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湖南省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个案研究

2018-06-08石磬单婉茹温子怡张君昱

戏剧之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石磬 单婉茹 温子怡 张君昱

【摘 要】侗族有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作为三宝之一的侗族大歌与一般的民间歌曲不同,是我国唯一的多声部合唱,是侗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为三宝之一的侗族大歌虽然也曾响彻法国巴黎的艺术殿堂,然而在对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区的侗族大歌以及黎平、从江等侗族南部方言区以外的侗族聚集区的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情况并不乐观。

【关键词】侗族大歌;通道地区;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062-02

一、通道地区与侗族大歌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西临贵州黎平县,东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邻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通道”。

作为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通道的民族文化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继承发展,接受老一辈古法传承的同时,又在寻求与时代发展相融合,于“不变”与“变”中不断发展。现在的通道既有古雅淳朴的民情风俗和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又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稳步增长的经济。

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没有伴奏、没有指挥的自然合唱,非常富有民族特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块瑰宝。侗歌在侗语里称“嘎更”,以父传子、母传女等方式口口相传,涵盖了歌谣、戏剧、舞蹈、文化等,包含了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侗族大歌以宏大的场面、和谐的曲调和抒情性的内容广受人民喜爱,成为侗族文化的一张名片。

侗族大歌以歌队形式呈现,一个歌队有4-10人不等,一般有男女两队相互对唱。领唱者多为高声部,歌词多为抒情性或叙事性的“嘎嘛”和“嘎及”,也有模仿自然界声音之作“嘎所”,在演唱时,大家身着传统服饰,清越优美的歌声与姑娘们银饰碰撞的脆响交织在一起,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通道地区的侗族大歌在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发展壮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鲜血液,成为侗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通道地区侗族大歌传承情况

(一)侗歌教习与传承。我们走访了通道县的独坡村,这里一定程度地保留了侗族人民的原始风貌。虽然近年来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新生力量仍很薄弱,30岁以下会唱侗歌的年轻人占整个村子人数的30%,想要恢复到以前男女老少人人会唱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独坡村的侗歌学习并不是这些年推广的学堂式教习,而是传统的口口相传,年幼的孩子们跟着长辈一起劳作,边听边学。对于侗歌的学习,老人对年轻人是有要求的,但是在普通话的普及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大环境下,老一辈人的要求并不能对侗族大歌的传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些叙事长歌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会唱了,很多复杂的侗歌,一些老歌师也只能断断续续唱上几段,大量侗歌失传,因此侗歌的曲库可以说是在逐年缩减。

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歌师告诉我们,会侗语的人学习侗歌很快,一般一到两天就可以掌握一首侗歌。但是大型的侗歌已经不能再用传统方法教习,只能召集要学侗歌的人跟请来的老师集体学习。有着家庭口口教学的基础,辅以专业老师的指导。

如今在社会各界以及侗族同胞自我不懈的努力下,学习侗歌的人数逐渐增长。以独坡村为例,每年大概有几十个年轻人会学习侗歌,这其中不乏能接手侗族大歌的优秀歌师,侗族大歌的前路可谓是越来越宽。

通道有一种特色侗族大歌——讨油歌,这种侗族大歌只在黎平、三江、通道等地传唱,是一种串寨时唱的歌,现今寨与寨的联系已不像以往那样密切,会唱这种讨油歌的歌师也越来越少,我们有幸听到老歌师唱的片段,曲调轻快活泼,颇有意趣。

幸运的是,这几年侗族大歌的传承已是大有發展,从开始的十几个侗寨到现在的几十个侗寨,越来越多的地方重新响起歌声。

(二)现代文明对侗歌的影响。现代文明对于侗族大歌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先进技术设备对侗族大歌的传承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是现代文明对农耕时代传统民俗的冲击。

侗语一直是侗族人民口口相传的语言,并没有文字,直到建国后才设计出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使侗族新生代对侗语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而会说侗语是唱侗族大歌的基础,侗语的缺失断层直接影响到侗歌的传承。电视网络的普及拓宽了大家的休闲方式,侗歌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像以往那样重要。现代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疏远了人际交往,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求(下接第64页)学务工,侗歌传承更为艰难,建歌队也不如以往便利……面对种种困难,侗族大歌应当求变,以顺应时代大潮。

在通道,有演出形式的侗寨大大小小几十家,以独坡村为例,村寨常年有游客来拜访,旅游收入可以养活这些淳朴好客的歌师,侗家人打破了祖祖辈辈的传统,侗族大歌不再局限在特定时节演唱,而与现代商业旅游业相结合。据独坡村的一位女歌师介绍,很多专业歌师可以只靠演出维持生计,比如她本人,月收入就有3000元以上,一天有固定的两场演出,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慕名参观,甚至有一些不会讲侗语的游客主动要求学习侗歌,这对于侗族大歌的传承是大有裨益的。

而现代科技也大大促进了侗族大歌的发展,电子影音、远程网络推动了歌师教学,打破了侗族人学习侗族大歌的时间、空间界限。借助影音设备我们保存了许多艰涩难学、规模宏大的侗歌,而且很多年轻人在学习侗歌的时候,也借助新媒体等现代科技。可谓旧酒新壶,回味绵长。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许多侗族歌师又在推陈出新,如通道地区就出现了与传统侗歌大有不同的通道花歌,节奏轻快,曲风活泼,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近年来一些歌师将传统侗歌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好评,虽然对侗歌有所改变,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年轻人对侗族传统文化的接触和认识。

三、关于侗族大歌传承的建议

传统文化在现在社会不应一成不变,而是应该结合时代发展,侗族大歌也是如此。首先侗歌应当与时代相适应,将传统侗歌与旅游等结合起来,“以发展促保护”[1],歌师有了稳定的收入,温饱富足,侗族大歌才能传播发展。其次,维持好侗族大歌原生态传承与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平衡[1],我们并不鼓励一味迎合市场经济,背离侗族大歌传统精髓的“创新”,不忘根,才能茁壮成长。最后,应改进侗歌的教学模式,多成立一些专业的教授侗歌的学堂、学校,成立以侗族大歌为载体的文化产业机构,成立专业的演出中心及音像公司。[2]可以效仿杨丽萍老师的“云南映像”系列原生态舞剧,将侗族大歌打造成富有民族特色、走向世界的“歌剧”,以表演的形式演绎侗族大歌,提高专业歌师的收入。

此外,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成立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节目,创建现代歌班。如杭盖组合将呼麦与蒙语结合创作,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侗族大歌也可借鉴。

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大力抢救正在缩减的侗歌曲库,借助现代科技,走访侗歌保存相对完整的村落,将生僻拗口的侗歌以影音的方式记录下来,留待后人学习研究。关于侗族大歌的发展传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承发扬民间文化,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课题,更需我辈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邓钧,邓光华.传承生存发展—论侗族大歌文化转型及其“可持续发展”[N].贵州大学学报,2014-11.

[2]申茂平.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6(4).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传统村落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联性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