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军事文学与军人战斗精神培育

2018-06-05丁炎敏陈俊宇侯启程曹瑞前

神州·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亮剑

丁炎敏 陈俊宇 侯启程 曹瑞前

摘要: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要强军,首先就要给军队注入战斗精神。基于此,本文从英雄形象、思想内涵、预想展望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当代军事文学对军人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意在通过本文的讨论,为军队战士生活中的阅读行为做出支持。

关键词:当代军事文学;军人战斗精神;《亮剑》

引言:

习主席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指出:“全军指战员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勇于战胜困难,勇于超越对手,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据此,为了响应这一训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军事文学对军人战斗精神培育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致力于寻找出提升军人战斗思想、家国意识的可行道路。

一、当代军事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对军人战斗精神培育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亮剑》、《狼牙》等当代军事文学作品之所以受人喜爱和推崇,与其所塑造出的军人英雄形象是分不开的。坦白地讲,“英雄主义气概”与“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了军事文学创作的内核和灵魂,并很好地体现在了作品人物角色的性格、语言、行为方式等方面上。通过这些舍身为国、凛然于天地之间的形象,能为军队战士树立出良好的精神模范,引导军队战士将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看作是最高的人生理想和战斗原则。具体来看:

面对层出不穷的《“扶不扶”背后的“中国式焦虑”》、《男子21年前为救人遇难,至今仍被说多管闲事》等新闻及社会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和平年代的背景之下,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等英雄主义情怀正在逐渐弱化消失。此时,郁达夫先生在《纪念鲁迅大会上》中所提“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只尊重的民族时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的话语犹响耳畔,令人心情沉重。显而易见,这对军人乃至所有人的精神培育都是机器不利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军事文学的出现点燃了人们的战斗精神、英雄意识,使得人们逐渐从文学作品人物的身上寻找到了“久违”的热血与情感。例如,在军事文学作品《亮剑》当中,政委赵刚在回忆自身经历时说道:“不后悔,我尽了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当时民族危亡,强敌压境,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可能置身于事外。在侵略者面前,我们没给中国军人丢脸。置于那场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战争,我未能参加那场战争而感到自豪。那是一个独裁的、不得人心、腐透顶的政府,那个政府不垮台,天理难容。”在这寥寥数语当中,赵刚为人们诠释出了作为一个军人、一个英雄应有的形象和信念,即保卫民族、与国同心、心系人民、不畏强大。同样的,在另一部军事文学作品《红岩当中》,也以“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这样一幅对联对英雄形象做出了阐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这样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融入到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当中,能有效地为军队展示们树立出正确的榜样,使其价值观与社会大众认可的英雄形象相符合[1]。

二、当代军事文学中的思想内涵对军人战斗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感召作用

从当前来看,我国当代的军事文学作品始终以弘扬爱国主义、歌颂英雄情怀作为思想内容,并在作品内容中透露出浓浓的革命乐观主义。同样以《亮剑》这作品为例,在文章情节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多次在战争中与同团战士调侃玩笑,如许诺奖励炮兵柱子半斤“地瓜烧”、戏称战术张大彪为团长等,无不侧面体现着李云龙在战场上毫不畏惧、心态稳定的战斗素养,并为这一军人英雄形象赋予了极大的人格魅力。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对军人战士的思想意识产生良好熏陶作用,使其秉持起苦中作乐、视死如归的刚毅战斗精神。

与此同时,当代军事文学也非常注重军队规则观念的维护,有助于军人战士在训练、实战过程中形成严格遵守上级命令、绝不主观武断行事的战斗准则。例如,在军事文学《亮剑》当中有这样的情节:新一团时有一次做安排,战队张大彪觉得有些不妥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此,李云龙与张大彪展开了这样的对话情节:—“张大彪,立正!问你个问题,新一团谁是团长啊?”—“李云龙。”—“大声点!”—“报告,新一团团长是李云龙,一营长张大彪回答完毕!”—“执行命令吧!”。由此可见,对于李云龙来说,定了的事情是说一不二的,对下方战士的要求只有四个字—坚决执行。也正是这样的规则体系,成就了独立团、新一团等军人团队的高水平战斗力量。

三、当代军事文学中的预想展望对军人战斗精神培育具有映射警示作用

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学科领域的相互交融,战争已经不再是“长枪短炮”的火力对决,而是包括科学、心理、智慧、技巧甚至人格在内的综合较量。在当代,《狼牙》、《第五空间》、《旗舰》等多部军事文学作品都以大篇幅的段落情节对现代科技战争进行了描写,并突出了智慧、知识等因素在军人素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在徐贵祥的《明天的战争》、苗长水的《超越攻击》等军事文学作品当中,我们还能看到作者们对战争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的合理预期,并深知这一战争形态进化的必然性。将这样的军事文学作品融入到军人战斗精神的培養当中,有利于将现代化、变革化的战争形态展现在军人战士面前,对其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启迪作用,进而使其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想法影射到现实世界当中,引导其形成军事素养与科学技术双向发展的现代化战斗精神[2]。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国防建设与军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攻坚时期,将当代军事文学作品应用到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亮剑》、《红岩》等军事文学作品时,军队战士可以从作品角色的言论、行为以及故事情节当中体味到“英雄主义”的重要价值,从而树立起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崇高理想,切实武装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战斗精神。

参考文献:

[1]蔡静平,廖建斌,高博.直面伟大强军实践 培育优秀创作人才——“军事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02):5-10.

[2]徐洪刚,代攀.从军事文学中汲取战斗精神——浅析用军事文学培育官兵战斗精神[J].军事政治学研究,2013(04):108-112.

猜你喜欢

亮剑
始终保持“亮剑”精神 不断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推向深入
——访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退伍大学生的“亮剑”精神在校园内的发扬
特朗普向北美自贸协定“亮剑”
微信购物纠纷,消法该不该“亮剑”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