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埠口岸与经济特区问题辨析

2018-06-07朱万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历史教学

朱万景

摘 要 近代开埠口岸与改革开放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截然不然的历史事物,两者存在质的不同。近代开埠口岸是西方列强持强凌弱的产物,是侵略、分割他国主权的产物,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罪恶铁证。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在推进实践过程中的一次自主行为。

关键词 开埠口岸 经济特区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放眼漫长而深邃的近代以来的整体中国史,近代的贫弱和现代的复兴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由于时空转换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这极其容易让初学历史的学生困惑难解。我们这里讨论的一个类似的问题,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近代开埠口岸与改革开放设立的经济特区的区别比较问题。正确认识、理解近代开埠口岸和租界与时下改革开放中经济特区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国史”、“国情”,树立正确历史观,完善知识结构。

1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看法

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持强凌弱的产物,是侵略、分割他国主权和国家利益的产物,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罪恶铁证,这一认识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王国平在《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及列强的侵权》一文中,就以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问题为例证证明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近代开放口岸、租界的认识趋向理性化,开始将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凸显近代口岸和租界对中国社会的客观影响,注重其积极意义的发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复旦大学吴松弟在《近代北方的沿海通商口岸与经济变迁》一文中指出,近代的开埠通商,一方面使中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在中国各口岸尤其是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登陆并壮大,并通过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途径,全面扩大影响,使中国在被迫卷入全球化的同时,也无可奈何地逐渐地接受这种生产方式。这也促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此外还有罗澍伟的《近代天津上海两城市发展之比较》、茅家琦的《西学东渐与城市近代化》、胡光明的《被迫开放与天津城市近代化》、陈振江的《通商口岸与近代文明的传播》、涂文学的《近代汉口城市文化生成机制探源》等都从实证出发论证了这一共识。

改革开放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一次伟大实践,是中国智慧的体现。经济特区设立带动的中国社会经济大发展则充分证明了此项举措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学界对近代通商口岸、租界以及当今改革开放的口岸开放均进行了卓有成就的研究。专业的史学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对近代通商口岸、租界对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客观影响的探讨,经济学、政治学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分析还未全面引入教学,对两个时段的两种事物的区别与关联性问题的探讨还需继续深入。为深化对整体中国史的科学认识,我们需要不断丰富、挖掘史料,同时,进行理论研究,增强历史和理论说服力,真正让学生铭记历史教训,培养爱国情怀。

2近代开埠口岸和改革开放中的经济特区有本质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近代开埠口岸和租界,是满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强压下,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特殊通商制度,是主权丧失和任人宰割的被动行为。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在推进实践过程中的一次自主行为。中国同他国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的主权国家,是双赢的合法的国际关系。近代开埠口岸与改革开放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截然不然的历史事物,两者存在质的不同。

其次,目的不同。近代开埠口岸和租界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对其全面开放的制度保证,是继续扩大侵略利益的据点,是殖民主义侵夺他国主权,掠夺他国国家利益的“桥头堡”。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恫吓,威逼利益逼迫腐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设通商口岸是其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全面开放中国市场进行经济掠夺,租界则是这一贪婪野心昭然若揭的见证,租界的設立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无情践踏。当今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是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的需要,独立自主进行经济改革的重要创新,目的在于富国惠民,实现强国目标。40年来中国自主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经济改革格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最后,意义不同。近代开埠口岸和租界的设立,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将中国一步步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重要手段,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当前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探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为目标,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

3历史昭示未来

近代开埠口岸和租界是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铁证,给被殖民地国家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诱因。改革开放后,建立在平等外交基础上的开放口岸和经济特区引燃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强劲浪潮,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典范。

近代通商口岸和租界是中国近代百年耻辱的鲜活见证,是国家主权沦丧的重要标志。经济特区是我国独立自主实行改革开放,探索经济改革,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举措。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一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及列强的侵权[J].江海学刊,2001(04):147-152.

[2] 吴松弟.近代北方的沿海通商口岸与经济变迁[J].历史地理研究,2010(03):83-92.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历史教学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