六)长游。传说在天尽头有一个龙门,谁能快速地游到那里并跳过去,就可以到天空封官亲命。鲤鱼听说后决定一试,于是,它每天开始练习游泳、跳跃,时间久了它就摔得遍体鳞伤。后来,伤口处长满了鳞片,使它游得更快,跳得更高了。它不停往前游,终于到了龙门,它纵身一跃轻松地跳了过去。鲤鱼长游大多数为集体活动,因此表演过程中,也以队形的变化来体现其集体的活动。

三、万古“鲤鱼灯舞”的独特性

(一)拟物生动性。万古鲤鱼灯舞是用竹篾扎制,纸、绸裱糊的静态道具,它通过手风琴的原理得以改良,使其更加形象生动。模拟再现鱼在水中的各种形态和生活习性,从而提炼组合了“鲤鱼抢宝”“龙腾鱼跃”“鲤鱼跃龙门”等程式和套路,时而上下翻腾,时而悠闲漫步,卷草、觅食、漂江、冲滩,形象逼真,其柔美清新的格调,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了鲤鱼灯舞的高超技艺和艺术魅力。

(二)形态独特性。双人舞动一条道具鱼的表演形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田间、院坝、街头都可作为定点或流动的表演场所,同时它又带有即兴玩舞的随意性,少则两条鱼,多则数十条,都可以进行表演。起初传统的鲤鱼灯是比较呆板的,老艺人周树人决定打破这种传统形式,创造一种新的鲤鱼灯,经过不断的完善改进,他终于制造出了一种新的鲤鱼灯,分别为头、身、尾三段,身体用竹篾围成一个个的圈,头尾连接着,从此鲤鱼灯真正的“活了”起来。它的这种独特的形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使得各地的鲤鱼灯纷纷前来效仿。

(三)技艺高超性。鲤鱼灯舞的表演,有静有动、刚柔并济、形神并茂,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高潮迭起,进而产生出美妙的节奏感、韵律感。从表演者口中得知一条鲤鱼灯重量达二十斤,它不光需要手、眼、脚的配合,同时也得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让手中的鲤鱼“活”起来,达到神形一致的境界。

四、万古“鲤鱼灯舞”的价值

(一)艺术价值。鲤鱼灯舞艺人们,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少经验和感受:“想要把道具鲤鱼玩活,必须注意观察鱼在水中的生活习性和它各种各样的形态,做到心中有鲤鱼,眼中有鲤鱼,手中有鲤鱼”。从理论上可概括为“形意性”。“形随意动,内外合一”,并能产生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正是这种心意结合的拟物技艺,才给鲤鱼灯舞的模拟操作带来无限生机,使其能从单一的、机械的形似模仿,进入神似模仿的艺术境界。

1957年,在周树人等艺人的带领下,《鲤鱼抢宝》带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因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因此还奉调到中南海怀仁堂进行汇报演出。

(二)体育运动价值。鲤鱼灯舞注重全身的协调配合性,通过不同变化的步伐、手法及队形来表演,同时它可以很好地促进人体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强健体魄的功能,是不可多得的民间体育竞技舞蹈。

(三)文化价值。鲤鱼灯舞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宝顶香会的成熟和发展。由于历史原因,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文改“破四舊”等一系列的运动而导致鲤鱼灯舞无法公开活动,这也阻碍了其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支持民间艺术活动的发展,鲤鱼灯舞才逐渐得到恢复。如今,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重视,万古镇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此后鲤鱼灯舞被编入《重庆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发育出版社,1988,22(3):67-71.

[2]谭华.中国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4-157.

[3]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94-97.

[4]蔡宗信.民俗体育范畴与特征之讨论[J].国民体育季刊(台湾),1995,28(7):112-114.

[5]先小平.民俗体育的传承、变迁及对策研究——以大足鲤鱼灯舞为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给”的价值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