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白立家吴芳吉

2018-06-07宋江华

重庆与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江津风骨家风

□ 文/ 宋江华

著名爱国诗人吴芳吉,重庆江津人,世人称之为“白屋诗人”,在其短暂的36年生涯中,以诗人、教育家的身份建树颇丰,同时从“清白之家”继承家风由己及下一代,营造了良好的家风。

贫有风骨 独立无求

江津吴氏并非富贵之家,却坚持浊世之中清白立家。

吴芳吉的父亲吴传姜是一位商人,母亲刘素贤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传统妇女。吴芳吉7岁时,父亲生意失败因事系狱,虽家道贫苦,但吴传姜立下家训:贫有风骨,懂得感恩,持身以正,善恶分明。吴传姜看到家宅周围盗娼赌博者,为了使吴芳吉不受影响,特意用石灰将墙门刷成白色并手书“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自取名“白屋吴生”,一生以此自诩。

对于书生吴芳吉来说,父辈训诫“清白”即要做到“贫有风骨,独立无求。”

作为一家之主,吴芳吉常年在外谋事,但每周一封家书,谆谆教育妻子和孩子,做到“贫有风骨”。在给妻子何树坤的信中,要求妻子多听他的劝诫、勤于教导孩子、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吴芳吉以女性朋友李淑仪女士虽授业的学校风气极坏,但她事事谨严,一丝不苟的优良做派鼓励妻子。面对世风的影响,吴芳吉在给妻子的信中阐明自己的态度,一个人品质的好坏,最根本的是要自己把握,要有原则、看淡生死、注重修养。

① 吴芳吉与父母书。

② 吴芳吉答妻子书手迹。

如果说“贫有风骨”是父辈留下的家训,“独立无求”则源自吴芳吉自身体悟。在吴芳吉看来,江津吴氏乃泰伯之后,泰伯受孔子赞誉为天下最高尚之人,而其所以高尚就在于他能矫然独立,不求于人。不求于人即能保全自己的人格,所以吴芳吉拟就“独立无求”四字以为家训。对于孩子的教育,吴芳吉常以“无求”二字告知。其长子吴汉骧曾报考成都联合中学未考上,当时的联合中学校长为吴芳吉之友,若是说情亦可私取,但吴芳吉拒绝这样做“使儿子没有骨气”。

家道贫苦 家睦人和

吴芳吉远游在外,无法亲侍父母、近陪妻孩,所以更关心家中是否和睦。

对于父母,吴芳吉恭敬孝顺。他体谅夕年父母对于远游孩子的担心,总是按时给父母去信,在信中对自己的生存状况一一汇报,尤其注重对自己收入及开销的状况,自己工作的安排,借此让父母了解。对于自己遇到的困难,吴芳吉却总是以平淡的语气带过,鲜少表露出伤心失望的消极情绪。

对于留在乡野的妻儿,吴芳吉注意对妻子的劝慰和引导,也体谅妻子的难处,希望妻子能照顾上下,兼顾内外。他鼓励妻子要有苦心、毅力、壮气和大胆,能够上报父母,使双亲丰衣足食,而梦寐安宁;能下教儿女,要有好的身体,好的精神,好的知识;能内和家庭,要夫妇相怜相谅,团结如意,永无戾气;能外救社会,要亲戚朋友,邻里乡党,皆受我等感化。对于妻子在信中偶有抱怨的婆媳关系,吴芳吉开导妻子遇事要反躬自省,对于父母要多忍少疑。

吴芳吉一直将妻子作为精神伴侣,鼓励她修身学习,保持身心健康。有段时间在妻子的来信中,吴芳吉发现多有“白头”“人老”“光阴易过”之语,便以《礼记》“父母在,恒言不称老”劝诫妻子,更站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下引导妻子脱离自怨自艾的小情绪,鼓励她作为青年男女在中国危亡之际,应自救救国,不能心灰意丧。

“五四”前后,婚姻自由成为时代的潮流,当时的社会流行效仿“自由恋爱”丢弃糟糠之妻。这种情况下,分居两地的吴氏夫妇,尤其是远居乡野的妻子何树坤不免多有疑虑,写信云“伏望夫心如故,幸勿远弃云云”。面对妻子的质疑,吴芳吉表明其“十年以来,始终如一”,并告诫夫人,其二人成人已矣,要有成人的气象—“上之侍奉父母,下之教育儿女,外则应接亲朋,内则料理衣食。”如果夫妻疑虑百出,动辄生气,只知一己,不谅他人,只会自寻烦恼。所以他写下六条夫妻相处的条例,简而言之即夫妻信任、合作。“合作的意思,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话大家商量,有事大家去做’。”

为加深夫妻感情,吴芳吉还建议妻子与自己同一时间互相写信,“则吾夫妇虽相隔数千里,而得同时作书,以告其亲爱之人,岂非一有趣事哉!”

“忠恕”立身 以学立品

在吴芳吉看来:一国之兴亡、一身之荣辱,皆视有教无教,关系极为重大。有教之人,虽贫不足为累。吾家家教,是以应昌明也。作为一家之中文化修养最高的人,吴芳吉时时谨记对家庭教育的责任。

对于孩子的教育,吴芳吉认为身体健康、德行正派比学习成绩好坏更重要。道德培养上,吴芳吉最看重戒说谎言;为了培养孩子的爱物之心,吴芳吉建议妻子在家中豢养猫狗,让孩子负责小动物的饮食。对于兄弟相处之道,吴芳吉教育两个儿子,要兄弟以“忠恕”二字为立身处世之要乐。所谓“忠恕”,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忠,能推己及人为恕。具体来说,面对自己要做到事情不尽全力不用心去做,就是不忠;说话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就是不恕。兄弟之间更要互相勉励,尽忠行恕。

吴芳吉长子汉骧与次子汉骥。

对于孩子的学习,吴芳吉很关心,但并不是把学习当作功成名就的工具,而是将学问与立品结合起来。吴芳吉告诫儿子,品行便是学问,学问便在立品,凡有学问之人,莫不由诚信恭谨得来。吴芳吉希望儿子能够心气平和,以此正品格、实学问。为了保持道德高尚,要随时检点,忙中找错,以求自拔。

吴芳吉作为爱国诗人,留下《婉容词》《两父女》《护国岩词》等优秀诗篇600余,在内容上合时而著,有谓“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在文体上不拘泥于新旧,自成一派“白屋体”新诗;在教育领域辗转上海中国公学、湖南长沙明德中学、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江津中学,参与创办重庆大学。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其家风营造的个人性格和品质密不可分。

从父辈兢兢业业到吴芳吉文品传世再到下辈业有专攻,吴氏以家风凝聚小家、以家风塑造良好人格,以家风修身齐家。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小家庭特质的当下,尤其需要良好的家风的引导和规范,以此齐家平天下。

猜你喜欢

江津风骨家风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家风伴我成长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风骨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二十世纪《文心雕龙》“风骨”主流阐释的批判——兼论美学本体视域中的“风骨”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