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性制约下的创造意识

2018-06-08翁蕾

戏剧之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

翁蕾

【摘 要】演员的创作,实际上就是以剧本中的文字形象为起点,以塑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角色为归宿。表演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剧本、理解角色,并且利用各种训练全面激发学生。使学生在剧本中提供的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的制约下能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具备鲜活、生动、敏感、多变的创造意识,在符合剧本主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手段,创造出鲜活且具有个性的角色。

【关键词】人物情感;人物性格;创造意识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144-02

表演专业教学一般由低年级的解放天性、基础元素训练、观察生活与观察人物阶段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文学作品改编、片段教学、独幕剧及大戏阶段。在低年级阶段,一般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素材创作作品,学生的创作思维相对比较开阔;当步入到高年级时,面对成熟的剧本片段,学生缺乏对剧本素材的全面认知与理解,不能尽快地寻找到正确的创作思路,很难准确地再加工,影响人物形象的创作。如何使学生在剧本中提供的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的制约下能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鲜活、生动、敏感、多变的创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符合剧本主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手段,创造出鲜活且具有个性的角色,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深入挖掘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

(一)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所应达到的艺术境界,即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独具的个性色彩。性格是人的较稳定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1]而情感,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态度,它表现为人的个性、道德经验等有关的各种体验之中。在戏剧艺术中,演员是艺术形象的创造者,是将剧本中的文字形象树立为舞台人物形象的扮演者,是艺术形象的直接呈现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既不能脱离剧本的规定情境,亦不能抛开人物的性格、性情及情感。

(二)把握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要从剧本出发,对剧本中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经济文化、宗教信仰、法律制度、习俗习惯、精神面貌等等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生活习性、情绪情感、气质谈吐、语气语调、梳妆打扮等等进行分析与理解。我给2014级表演专业的同学排演的毕业汇报是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小井胡同》,这是李龙云先生在1981年创作的五幕话剧。剧中描写的是北京城南一条叫“小井”的胡同从1949年至1980年的历史变迁和居民的命运,对政治动乱的种种荒诞现象进行的批判和嘲讽,对受命运拨弄的普通百姓寄予真挚的同情与爱。由于此剧横跨了30年的历史,时代背景极致,人物众多且命运多舛,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比如剧中第一幕发生在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夜,有那么几句话:

水三:师娘,您这么满世界地给人家当老妈子,多业障!我起小就没娘,师父救过我的命,我养着您……

(刘家祥从院内出)

刘家祥:谁?师娘!您打门口过怎么不进门呢?

滕奶奶:你拉家带口的,也不够嚼谷……

刘家祥:师父是为大伙把命搭上的,我再不够嚼谷,也不能短了您的嘴……

滕奶奶:甭逞能!你歇班俩月了,弄着一群孩子。水三,我跟着你……

水三:嗯!

刘家祥:三哥,那师娘可就交给您了!等缓过这阵,我让孩子去接您……

这一小段戏之前的情节是,滕奶奶被一个叫“畢五”的恶霸欺负了,她的徒弟水三赶走了毕五,滕奶奶心情极其的低落,水三正在劝滕奶奶。此时,刘家祥刚好从小院出来,看到了师兄水三和师娘滕奶奶,三人之间产生了交流。学生在排演这一段落时,觉得这段戏仅是在体现水三、滕奶奶和刘家祥三个人的人物关系,并未注意如何体现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所以戏演得很“平”。首先要弄清的是滕奶奶的情绪状态,她刚刚被“毕五”欺负,又从毕五的嘴里得知,自己的丈夫就是被毕五害死的,所以滕奶奶此时异常的难过和愤恨;水三教训完毕五之后,发现滕奶奶在偷偷地抹眼泪,他心疼师娘,而且下定决心要赡养师娘;而刘家祥刚从小院里出来,他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一如既往地笑脸相迎,并诚挚地邀请滕奶奶到自己家里来,滕奶奶迅速收拾情绪,一口回绝了刘家祥的好意。如此看来,这段戏既要表现出滕奶奶与徒弟们的感情笃深,另一方面也要表现出刘家祥爱热闹、热心肠的人物性格。

二、通过各种手段培养演员的创造意识

(一)全面、深入地分析剧本,理解角色

关于剧本分析方面:①时代背景。②规定情境。③中心事件。④矛盾冲突。⑤主题思想。⑥贯穿行动与最高任务。⑦风格体裁。

关于角色分析方面:①角色行动发展的线索。②角色的贯穿行动与最高任务。③角色的内外部特征。④角色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⑤角色在全剧中的地位与作用。[2]剧本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进行创作的依据,剧本,便是创造的开始。演员只有认真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分析,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认知与理解,才有可能在日后准确地展现人物。在排演《小井胡同》的第三幕戏时,有这样一段戏:

小媳妇:大伙都看见了,咱们这个院,斗争多复杂!明的、暗的、里边的、外边的……

刘家祥:(手里拿着大纸条子从屋内走出)他大侄媳妇,您给我听听!(念条)“刘家祥,男,52岁。平时好打哈哈,解放前差点入了一贯道”,这儿一括弧,“听说道徒得吃素,一年见不了四两肉,吃素,我没干,走半道又回来了”……

(小媳妇甩手走出院门)

刘家祥:哎,我还没念完呢!

这段戏此时正值1966年9月初,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媳妇作为革委会主任,得知刘家祥说过文化大革命是“窝里斗”的言论,正准备拿刘家祥是问,刘家祥自己主动负荆请罪,写大字报批评自己,谁知写的驴唇不对马嘴,小媳妇听后气急败坏地下场了!刘家祥所说的“一贯道”指的是盛行于1940年前后的一个邪教组织,一度甚至发展到与国、共两党分庭抗礼的程度,1950年被彻底取缔。刘家祥是工人阶级,根正苗红,不属于被批斗对象,他早就看不惯小媳妇对老街坊们的所作所为,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委曲求全,而是以插科打诨的方式写大字报,迂回辗转地与小媳妇进行抗争。饰演刘家祥的同学在排演时,将“听说道徒得吃素,一年见不了四两肉,吃素,我没干,走半道又回来了”用说快板的方式讲了出来,脚上还打着节拍,充分体现了刘家祥风趣幽默、不怕事、贼大胆的性格,更加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角色。

(二)利用各种训练全面激发演员

表演专业一直以各种元素的训练、观察人物及观察生活等训练展开教学。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锻炼学生更加专注、投入。在进行角色创作时,同样可以使用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剧本与角色,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不拘泥于剧本本身,在剧本的框架下,对人物展开发散式的、合情合理的想象,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些训练如:戏前戏训练、戏外戏训练、远景近景训练、规定情境训练、人物造型训练、人物关系训练、人物命运训练、人物性格训练、组织生活训练、音乐音效训练、内外部行动训练等等。

在话剧《小井胡同》中,有一个角色叫“陈九龄”,外号“小九”。他傻头傻脑,不谙世事,倔强莽撞,老街坊们经常用“二百五”、“半彪子”来形容他。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在公司里的“交心会”上——为了表现自己——子虚乌有地承认解放前曾向国名党告过密,而被公安局抓走,后被遣送新疆进行劳改。直到1980年,才被彻底平反,返回家中。学生刚开始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注重去表现“小九”傻头傻脑的性格,却忽视了“小九”的内在感受。比如在第三幕时,劳改农场乱作一团,造反派阴差阳错地将他遣返回京,当他的妻子——九嫂子哭着问他:你怎么回来了?小九说:傻娘们,哭什么?学生在演这段戏时,看到饰演九嫂子的同学哭着问自己时,依然笑呵呵地回答,这其实是不符合生活规律的——不能因为“小九”是一个“二百五”,就丢掉了作为普通人正常的情感情绪。我告诉饰演“小九”的同学,此时看到妻子也是泪流满面。学生尝试了几次,很难迅速把握住情感,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后准备“小九”的戏前戏练习,即小九在新疆勞改农场的生活练习。第二天,学生回了作业,他设想“小九”在农场里刨了一天的地,累得气喘吁吁,新疆昼夜温差大,晚上回到营房冻得瑟瑟发抖,桌上放着刚从食堂里打回来的一碗糙米粥,他小心翼翼地吸溜着,喝完粥还仔细地把碗舔干净,当他放下碗时,已经泪流满面。当他回完作业时,同学们都报以掌声。我问他为什么最后哭了,他说“小九”以前在家里全靠着“九嫂子”悉心照顾,饭菜是她做,衣服是她洗,自己在家跟大爷似的,来到农场以后,每天干活艰辛不说,天气极其寒冷,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囚犯的粮食供给非常少,喝着这碗稀粥,才明白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不自觉的就哭了。通过这个戏前戏练习,学生已经准确地把握了角色的人物情感,所以当他再次排演第三幕的那段戏时,情感就非常充沛了。

演员的创作,实际上就是以剧本中的文字形象为起点,以塑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角色为归宿。演员不断深入挖掘才能准确理解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坚持长期不间断的内部与外部的训练,坚持培养鲜活、生动、敏感、多变的创造意识,才有可能不断向角色靠拢,准确地表达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

参考文献:

[1]电影艺术辞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18.

[2]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77.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歌剧咏叹调的艺术处理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试述《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浅谈《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