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探析①

2018-06-04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关键词:水彩水彩画湖北

杨 帆(湖北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当代水彩画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是选择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化创新之路,还是向具有西方文化倾向的“当代艺术”探索,湖北水彩画对此有明确的艺术取向。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精髓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中,在“象”的营造上融入“意”的内涵,使水彩画增加意象的文化厚度,这是湖北水彩画家的追求,也是中国水彩画家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是一种潜在的精神诉求。本文以湖北当代水彩画为例,通过对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的研究,总结其文化特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再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拓展艺术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功用。

一、意象与水彩画意象文化

1.关于意象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一词最早出自于《周易系辞》:“立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提出“意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认为形象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主客体关联活动,艺术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加工再造,加上自身的主观情感参与,从而形成了审美意象。

“意象”范畴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起成为古代美学和文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叶朗在《美在意象》一书中指出,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情趣的感情世界;施旭升在《艺术即意象》一书中,从美学、心理学、符号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的多维视角来审视和参悟中西艺术中的“意象”内涵,确立“艺术即意象”的本体观念。孙美兰在《艺术概论》中从艺术学的角度对“意象”作了较为通俗的描述,她认为“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这个“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意念,“象”是具体可知的物象。

“意象”作为艺术创造的审美概念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是“象”的核心内涵,寓意于象,物象情化即为“意”。其二,“象”是“意”的外在显现,是“意”的载体,是有意味的形象。因此,“意象”不是“意”与“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是情感、精神与意念的物化。

“意象”早已被广泛运用于绘画创作之中。如中国画家笔下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形象具有典型的意象特征,他们以中国文人画的笔墨语言表现心中梅兰竹菊之象,借以抒发清高脱俗的君子之意。油画、水彩画在西学东渐的中国民族化进程中,也形成形式多样的油画意象、水彩画意象,作品的形象超越外表的界限,释放出独特丰富的艺术魅力。

2.关于水彩画意象文化

国内外关于水彩画与“意象”的研究很多,而关于“水彩画意象文化”的专门研究较少。水彩画是西学东渐的外来艺术,虽然是艺术中一个很小的门类,但它在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中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意象表达的范畴,带有明显的东方文化的痕迹。水彩画意象文化是在水彩画艺术意象的创造活动中,凝结在水彩画作品中又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文化现象。它是艺术家运用水彩画特有的本体艺术语言,运用写实、写意、抽象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以象寓意或由意生象的表达方式获得水彩画艺术意象的过程,是艺术家群体对社会历史、人文景观、审美价值、精神文化等要素进行积累、融合、改造、传承的意象创作升华过程,是水彩艺术意象活动的文化综合。

水彩画意象文化是艺术家在水彩画意象表达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水彩画物质文化是艺术家创造的各类物质文明,包括水彩画意象创造工具、材料、技术、作品等,精神文化包括观念、思想、信仰、情操、学术、习俗、制度等。

本文在水彩画意象文化的研究中,将水彩画写实、写意、抽象等不同的“象”的表现形式纳入意象创造的范畴。写意水彩画借鉴国画中“写”的表达方式,强调用笔与用色的抒写趣意,营造画面意境,这是写意意象;在抽象水彩画中将物象概括为点、线、面或色块等“象”的抽象形式,表达作者特别情绪或有意味的形式,抽象也是意象;具象写实水彩中塑造的具体物象如果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或情感的物化特征,那么这种具象描绘也是意象表达。这三种形式的意象表达在湖北当代水彩画家作品中非常普遍,寓“意”于“象”或由“象”生“意”,工或写、具象或抽象皆可成意象,这些构成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意象表达是油画、水彩画等西方艺术进入中国与东方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2005年,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在《中国美术馆》撰文提出“意象油画”与风景画的关联,指出意象油画是“民族文化自觉”的结果。2005年5月,“中国意象油画展”在上海举办,尚辉作“意象油画百年”的演讲,认为“中国油画历史有多长,意象油画的历史就有多长”。水彩画意象作为当代文化现象,具有和油画意象一样“民族文化自觉”的历程,但其发展没有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湖北当代水彩画在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中国当代水彩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研究对中国当代水彩具有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导意义。

二、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表现

湖北当代水彩画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在地域文化的滋养浸润下,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探索与传承,从写实水彩的意象转换、人文写意的意象探索、抽象形态的意象传递等方面,使水彩画意象文化若隐若现的显现在湖北文化生态与当代水彩画家群体之中。

1.写实水彩画中意象文化的显现

写实是湖北当代水彩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白统绪、刘寿祥、许海刚、陈勇劲、邵昱皓、李宁等一批有影响的老中青画家都擅长具象写实。在写实水彩画的意象表达中,他们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个性形成了不同的意象文化语言,其中,刘寿祥、陈勇劲、李宁是不同时代和艺术观念的代表。

图1 《鲜果》刘寿祥 2010年

图2 《架上的天空之一》陈勇劲 2013年

刘寿祥是当代湖北水彩画领军人物,现任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湖北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他的作品以具象的写实语言、图式的经典性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在《鲜果》系列作品中(图1),为了追求心中之象,他对陶罐的挑选、鲜果的配置及树叶的形体、衬布的图案色彩等都作预先精心的设计。他以硬朗的轮廓边线和饱满的形体塑造,追求“象”的厚重实在感;构图上设置顺光,力求方正平稳;色彩上吸取荆楚漆器的黑与红作主调,再配鲜果的纯色,使画面既厚重又充满活力。他以强烈的设计意识与精致的制作技术构筑水彩画写实意象,表达积极乐观的情绪、谦和厚实的品格和精致时尚的人生态度。刘寿祥静物画中鲜果超越平凡的“象”描绘,洋溢着浓厚的君子之风与文人意境,透露博大深厚的楚文化意蕴与东方精神,有力地拓展中国水彩画的文化内涵。

陈勇劲是我国优秀青年水彩画家,现任武汉画院院长。他早期静物画细腻工整、理性冷静的写实风格明显受到90年代冷军、石冲等写实油画的影响。近十年来,他的视野发生转移,画面出现一些“现代”的题材,例如高速公路、飞机、郊野风景等。在他看来,要使自己的作品在“像”之外,还要具备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当代情怀。如作品《架上的天空之一》(图2),他试图通过或密匝、或稀疏的树叶,以及树叶中透过的天空的光芒,在镜象写实的表达中加入笔的意趣、水的流淌,表达对当代生活的感悟,展现一种向上的、喷薄欲出的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探索的冲动,形成了颇具人文气息的意象风景。

图3 《不再留念》李宁 2015年

青年画家李宁在具象描绘的写实画面中融入对当代批判性的思考,使写实超脱平凡的物象叙事羁绊。作品《不再留念》表现的是他熟悉的渔港与船的题材,这类写实的描绘在他以前的作品中很多。不同的是,画面植入像是泼水又像是撕裂的痕迹,这个痕迹成为《不再留念》系列作品的意象符号,表达内心对既有秩序的反叛情节,是当代青年对传统既敬畏而又渴求创新的矛盾心理反应。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以刘寿祥为代表的湖北写实水彩画形成鲜明的地域面貌,即精制作,高格调。精制作是以精到的制作技巧达到物象写实且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效果;高格调指画面艺术品格的高度,在物象的描绘之中蕴含画家精神追求与情感表达,这是湖北写实水彩画的意象所在,也是湖北写实水彩画的魅力所在。

2.写意水彩画中意象文化的表达

湖北水彩画家对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趣进行改造和转换,在水彩绘画语言体系中融入中国文人画的写意性,用水彩写意的方式表达精神追求与人文情怀。上世纪50年代,王肇民、阳太阳、魏正起等水彩大家在武汉从事水彩画教学与创作,留下写意水彩画探索的痕迹。陈少平毕生致力于写意水彩画的探索,对中国水彩画民族化作出重要贡献。王涌、陈国庆等当代画家探索水彩画的写意性表达,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绘画结合,使湖北意象水彩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图4 《远眺》陈少平 2006年图5《追忆中的蓝色》王涌 1994年

陈少平的水彩画题材广泛,不仅擅长表现雪景和江南水乡的风景,而且他的花卉静物和人物画也十分富有特色——意象造型、色彩强烈、用笔洗练、气韵生动。在作品《远眺》(图4 )中,陈少平尝试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引进到水彩画中,山形的色块与远眺小屋的线条均用写的笔法来表现。“写”是指书法用笔,是把笔墨作为感情的载体而不仅是造型的手段,“意”是指主观的情思和意蕴。陈少平的作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融入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姚庆章撰文说:“在某种程度上陈少平的水彩弥补了东西文化的鸿沟,带给海外中国艺术家以很大影响,在水彩画上首先做了一个视野的拓展”。

王涌是湖北当代写意水彩的代表,也是中国当代写意水彩的重要代表。他将水彩本体语言的用笔、用色、用水技巧与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巧妙结合,运用西方绘画艺术形式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写意精神。《追忆中的蓝色》(图5)是写意意象水彩的代表作,画中以写意的笔法对青花、仕女及花卉作简约的描绘,一罐一瓶、一花一草,疏简不繁,色调淡雅,飘逸灵动。作品借青花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以清新淡雅的水彩语言传达其鲜明的文人画气质和楚国迁客骚人的浪漫情怀,“这是文化危机感、使命感推动其对传统文化自平面往纵深发掘的结果,吻合时代文化的大流。”。

3.抽象水彩中意象文化的传递

20世纪西方有两位抽象绘画大师,一位是康丁斯基,他的绘画是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热抽象”,表现人的精神情感的音乐感性特征。另一位是蒙德里安,他的绘画是几何构成的“冷抽象”,表达理性秩序的构成美。而对我国当代抽象绘画影响最大的是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他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融合东方传统文化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

樊惠刚是湖北抽象水彩的代表画家,受赵无极抽象绘画的启示和中国“85美术新潮”影响,他由早期写实风格水粉画转变为具有意象表达风格的抽象水彩画。他将对宇宙、对人生的主观感受,浓缩为创作意象,用开阔的眼界和胸襟去感悟自然,在创作中能“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如作品《天音交响》(图6),他将原先户外风景写生的感觉转换成对宏观宇宙的整体感悟,因而其作品具有吞吐八荒、气贯天地的宏壮美感。“樊惠刚水彩画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提供的一种新的视觉样式,而且还在于这种形式和样式是富有中国艺术精神和富有中国艺术的意象特点。它开启中国艺术家们以现代感觉创造独自的新的视觉艺术形式而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图6 《天音交响》樊惠刚 2015年

图7 《耸·静物日记系列》邵昱皓 2011年

图8 《墙》余晓君 2007年

青年画家邵昱皓水彩画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抽象形态阐释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理解。在《耸·静物日记系列》(图7)中,他力图突破材料的束缚,将水性材料(水彩、丙烯)与油性材料(沥青)并置,画面展现出薄与厚、透明与不透明、流动与静止的矛盾。作品中坚实的形体,支离的形象,特殊的肌理,飞白的笔触,平面装饰性的背景,营造了画面独特多变的视觉冲突。这些技法语言与形式语言的冲突充斥画面,使作品呈现丰富而又有力度的浑响效果。他的这些作品吸收了西方抽象艺术的理念,追求纯粹形式和风格化语言,应用隐喻的手法和意象化符号来影射当代的现实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

图9 《合·物的九种存在方式》侯春2006年

写实、写意、抽象是湖北水彩画意象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另外有些介于它们之间或兼而有之,多样的形式构成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的多样表达。如女画家余晓君的人体系列《墙》(图8),她的作品有具象写实的“象”的塑造,也有材料制作与水墨写意的综合表现,使她的人体作品更具天人合一的禅道意象。侯春的《合》系列作品(图9)表现形式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这种形式突破了一般作品静物或景物的界限,它好像是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是。物象的存在耐人寻味,离散聚合,若即若离,分分合合之中富含暧昧,此中蕴含了不能言说的道与禅的精神。

三、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特征

1.水色灵动的外表特征

水色灵动是指水彩画在用水用色时技巧上娴熟自如的表达与画味上生动灵活的把控,是区别于其它画种的语言特征,充分体现水彩画本体语言的特点与优势。

湖北是千湖之省,4000多条中小河流分布全境,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老子以水论道、庄子凭水飞心、屈原涉水成章,荆楚文化中因水而文之百家,水文化侵润湖北水彩画家的血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乎道”,老子以水作喻,讲述自然发展之道,道出了湖北画家对水的认识与理解。在湖北水彩画家看来,水神奇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它不仅仅是绘画媒体介质的自然物,而且是与“气”有着某种关联的人性的象征、生命的化身。故而水的灵性是人的灵性,水色灵动是人的精神气韵的灵动再现。在华纫秋、白统绪、刘寿祥、王涌、许海刚、陈勇劲、白露洋等画家作品中,无不体现湖北几代水彩画家“善水”的特性,以水溶色,以水导色,以水渍色,以水充色,画面充盈着水的清新脱俗与酣畅淋漓,水彩画空灵、虚静、淡远的意境构成了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水色灵动的外表特征。

图10 《观云·澜》闻斌 2017年

2.诗书意韵的内在气质

中国乃“诗性”大国,从古至今的文学艺术无不充盈诗意。在中国画家看来,意境造就诗意。画论中有:“绘法多门,诸不具论。其天怀意境之合,笔墨气韵之微,于兹篇可会焉。”“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等意境造就诗意的描述。中国水墨画以尽可能简约的笔墨、抽象的线条、大片的空白、玄幻的水韵来表现具体的形象,同时又赋予艺术具象以抽象哲理感悟,使作品生成高远的意境。

如闻斌近期创作《观云》系列作品(图10),有别于自然的黑白山川画卷,以黑白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绘画的诗意。以手运心,造化自然;因心造境,借物写心。虚实相生、意境相谐的艺术境界给予观者以无限的想象,让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可读性,而画外的韵味更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品格。

湖北水彩画的美不仅在于制作精美,还在于较高的艺术品格,这种品格来源于水色韵味与诗的意境,诗书意蕴赋予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内在气质。这些特征在湖北老中青几代水彩画家的作品中都有显现,或写实或写意,或具象或抽象,表现形式虽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的品质内涵,即因为诗意的蕴含使作品中的物与景具有更宽广的可读性与优美感。

3.地域风情的倾情描绘

湖北水彩画家偏爱风景题材,他们受老一辈水彩画家冯中衡、魏正起、华纫秋、白统绪的影响,在水彩画中倾情描绘湖北地域风情,表达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形成具有荆楚地域特色的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

图11 《平原诗意·三》杨帆2017年

图12 《五角星》冷军 1999年

2015年的“武汉·印象”活动以“一方水土”为主题,湖北34位水彩画家集中描绘“一城秀水半城山”的武汉风光,弘扬“知音文化之根、楚风汉韵之地、白云黄鹤之乡”的武汉历史文脉,展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江汉平原是湖北荆楚地区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突出的地域,这里有着丰富的荆楚文化积淀,人文环境和自然风貌独具湖北特点。湖北美院水彩画系在刘寿祥教授的带领下,开展“江汉平原行”采风与创作活动,不仅产生一批彰显荆楚地域风情的水彩画佳作,还通过采风活动将艺术之美散播到江汉平原普通百姓的身边(图11)。

4.荆楚器物的象征表达

湖北画家对静物画情有独钟,并在静物画中赋予器物象征意义,这些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及楚文化中对大器的膜拜。以青铜器鼎为例,“鼎”被赋予“尊贵”“权力”“盛大”等象征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楚文化中就有“问鼎中原”的典故。

在水彩画界,刘寿祥的鲜果、王涌的青花瓷及白统绪的鱼、陈勇劲的文房四宝、邵昱皓的青花鱼等水彩静物意象都备受艺术界的关注;在油画界,冷军的五角星(图12)、石冲的干鱼、郭正善的罐、袁晓舫的飞机等当代静物创作的意象符号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湖北画家通过静物画中器物的“象”传达“意”,使器物在作品中具有“意”的象征性。现在,这种意象表达已经是湖北美术较为广泛的文化现象。

5.社会变迁的历史缩影

社会变迁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带有社会变迁的痕迹,在内容题材、技法语言、风格特征等方面渗透着环境变化、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改变。

以白统绪作品为例, 1970年代以前的作品,主要以写生的方式即时记录那个时代。1980年代之后,作品以精湛的制作技艺表达对现代生活的感受,体现了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带给艺术家审美价值的变化。

刘寿祥老师的作品是水彩材料与技法的百科全书,凝聚了他三十余年对材料探索的时代痕迹。2000年前,他主要使用保定水彩纸、马利颜料、北京竹管笔等国产工具,画面色调灰雅单纯。2000年后,刘寿祥几次出访欧洲考察写生,运用进口水彩纸与颜料带来水彩技法语言的革新,画面色彩亮丽,更鲜明的表达其健康时尚、阳光豁达的人生价值观。

图13 《合之30》侯春 2009年

图14 《平面1》白露洋 2017年

陈勇劲的题材转变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与艺术观念的变化。2005年之前的静物细腻工整、理性冷静写实。2005年之后的风景打破了静物画的冷漠,多了笔触的运动、水色的流动与光影的颤动。从静物到风景,陈勇劲的水彩画不仅仅是题材的转换,更是表达方式与审美价值及意象文化观念的流变。

6.多元文化的融合创新

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能形成如此多样的面貌,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除楚文化之外,炎帝神农文化、秦汉三国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文化、现代革命文化、西方当代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湖北水彩画中交汇,码头文化、市井文化等民间文化积淀与历史文脉相互融合,这些文化创造了湖北水彩丰富多样的人文生态与个体精神气质。

如侯春的《合》系列意象作品(图13),由于有感于现代都市与当代生活的纷扰,他在十堰武当山通过对道教文化的领会,将道教文化精髓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之中,以绘画意象表达自己人生的体验与对社会哲理的思考,形成了具有湖北文化特色的中国当代意象水彩。

白露洋作品鲜明的风格来源于他对现代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符号意象性的融合。作品《平面1》中(图14),他借鉴超现实主义的现代绘画观念,利用水彩的流动性将长江白鳍豚、古帆船、仙鹤等荆楚古今元素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表达多元文化背景下,作者对当代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性思考。

四、结语

当代美术有两大发展方向,即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化创新之路与带有强烈西化倾向的“当代艺术”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两次发表讲话,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必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符合我国当代文化发展方向。

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是建立在荆楚本土文化基础之上,融汇多种文化创新发展而来,水彩创作的意象表达萃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水色灵动、诗书意蕴彰显中国水彩的文化魅力。以刘寿祥为代表的写实水彩在具象的表达中赋予“象”精神特质,将审美追求与现代理念在具体的物象中以主观的形式呈现,提高写实水彩画的审美品位与文化内涵;王涌的意象水彩画代表了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高度,他以写意的表现手法将西方绘画与东方文化完美融合,散发出浓郁的中国文人画气息;邵昱皓的水彩则代表了新生代青年艺术家对时代的感受与思考,水彩作品用复合抽离的“象”传递出多样冲突的“意”,是多元文化融汇创新的显现。湖北当代水彩画家以多种形式阐释对文化的理解,用水彩画展现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在全球化境遇之下,中国水彩画发展遇到新的挑战。受艺术市场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水彩不乏浮躁肤浅、拜金炫技及盲目崇洋等现象,这是艺术创作中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对当前艺术界拜金与崇洋风气的回应,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积极意义。发展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能够促使中国水彩画向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领域拓展,创造出有艺术高度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 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12.

[2] 张兰芳.中国古代“意象化”风格品评的发展脉络[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1):10-16.

[3] 刘勰.文心雕龙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49.

[4] 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2: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

[5] 施旭升.艺术即意象[M].人民出版社,2013:105.

[6] 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8.

[7] 邵大箴.我们拥有的和我们缺少的——从风景画展到“意象油画”[J].中国美术馆2005.(07):43-44.

[8] 尚辉.意象油画百年[J].美术,2005,(05):40-47.

[9] 刘智平.品读刘寿祥鲜果系列静物作品[J]. 艺术教育,2016,(01):150-151.

[10] 姚庆章.视野的拓展者[J].中国水彩,2010,(01):56-57.

[11] 李红波.青花·清韵·清禅——读王涌先生其画其人[N].长江日报,2012,06,23:第11版.

[12] 陈池瑜.樊惠刚水彩画及意义[J].美术,1999,(03):30-31.

[13] 老聃、庄周.老子·庄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4

[14] 陈晓娟.中国当代艺术的意境重构[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5-49.

[15] 宗白华.意境[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09

[16] 徐勇民.“武汉·印象”美术作品选集[M].武汉出版社,2015:见序言部分.

[17] 罗运环.论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2003,(02):194-197.

[18] 孟宪德、臧美莹.中国当代水彩画的现状与展望[J]. 艺术评论,2016.(07):132-135.

猜你喜欢

水彩水彩画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我的水彩画
湖北武汉卷
水彩的“干”与“湿”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与水彩对话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