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教语文

2018-06-05

江苏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有情习惯课文

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

重情趣

教学是要有情的。首先要对学生有情。其次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在教学中,不想学生之所想,不急学生之所急,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我表面上“和蔼可亲”,学生也不会有较深刻的感受的。

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这里面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一环是关键。不把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我是决不罢休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基调,课文的感情基调决定了老师上课时的感情基调。这是课前的功夫。进入课堂,则是三者对话,更多的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这时,我关注得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这个说法我赞成。我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与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与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总之,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内需。

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

首先要钻研好教材。直到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教案,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也会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还有一点是幽默。实践证明,幽默是老师的强有力的助手,它能使学习变得轻松,能使师生在愉悦的交流中融为一体。

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是我教育的座右铭之一。

重感悟

重感悟,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

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当作主要任务。而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读、背,必须运用,即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掌握,决不能依靠烦琐的内容分析和讲解。

悟什么?首先悟其语,悟其义,语言文字的障碍要基本扫除,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事实上,只要读,课文内容是不难理解的)。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这是基本要求。怎样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的,因人而异的。感悟到的东西,有时是说不出来的,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语文教学不宜太强调“合作学习”;辅助手段的使用要恰当适度,因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手段是读书感悟。还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告诉”,只能使学生得到“兔子”。

重积累

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哪里来?走进校门以前,是听来的,是在“听说”的实践中“习得”的。进了校门则主要是从书本中读来的,在读、写的实践中“学得”的。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也是记忆的最佳期。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其中,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积累的没积累是最大的失误之一。在孩子们记忆的高峰期不让他们读、背,我们是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

我说的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

重迁移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学了不用,或者不会用,知识就成了死的了。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对于由读到写的迁移,我十分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因为语文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是“会写”。孩子进了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

怎样进行由读到写的迁移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小学生的作文练习,都是由读到写的迁移,所以我十分重视作文训练。从小的方面来说,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片段仿写,如写一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中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笔答课文后的某个问答题的“小练笔”也是写的迁移,是看得见的最直接的由读到写的迁移。

重习惯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我谈的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

学习习惯主要指爱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圈圈点点,作批注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

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对个别学生来说,好习惯的形成很不容易,开始往往带有“强制性”。我宁可叫他们暂时有些抵触情绪,也要“强制”。什么叫“强制”?强制就是“你不这样做,我不答应!”我向来是以自己的人格和责任心向学生表明我的工作态度的。

还有一点,习惯的养成不可忽视老师的影响。

猜你喜欢

有情习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草木有情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落红有情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