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为妙时代的来临

2018-06-05刘小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概论微课教学

摘 要 传统社会以大为美,现代社会微信、微博、微视频、微文明等微概念层出不穷,也许标志着一个以微为妙时代的来临。随着以微为妙时代的到来,微课也被应时而生。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上好微课?这一系列问题也就摆在很多人面前了。结合高职《概论》课教学的实际,作了如下四点思考,希望能起到对微课教学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是短小精悍是微课不变的王道;二、主题(问题或知识点)的设计是微课成功的关键;三、语言的精雕细琢是微课出彩的起点;四、教师的激情是调动微课氛围的抓手。

关键词 微时代 微课教学 高职 《概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社会以大为美,如美就是以羊大而组成的。现代社会也许要以微为妙了,如现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微店、微云、微电影、微视频、微文明等微概念层出不穷,换句话说,现代社会也许标志着一个以微为妙时代的来临。在这个以“微”为妙时代的到来,微课也被应时而生。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上好微课?这一系列问题也就摆在很多人面前了。关于这个,本人结合概论课教学的实际思考了很长一段的时间,现将自己的一点小思考奉上,请大家批评指正。

1短小精悍是微课不变的王道

微课是什么?也许很多人觉得很简单。不就是上课时间短和少嘛?但为什么不是教学生人数少、教学内容少、教学规模小呢?其原因何在?上课时间短和少究竟多短多少为宜呢?

不错,微课确实是以时间短和少。新媒体时代,人们要接收、学习和处理的信息量巨大,而每个人的时间又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如何去处理无限增长的信息量,对每个人都提出了巨大挑战。这个时候,如果哪个信息量能精微而不冗长,则不仅容易为人所率先接收学习和处理,也容易为人所记住。相反,那些信息量冗长又不精悍的不仅容易为人所忽略,就算接收了,在学习处理过程中也容易挂一漏万以至全盘遗忘。就像长篇小说和微型小说,长篇小说虽然很美,但恰恰让人容易记住的是一些短小精悍充满至理名言的微型小说。至于那些在新媒体时代想主动发声影响他人的人,则更应该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思政课教师想要在现在的课堂上影响学生,绝对不能喋喋不休唠唠叨叨,绝对应该短小精悍。

微课的短小就是指时间的短少。但到底多短多少呢?这和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关。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高效。所以课程长到一定程度,其效率下降很快。不少研究认为,人的注意力在成年时期是一个钟头。经验告诉我们,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差一些,成人要好一些。但即使这样,这个数字应该是有条件的,比如在要注意力集中前已经休息了很长时间,至少是15分钟以上。露西·乔·帕拉迪诺博士在他的《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人生魔方)》中指出人的注意力是呈倒U字型。开始进入高峰和进入结束高峰的时间都很快。作为青少年大学生,很多研究指出,大概只有成人的一半甚至更少,即30分钟甚至更少。而最近的研究更指出,现在的青少年“屏前时间”过长,易患注意力缺陷障碍。网易公开课上有可汗学院关于课程长度的甜蜜点(sweet spot)问题的探讨,认为十分钟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很高效很快乐,换言之,十分钟长短的微课比较符合课程长度的甜蜜点。这是从青少年注意力理论来看微课教学的时间的。

从实践来看,其实,注意力除了受课程长短影响之外,还受教师本人的风趣性、教学内容本身的影响、班风学风的影响。从小品来看,小品每隔二三分钟就要所谓抖一个包袱。 但即使赵本山演小品也不可能分分钟都能抖一包袱,就算再差的小品演员也知道五分鐘内还没有抖出一个包袱,注定这个小品要失败。从比较出名的让人回味并有所收获的小品时长来看,就算能抖出很多包袱,也是大多十五分钟左右。所以在实践上,教师发挥得当,适宜的微课时间长短也应该在10-15分钟左右。

因此,如果以现在的思政课一节时长来算,一节课大概可以上两个微课片断。中间还剩十分钟怎么办呢,可以让同学回味一下,也可以发送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一下之类的。

2主题(问题或知识点)的设计是微课成功的关键

微课由于时间短少,不可能用微课上完所有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而且即便如此,全部用微课教学也往往也不能教完所有教学内容。可以做个简单的数学题,一门概论课一个学期32个课时,一个课时算两个微课,一个学期总共才64个微课。如果除去放假以及研练和开学初的介绍,一个学期大概能上到54个微课就不错了。而一个学期的概论课肯定不止54个主题内容。实际上,概论课一个学期的内容,如果按教材二级标题来看,《概论》共有62个。而且有的二级标题里面其实还更丰富的内容。如果讲了这个二级标题,就必须把里面蕴含的更丰富的内容讲出来,否则这个二级标题则显得太概括太抽象以至于同学理解起来非常困惑,这就需要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学体系内容。

总之,在有限的课堂微课教学中是很难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这个时候得靠老师依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去选择,去综合再综合,提炼再提炼出合适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完成所有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换个思维去想问题了。如果换成传统的上课方式,即使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基本没有听进去,或者干脆就在课堂上演绎“身在曹营心在汉”,效果或者更次。从另外一角度看,如果每一章节都有几个微课主题设计得好,讲述的精彩,不仅可以吸引同学们的听课兴趣,还可能使同学们课后去追索其它相关主题的内容。

那么如何在所选定的主题内把学生吸引住,并进而引发其认同,接收,引发兴趣并进一步追索更多相关主题内容呢?这个笔者思考良久,认为或许可以用小品相声作一类比来说明这一问题。微课由于时间短小,它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学到相应的知识,必须侧重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内容,同时还要注重主题的设计和讲述,在我看来这是微课成功的关键。就像小品、相声一样,要注重小品和相声的“系包袱”和“抖包袱”两个阶段。据说小品、相声的包袱手法有十八种,一般老师可能很难学会这十八般武艺,否则不如转行去当小品、相声演员了。当然能学会几招也不错了,毕竟都是要吸引人嘛。不过小品、相声抖完包袱让人笑完基本完事了,但微课不能,它还要承担传承知识的作用。但总之,设计一堂课也许很难,但设计一个微课,只要用心,总可以想出一些法子来的。因此,微课在主题的设计和讲述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一个一个主题(问题或知识点)的微课设计讲解,能否形成学生宏观的知识结构,养成宏观方面分析的能力呢?是否会给人只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嫌疑?坦率地说,很可能会。不过辩证地看问题,任何教学方式有长处也就有其短处。因此,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不能一学期全部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况且全部用微课教学,也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应该是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使概论课的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3语言的精雕细琢是微课出彩的起点

玉不琢,不成器。微课不雕琢,也让人嫌弃。主题(问题或知识点)的设计是微课成功的关键,而语言的精雕细琢则是微课出彩的起点。虽然现在是一个新媒体时代,而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也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但我认为,尽管是微课,依然是课程。既然是课程还是教师主讲,师生互动为主,这样才生动些。否则,不如待在家里或宿舍看网易公开课好了。既然是教师主讲,师生互动,在微课中,除了主题的设计,能为教师控制的出彩处当然唯有教师的语言了。

如何来进行语言的精雕细琢呢?这就必须明白微课的语言特点。微课的语言特点应该由四种特点构成。一是课堂口头语言特点;二是短时间内演说的语言特点;三是微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特点;四是教师自身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中第一和第四种语言特点这里就不说了,因为大家平时都是这样做的,也做得很好。这里要说的是第二种和第三种语言特点。

第二种语言特点,短时间内演说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呢?安徽卫视有个电视节目叫《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是一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目的,同时也希望让观众感受到说话的魅力和重要性。《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中给每个演说者的时长是五分钟左右,时间非常短。如何在短时间里体现最会说话,又让观众感受到说话的魅力?如果经常看这个节目的人可能很有两种体会,一是说好话确实是一种技能,一种艺术。二是靠短时间演说来打动人,必须要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这里的言简意赅是短时间内演说者的语言不能使用冗长的排比句子,句子的含义应该是明确而非模棱两可的。因为这不是书面语言,可以让人在没有看懂的时候回看,演说是一演即过,没有回顾的可能。这里的微言大义是指以精微语言来揭示深刻的道理,短时间演说中,演讲者能说的话比较少,不可能用很多的时间来去讲很多话来解释一个道理,只能用极其精微语言去揭示一些深刻的道理。其实,不仅短时间的演说如此,微课也是如此,因为微课也是一种演说。换言之,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是微课的语言特点之一。

当前是一个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意识、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呢?(1)混杂性。因为新媒体交流的迅捷性,很多人不追求文字的准确性只追求近似而不引起歧义性即可,由这样而形成的网络语言,有文字的,如“荡”(下载);有数字的,如“1314”(一生一世);有中英混杂的,如“有事e我”(给我发电子邮件);数字和字母混杂的如“3q”(thank you,谢谢你),口头书面语混杂等等。(2)简洁性。人们利用新媒体交际时,总是希望在速度上能尽量接近口语交际,他们多采用谐音、缩略等手段压缩话语,充分利用键盘,以数字、字母和符号来传情达意,使得新媒体语言显得非常简洁精练。如用“520”表示“我爱你”等等,这些变异不仅方便快捷,也比较委婉、俏皮,以最经济的语言传达内容。(3)时髦性,一但一个网络事件成为公众事件后,往往会留下一些时髦词汇,如躲猫猫,打酱油等,这也是新媒体上常用词。因为新媒体语言更接近现代青少年,所以,微课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这种语言,能立马引发同学的共鸣,觉得教师和自己声气相通,从而更相信教师的上课内容,无意中接受了教师的影响。

比如我在上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时”,讲新中国和平外交发展历程,和平外交在开始时举步维艰,西方国家对中国不理解,美苏对中国实施外交封锁(可举例子如日内瓦会议,杜勒斯拒绝与中国代表握手,万隆会议,很多国家敌视中国),我用一个“玩”字来去讲述。西方国家慑于美苏的压力不敢与中国玩,那么中国是否就待在家里自己玩呢?如果这样如何去打开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呢?别人不跟中国玩,中国走出去跟别人玩可不可以?那这又涉及到,你跑去跟别人玩,别人为什么要跟你玩的问题?以交朋友方式去做类比,别人想跟你玩,你在什么情况下愿意跟他们玩?要看这人是否够朋友讲义气有能力。那么中国是否有能力讲义气呢?讲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故事。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收获很多,对外交也理解了不少。

4教师的激情是调动微课氛围的抓手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课堂氛围活泼热情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也较集中,能很快明白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学生的课堂专注力集中,给教师以积极的回应,教师也能超常发挥教学水平,使课上得更好更活跃课堂氛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事情。相反,则可能是带来恶性循环。

专业课也许可以不太注重课堂氛围,因为学生对专业课的分量看得很重,但对于思政课之类的诸如《概论》课,很多学生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有些学生是把这门课当作睡觉课来看待。因此,《概论》课的课堂氛围的调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的激情确实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调动,但我想只能在微课中才能实现。因为微课的时间是十至十五分钟左右,在这样一个时间范围内,教师还是能保持激情的,即使年纪稍长的老师也可以保持,如果真要在平时课堂上长时间保持,即使年青教师也感觉很难。

那么如何来激发和保持微课教师的激情呢?当然,教师上微课的激情的激发与保持,还是要有些条件的。哪些条件呢?大概可以有以下一些,比如吃好、睡好、休息好、状态好、备好课、自信、穿着较好的衣服等这些都容易使教師的激情比较容易激发和保持。

作者简介:刘小流,男,(1973.1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释

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参考文献

[1] 露西·乔·帕拉迪诺.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人生魔方)[M].苗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

猜你喜欢

微时代概论微课教学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