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如东发展路径探讨

2018-06-08赵艳慧

经营者 2018年5期
关键词:如东新举措产业发展

赵艳慧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笔者从产业发展的微观视角提出如东县有必要对当前发展新特征、新目标、新举措进行研究探讨,为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如东 产业发展 新特征 新目标 新举措

一、产业协调发展彰显新特征

从产业视角看,如东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发展从“扩总量”阶段迈入“提质增效”阶段

“十二五”以来,如东县工业应税销售增幅持续领跑全市,总量不断扩张,2016年達到1011.6亿元,为南通继海安之后又一个总量突破千亿的县份,2017年工业应税销售达到1216亿元。自2014年开始实施工业企业规模培育行动计划,成效显著,重点骨干企业率先转型,形成以中天集团为航母引领、多家10亿元企业为龙头带动、200多家超亿元企业为骨干支撑的梯度发展格局。“5+5”产业协调发展,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制造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二)三产发展从“打基础”阶段迈入“提档增速”阶段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如东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贡献份额不断提升,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45.7%,比2010年上升11.9个百分点,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500亿元大关,服务业规模企业达到300多家,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扎实开展。全县服务业培育形成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等十大行业。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发展,成为拉动如东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已成为推动如东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

(三)园区发展从“产出导向”阶段迈入“产业导向和产品导向”阶段

“十一五”及“十二五”前中期,如东县园区建设处于“产出导向”阶段。进入“十二五”中后期,各大平台载体发展能级明显提升,集聚效应逐步彰显,产业特色逐渐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向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逐渐从成本竞争向效率竞争、从规模化发展向专业化发展转变。“十三五”以来,各大园区注重产业培育和产业升级,以打造产业链条或产业模块为主要目的,强调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更加注重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港口发展从“大投入”阶段迈入“投入与产出互动并进”阶段

如东县洋口港建设的前十五年基本处于大投入、大建设时期,着力于出形象、强配套,已实现了港口从无到有的转变。“十二五”后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如东县对外交通格局实现大变局,洋口港获批一类口岸开放,港口岸线资源优势、临港工业区储备用地优势逐步凸显,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成为承载增量的主战场,成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引擎。港口发展也随之从“大投入”阶段迈入“投入与产出互动并进”阶段。

(五)发展格局从“侧重园区,区镇共同发力”阶段迈入“园区主导,各镇协同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各大园区基本处于“初次创业”阶段,虽然发展较快,但对全县发展支撑依然偏弱。进入“十三五”,如东县将更加注重“产业集中、资源集约、企业集群”发展,各类资源进一步向园区集聚,园区发展能级必将进一步提升,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各镇重点在改善民生、壮大民营经济方面用功发力。全县发展格局迈入“园区主导,各镇协同发展”阶段。

二、推进高质量发展,明确新目标

“十三五”时期,如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港口综合竞争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追赶超越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如东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更高、质量更优。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7%,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7%。着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系和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二)民生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完成精准脱贫任务。民生投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中心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

(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空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加快发展,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六城联创”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沿海县市前列。

(四)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开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海洋特色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如东美誉度持续提高,成为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

三、实现追赶超越落实新举措

(一)在项目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提高投入的有效性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完善和产业结构调优招引项目,围绕国家政策导向提前谋划争取项目,争取更多的如东元素纳入国家、省、市相关规划,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区域性功能平台、产业发展基地等在如东布局、布点,为今后发展抢占先机。同时要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放大在港口、土地、用工、电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一站式办结”和“进一扇门,办全部事”的目标,实现行政审批事务的便捷高效。

(二)在板块培育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大镇大区”作用

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逐步形成“一核一带两轴”总体发展格局。突出沿海开发核心区,发挥洋口港的引领作用,促进港口开发、产业发展、城镇建设联动推进,将其打造成为如东县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跨越转型发展及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强化沿海经济发展带。依托G328、海洋铁路、S221等交通干线构成的综合交通廊道,加强与盐城、连云港、南通南部地区及上海等地的互联互通,引导大进大出企业向沿海集聚。提升沿路经济带动轴。充分发挥运输大通道的传导作用,构建联通江海、贯通腹地、沟通内外的辐射带动轴,培育壮大通道经济,促进沿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地区竞争力的小城镇组群。

(三)在创新驱动方面,更加注重提升企业主体积极性

实施创新型领军企業培育计划,遴选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力培育和扶持有一定比例科技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施“科技小巨人”行动计划,引导同类型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或控股扩大企业规模,支持中小企业靠大靠强实现跨越发展。

(四)在招才引智方面,更加注重加大高端人才引培力度

坚持“高精尖缺”导向,突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点,推进引才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等桥梁纽带作用。建好、用好创新人才库和专家库,推进O2O线上线下对接模式。以全面提升国际化素质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眼光、战略思维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五)在信息产业方面,更加注重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发展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把互联网经济打造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推动互联网嵌入农业产业链,发展精准农业、智能农业。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网络化销售与服务。推动互联网再造服务业,重点推进供应链管理、创意产业、云计算及服务等发展应用。实施互联网企业创新培育和规模发展计划,鼓励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如东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机构。

(作者单位为南通市如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

如东新举措产业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