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察文化之盛 仰观传统之美

2018-06-05高君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高君禹

摘要:文章以散文的手法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我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底蕴深厚的历史厚重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现实的传承内涵可窥见一斑。通过深度分析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传承意义,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华夏灿烂文化的诱人魅力,言简意赅的论述进一步阐述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厚重性。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一个充满激情,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常态下,中华文化会得到更加广泛传承和发展,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会得到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会得以新的发展。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是新时代的新内涵,文化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基石。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传承弘扬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已经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这些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明显生动展示。曾几何时,对于传统文化,许多人抱着且敬且畏的态度。就仿佛浩繁卷帙之中满是食人的猛虎,字里行间皆是陈年的旧血。于是不少珍贵的文化在子孙冰冷疏离的态度中悄然消逝。如今若有人潜心在岁月岸边走一遭,亲历那些传统文化还清秀如一少年的日子,再旋转身来抚摸她如今的面容,想来个中滋味只能付诸一叹。

故而身处华夏,势必要“俯察文化之盛,仰观传统之美。”

文化应俯察。它是旧日江南的一匹软绸,是万里长城上纹路细密的青砖,是汉字中墨香悠长的一笔一畫——你可以轻易的俯身摩挲,感受它如同感受你自己。它甚至是奔涌在你体内的温存的血脉,永生永世与你心血相连,魂肉相牵。

曾有幸拜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不算厚的书,捧在手里却有熨帖的温度。体会的过程略微煎熬,有赤裸地呈现在天地面前的感觉。毕竟远游多年,乍然回归到血脉深处最渴望的怀抱中,安心之余竟有陌生的坦然。文化该是我的老祖母——她平和地容纳了我曾对她的不敬之举。包括我从出生便开始的远游、幼年时对她苍老的面容的嘲笑、少年时对她始终如一的守望的姿态的不解……如今借先生的文字,不肖游子终于寻到了睡梦深处的心乡:她在书中同先生一起俯身触碰中华大地沉淀千年的文化,如同在触碰岁月深处温软安宁的自己;她望着先生——这位“山河之子”,从都江堰行至宁古塔,从谢家门庭讲到巴老旧事……她也曾借先生的文字,用尚且稚涩的身躯去抚平这星球的嶙峋一角……现在她终于长大了,长成了一个想大声说出中国文化的炎黄血脉的传人。

且去俯首读史罢——去俯察灿若星河的万千文化。不读《诗经》,无法明白上古时代先祖的悠然情趣,无法贴近《淇奥》中“如圭如璧”的俊秀君子,当然也不能在《击鼓》中与戍边将士“死生契阔”。所谓“不读诗,无以言”,正该如此。不读古史,则必然无法体会簪缨世族的优秀和古雅,无法领略少年为相的甘罗之谋略,清正谦卑的魏徵之风采,甚至是被王国维老先生赞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成德之浩荡心胸,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身为一脉相承的华夏儿女,合该通古而博今。不读《麻衣相法》、《易》,无法触碰曹雪芹的辛酸血泪,无法知晓二十八宿,无法参透流传至今的十二章纹……什么是文化?文化是诗,是词,是玄奥的漫天星斗,是流泻在血脉深处的一天风雪。人与文化从未分离,每一个属于炎黄的灵魂从出生起就奔波在寻找文化的路上,且行且悟,且观且瞩,从不停歇,从未远离。

传统应仰观。它是高门端坐的佛陀,是无清无浊的圣人,是静默在岁月岸边最温雅的信仰——它是有些脾气的。不懂它的人永远都不得步入它的世界,与它心灵相通的人也只能摸索到它十之一二的性情。它是孤傲而清冷的神祗,行于世间,只待有人放歌相和。

可还记得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先哲之智何其精妙,随意挥毫竟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间的瑰宝。

重阳节当天,曾有人极郑重地询问过我重阳的习俗——时至今日我都无法忘记当时内心满溢的愧疚。不屑多年的不肖子孙这个名头,终于还是安到了我的身上。

事后随母亲去拜访她当年的恩师。老先生耄耋之年,身体强健且行动敏捷如年轻一代。提到重阳,老先生霎时愤怒起来,他花白的胡子颤抖着,面色涨得通红,激动地挥舞着双手:“都不知道重阳节!反倒兴高采烈地去过什么‘万圣节、‘圣诞节!中国上下五千年,我认的圣人只有孔子一个!有什么能大过传统啊?顾此失彼,算什么优秀子孙?”我与母亲相视良久,默默无言。

国外有漫画家将国家比喻成人,并将各国之间的羁绊用极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出来。那么是否也可以如此认为:若将中国比为人,传统文化必定是他沉默如谜的灵魂——秦时文化是明月;汉时文化是旌旗,唐时文化是霓裳羽衣曲,清时文化则是缄默的迷歌……传统文化一定是国人最珍贵的财富,是我们灵魂的起点和终点。

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放在今日,何不提出传统文化盛则国盛,传统文化存则国存,传统文化强则国强……正如重阳应登高,中秋应祭月,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十五赏花灯……中国应与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有中国就应该有传统文化,就像盛唐应有李白,大宋应有苏轼,晚清应有王国维。传统文化永远是华夏镶着珠宝的桂冠,永远是尚为少年的中国身上最璀璨的锦绣,永远是开在我们血脉之中的耀眼的花朵。

如果可能,我想提着明灭的灯火,沿着长满青苔蓿草的小路,循着旧年梦境中醇美的尘香,去寻找隔世经年的文化之路,去找到真实的自己。

且去深思罢,去试着触碰“传统”的庞大躯体,去试着走进它的世界,走近数度焚起烈火,数度争夺焉支的长城,走近苍老如古谣的传统文化……

总觉得传统文化该是寂寞至极的。

这不仅是因她苍老的面容下隐埋的狰狞伤口,更是因她独行的身影后背负的沉默千年的守望。

她不应独行,亦不应守望。

我想轻轻地拥抱它,就像在拥抱我自己。我想找到它的世界,就像找到我迷失多年的灵魂。

泱泱中国,如国中璧,浩浩人才,如人中玉。两相得宜,且去俯察文化之盛,仰观传统之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意识,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中传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有力的佐证。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