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018-06-05黄朝琼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老师教育

黄朝琼

2010年3月17日,我们学校发生了一起学生伤害事故,有一名学生在这起事故中永远地离开了。虽说伤人和离去的学生都不是我班的,但事因却与我班的学生有极大的关系,作为班主任的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令我陷入深深地自责当中。事后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有些同学说发现一些事情的端倪,知道将有打架事件发生,问为什么不报告老师,答说怕遭人报复挨揍。了解情况的学生当中甚至包括个别班干部。这不得不令我反思:学生为什么不敢和老师说真话?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学生的品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健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的。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要注重自身形象和修养,在言行举止上做表率。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平时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不穿拖鞋上班,不说粗语脏话,穿戴朴素得体,待人热情大方,遵纪守法,坚决拒绝一切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班主任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陶治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有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学生也有自尊心,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要让学生喜欢,还要做一个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人,把最美的笑容留给学生,同时不吝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努力成为创造快乐的使者,消除备受学生压抑的阴霾。因为人的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快乐也是会一直传递的。做一名教师有人可能会抱怨教师工作的辛苦,我认为你现在如果是教师,就不要抱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凡事要换一种角度着想,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去年大病了一场之后,把一切都看开了。每天都带着笑容上课,学生甚是喜欢,课堂气氛很和谐,连经常挑刺的学生也不忍心破坏这样的课堂氛围,积极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大半个学期上课基本不用管纪律。一学期下来,没有哪一节课要诉苦的,看来笑容真的可以感染学生,控制课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从学习态度和文化修养上熏染学生,做一个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方面都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老师。俗话说“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而且还必须博学多才,具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教学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所从事的专业要精通,要知之甚多,甚深,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多言堂”,把提问的机会让给学生,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应付得了学生的提问吗?那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比如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争做一名有文学底蕴的老师,这是本职工作。语文课的本身就应该充溢着语文气,荡漾出文学的涟漪。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文字,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力量,而且是一种有魅力的内涵,这样的课堂是何等的充实!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该门学科就要让学生首先喜欢该门学科的老师。试想当我们的学生对老师达到一定的崇拜,我们还用担心学生不爱学这门功课,或学不好该门功课吗?当然,要做有文学底蕴的老师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自我充电的意识。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由此,作为凡者中的一个小小个体,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文化知识于千里之外”呢?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不断学习进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呢。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个体,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上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而得出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和老师们共勉。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老师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