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幸福

2018-06-07郭振环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幸福感变化时代

郭振环

任何职业,倦怠是懈怠的开始,幸福是热爱的源泉。教师职业的差异关键在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结果,缩小教师的差距,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关键是让教师爱上三尺讲台,怎样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成为学校领导应该思考的问题。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它和物质的丰富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说本来是两码事呢?这源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论语里面说到颜回的,其他的还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这是说陶渊明的,周敦颐则写出了“莲,花之君子者也”,还有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这就说明在古代,“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真的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他们的物质生活很清贫,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强大,他们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进程。即便到了近现代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朱自清,如鲁迅,他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被人们所景仰。那为什么当下的人们把幸福和物质,这两者扯的这么紧密呢!改革开放经济先行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金钱的多少好像成了唯一的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对此我们无可厚非,但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教师的幸福观,而不是老板的幸福观。如果教师也像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思想那样,这是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定位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塑造的是人类的灵魂,是净化人类的心灵的,世界上没有任何职业比他更伟大,教师工作的对象是灵魂而不是财富,道理很简单,选择清洁工你就不能怕脏,选择军人你就注定背井离乡保家卫国,选择了警察就别怕半夜接警,同样道理选择了教师就离财富较远和福布斯无关和高管无关,但教师桃李满天下,影响了很多人,许多高管是你的学生,他们的才能与你的培养分不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既然已经选择教师就要无怨无悔。只有对教师职业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不会坠入盲目攀比的怪圈,沉下心来让内心精神世界强大起来。

现在教师抱怨工作累,学生难管、难教,家长要求太多、太杂,不好接触,尤其是后面两者加重了老师工作的难度,这是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身在社会中的学生和家长怎么能不变化呢?你的教育对象都变化了,都移动位置了你还朝那个方向开枪能打得准吗?教师须用时代源头活水来滋养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境界开阔视野,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必须跟得上学生的成长。工作3年凭热情,工作6年积累一些经验可以靠借鉴,工作15年还凭经验,那就是不长进的老教师。经验是一时之先进、一地之灵验,但绝不能照搬,尤其不能长期挪用。教师的智慧不应是一桶水或者一碗水,而应该是一条大河必须有新鲜内容不断注入的活水,工作起来才能驾轻就熟,那自然就有了职业幸福感。

那教师需要补充哪些东西呢!专业的知识必须过硬,善于总结,善于继承,更要善于创新。中国当代史是一部激荡的经济发展史,是他们引领了中国的潮流,王石、冯仑、张敏锐、柳传志、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等。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思想,必须要学习,只有学习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脉动,才不会落伍。不是说非要做时代的弄潮儿,起码你不会被时代抛弃,不做时代的落伍者。用時代的新知补充自己,用变化的眼光感知学生,只有变化永远不变。学生变化快,你比他们的招数更新,你比他们招儿更多,就不会有捉襟见肘、黔驴技穷之感。

不管身处何种岗位,坚持把它做好,认真做好一件事就会增加自身的一分幸福感。首先,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你和每一个学生之间都有授业缘,了却此缘才能幸福,何以了缘,就是把它做圆满。学生跟你3年,好好学3年,学生跟你学一年好好学一年。人们常说,机遇给有准备的人,把现在手中的活做好就叫有准备。教普通班时你是佼佼者,晋级教重点班,教重点班时又是佼佼者,才能当主任,把主任当好了自然而然离校长也就不远了。只有把自己的份内事都做好,下一个机会才能垂青到你,也就是说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即使不喜欢也要做好,起码证明我能行,这样机遇就来了。其次,平和而深广的心态。人的一生都有挫折,学生给你添乱,家长不好伺候,同事找你麻烦,如果想不开,你将整天活在痛苦里。每一次给予你磨难的人,是在磨砺你、在修炼你,要感激他。每一次帮助你的人,也要感激他。

家和万事兴,人毕竟是社会人,主要有两个活动场所:家和单位。只有家庭和睦了才能心情好,才能好好上班,安居才能乐业。同样道理,只有单位和睦了,上班才顺利,这就需要同事之间、领导之间、领导和同事之间都要有致力于营造和谐氛围的意识,家和万事兴,校和幸福长。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幸福感变化时代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从9到3的变化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