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之以恒补“短板”

2018-06-05李广彦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8年4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短板农田水利

李广彦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改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笔者注意到,这个目标是继2016年、2017年后连续第三年提出,可见国家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目标不松、力度不减,持之以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配套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虽不能一次弥补完基础设施“短板”,但能有力推进带动各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之报告提出“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目标,无不令人备受鼓舞。

修水利、兴农事,历来是治国安邦大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政府工作报告》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战略目标,各地水利部门一定要乘势而上,把高效节水灌溉当作事关国运民生的大事来抓,集中力量再建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不断弥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同时也应该看到,把“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目标变成现实,需要高效务实的行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需要相应的技术、产品、管理措施、考核办法等系列跟进,水利部门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水利企业应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产品,水利科研单位要开发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等节水科技和工艺。同时还要落实地方政府主體责任,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要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资积极性,逐步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切实改变重建轻管的现状,使高效节水设施持久发挥效益。

总之,节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2000万亩”虽然只是数字概念,但却再次向全社会发出大兴节水工程的明确信号,各地一定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契机,解决农业节水薄弱环节问题,夯实节水农业基础,尽快扭转节水工程建设滞后的局面,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精准脱贫的“润滑剂”、生态文明的“美容液”、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短板农田水利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