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调研的探索与实践
——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2018-06-02陈玉凯

关键词:调研方法设计

陈玉凯

图1、英国1851年世博会水晶宫

设计学是应用型较强且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的专业,这种实用性特点结合思想家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提到的国人“实用主义”弊病[1]的结果就是当下设计学的教学工作过于求实际的问题。实用主义带来的就是功利思想,尤其学生还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一般层次高校的学生往往信心不足,由于工作单位看的是尽快适应岗位的能力,所以很多设计专业教学更多也引入这种带有“实用”色彩的课程内容安排,学校的设计教育沦为“岗前培训”。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理论缺环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加思考地将企业的设计模式导入教学中,必然将设计企业存在的弊端带入设计教学,导致缺乏批判式的思考与实验性的设计探索,走向低水平重复的窠臼,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成为无法掌握创新方法而全凭灵感火花的匠人,势必导致中国本土的设计无法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

一、设计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发现问题

所谓问题,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由这个反差引起的心理困惑[2],然而这个问题既包括项目自身要解决的功用与审美等问题,也包括时代问题、行业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前者主要是解决问题的个体层面,而后者才是发现问题的总体层面。设计师很容易解决前者的问题,却很难发现后者的问题,而社会和行业层面的问题正是前者问题的综合体现,同时混杂着社会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等,这也正反映了设计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体现了设计跨学科的特点。因此,我们的设计教学与研究不仅是解决个体项目自身问题,更要从宏观视野来审视设计行业和设计在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可能是创新性的、探索性的。

(一)设计关注行业动态和社会趋势

设计是一门需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及发展趋势的专业。正因为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特点,以设计作为媒介了解社会,借鉴社会研究方法,了解真实的设计状况,我们的设计创新才有现实意义。这不免让人想到德国包豪斯的设计理想,正是面对当时欧洲的工业社会现实,格罗皮乌斯创办学校改进社会现状,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现代主义设计。尽管时代不同问题不同,但对时代脉搏把握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设计跟技术、文化、观念、时尚等都息息相关,任何一个方面的转变都会影响到设计。如时下讨论比较热的人工智能,作为设计从业者,当然要考虑它给设计带来的变化。因此,设计要关注行业动态与社会趋势,才能以设计推动社会进步。

图2、中国智造大奖评价标准

(二)观念创新的重要性

今天大家特别讲求“创新”,但是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行为,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认知基础上,观察并能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首先是问题的发现,拿室内设计来说,问题不仅包括功能、材料与结构等个体层面的问题,也包括设计美学、设计伦理、地域文化、身份认同等社会宏观性问题。设计的历程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创新,并不只是一种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观念的创新也至关重要,正是习惯与成见阻碍了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在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之前,新材料与新技术早已先前出现,但是当时建筑师的认知并没有发生转变,钢材料建成的展览馆、厂房、火车站建筑不被当作主流建筑,如1851年的英国世博会“水晶宫”被视为是工程师的作品(图1)。因此,设计创新往往受制于我们所熟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惯,只有去探究与发现其中问题,才能以宏观的视角、批判的思维回应当下与现实的问题,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调研”在设计学专业教学中的误区及缺失

“调研”是设计学科教学中常见的设计前期阶段。所谓“调研”便是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的过程,探究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从而准确提出问题的过程。一般来讲,设计调研是设计从认识过程过渡到定量认识的开始阶段,它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强调理性主义和客观化的还原主义与对经验的体验与感知这三方面内容的界定[3]。而针对室内设计专业,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从社会视角与行业发展情况的设计调研,而非场地条件的调研。

设计学的诸多专业,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在具体的设计实操阶段之前一般都会进行“设计调研”,包括本科毕业设计,都会有一个“调研”的阶段。但是此“调研”大多只是记录而已,学生所用的调查方法,不外乎是“观察”“采访”,或者是“问卷调查”,主观性较强,因此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学生对这类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甚明了,调查的结果可想而知,更多的是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有学生采访调研杭州市民关于代表杭州的城市色彩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市民认为是绿色,然后就得出结论市民认为绿色代表杭州城市色彩。对其中的问卷调查或者采访存在的局限条件并没有探究,因此对这种简单操作的结论并未保持怀疑或进一步调查,最终的设计或许就经不起推敲。而且这类调查往往针对的是“个体”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遵循抽样调查(如分层抽样)的研究过程,逻辑上很少能反映“社会”层面的问题。众所周知,设计不仅仅是要关心具体的“微观”或“中观”问题,更要从社会的宏观视角,审视当下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设计才可能有所超越,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做有质效的创新。现阶段我们的设计教学,似乎更多是一种“职业化”教育,主要讲授设计的原理、设计的过程等,很少针砭时弊地提出些思考性的问题,如家居行业过度设计的问题就未得到关注。学生的作业更多凭依“灵感”“奇思妙想”,缺乏从一些新的视角来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缺乏,结果就是设计的类同性高。如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居住空间设计》专业课中,大多数教材依然是着重“设计过程”的介绍,不外乎是从“设计原理、设计法则、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一个实践过程,缺少从行业或学科的宏观角度来审视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设计调研”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对具体项目的局限条件缺乏条理分析,因而设计层面就出现追求形式主义与风格应用的现象。如果设计教学依然延续商业逻辑,而不进行批判研究,那么高等院校的设计是失职的,是缺乏求是与创新精神的。因此,加强设计专业的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提高设计创作能力,更关乎大学生自身素养提高。

三、“设计研究”在设计过程中对创新性的作用

设计创新需要设计研究作为基础,也就是说作为一项设计实践活动,发现问题的设计调研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说,“设计研究”阶段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设问阶段,只有准确把握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才是“善意的创新”。例如近期的“中国智造设计大奖”的评价标准就包括“文化与善意、技术与美学、环境与生态”等基础标准(图2),还包括“民生贡献度、生活方式创新、大众需求、可持续发展”等核心标准[4]。这类标准可见“设计研究”的重要性,进而对“研究方法”提出了要求,因此设计专业学生要掌握对研究方法的应用,才可能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设计学专业教学,不能停留在如何设计以及设计的过程阶段,更应该掌握设计的探究方法,形成方法论,找到设计的突破点,培养创新意识。

表1

表2、 “龙发装饰”室内设计风格统计

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不能不讲数据、方法,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获得感性认知,而缺少实操层面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5]。“灵感”固然重要,但它从主观经验中产生,有不系统性、不确定性和含糊、混乱的一面[6]。而设计活动并不是等灵感的到来,或者随意摘取眼前事物获取灵感。2016年杭州G20峰会会标的设计过程,即是调查分析了G20峰会的定义、以往的会标、在杭州举办的意义,以及通过会标的内涵构建、精神指向、视觉呈现等方面的规划,最终使得设计能很准确地表达含义并产生影响力。因此,“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研究方法保证问题准确地提出。只有掌握设计的研究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利弊,充分认识不同内容的研究所适用的不同方法,才可能有效而准确地发现问题。在这方面,社会研究方法可为设计学专业的调研方法提供借鉴与支持,如《社会研究方法》的导言开篇便说,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了解事物的书,社会研究方法目的在于寻求真实,避免日常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如不确切的观察、过度概化、选择性观察以及非逻辑推理等[7](P6)。重视设计调研,我们培养的未来设计师才可以以专业的视角、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行业前沿,把握专业发展趋势,准确地应对现实问题,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才成为可能。

四、设计调研的方向设置——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例

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兴趣的产生在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因目的与方法之间必然的联系而产生的兴趣达成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8]。因此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之前,应结合学生兴趣提供家居设计相关的选题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试图探究行业或社会问题,由问题来引导教学。

笔者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任教《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该课程有实践认知、社会视角、在地性研究三个主要调研方向(表1),学生根据兴趣结合实际选择一个具体层面来研究此问题。实践认知层面是从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内容概括成具体的问题,如空间的视觉界面问题;社会视角是横向宏观的视角,审视当下家居设计展现的多个面向,如过度设计、女性主义、身份认同等问题;最后是所在地性的研究,即研究上海的设计情况,如月份牌里的海派家具与室内设计以及石库门的室内空间研究。综上,这些选题的研究本身就是跨学科的,也反映了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学生从现实中一个点切入,了解室内设计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多维角度,这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比较文化研究等领域。这些选题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像物理层面的问题如色彩、材料与工艺需要进行一些实验;社会性问题主要借鉴社会研究方法来操作研究的过程,包括抽样调查、统计调查、非介入性研究、定性实地研究与定量研究等方法,力求论证的逻辑性,获得真实的情况,进而得出的结论才经得起检验。学生经过此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训练,不再被社会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走,不再奉行市场上流行什么做什么,避免了人云亦云的观念认知。只有在观念上获得新知,而不是按照既有的习惯设计,设计上才有新的改观。

五、社会研究方法在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一)借鉴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要满足三个基本的、有用的目的:探索、描述和解释,如探索某项议题的可行性,科学描述产品的使用人群与解释事物[7](P92)。设计作为一项无法脱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必然受到经济、物质技术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因而设计研究在设计教育中的价值就凸显,尤其在学校的环境下,毕竟高校的设计教学活动有时间有条件从事社会调查,教学活动应强调以批判的思维反思社会当下存在的设计问题,这也是大学应有的求是创新精神。如英国的设计教育就包括了设计研究方法的介绍,包括文化探寻、人种学、观察法、视觉评估法等等,使学生认识到设计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其研究如何支持他们的创造过程[9]。社会学取向的训练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主,学生需要在各种定性、定量研究和理论思辨上下功夫[10]。目前此研究方法也主要是国内设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层次才接触到的,但作为本科生的设计研究,为了获得真实情况,也须了解此类研究方法和理论。

(二)非介入性研究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设计研究可以对传媒资料进行挖掘探究,针对此类研究的适用方法有社会研究方法中的“非介入性研究”。试举一例,在笔者所进行的课题式教学《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关于“月份牌中的室内设计”“物质文化与身份认同”等研究,前者是对月份牌的图像归类分析统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上海家居风尚,以反观当代家居风格乱象;后者是选择以都市剧为题材对其进行物质文化的探讨,分析消费文化时代的设计特征,构建设计与身份认同的关系。这类研究用的就是非介入性研究的内容分析法以及抽样统计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绘画等传播媒介”[7](P318)。当然,这类研究都少不了文献研究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此法旨在以这些不同角度作为突破口,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

(三)实地调查研究(观察法)

实地调查研究作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在设计研究中较多,比如在调研“女性主义设计”课题中,笔者让学生针对女生寝室的设计状况进行调查,在此主要应用“定性的实地研究”方法。实地研究主要用于获得本身不容易被化约为数字的观察的定性资料,尽可能直接观察与思考一种社会现象[7](P285)。通过日常情境下对女生宿舍的设计调研发现“女性视角”的缺失,这可以通过女生在设计使用上的改造及一些细节体现出来,包括堆放的物品与布帘的使用、强调私密性等。这其中也会用到定量研究,通过统计班级男女身高数据分布、身高与家具尺度的比例关系,这些都会以数据来表达它的真实情况。

(四)材料与工艺实验法

在此罗列的主要是适用设计研究的社会研究方法,此外还有像理工科的“实验法”也是适用某类议题的,例如在“材料与工艺”议题中的材料反复实验,这需要做一些量表,记录每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用传统材料尝试新工艺或者说采用传统工艺设计新材料。如包豪斯的经典设计——布劳耶设计的瓦萨里椅,在当时就是敢于尝试新材料设计的新家具。

(五)综合利用不同方法

任何一项调查都不仅只用到一种方法,很多情况下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包括非介入性研究,对资料的数据比对,还有历史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实地研究等,都是为解决不同问题而采用不同方法。在笔者所带学生对“当代中国家居室内设计流行风格及背后成因”的调查研究中,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分析单位,按规模、网站内容、消费层级确定具体某家居公司。然后根据在其网站统计所展示的不同风格,通过点击量以及案例数量确定各个风格所占的比重,统计梳理当下中国家居设计流行风格。其次,根据所展示的案例进行图像分析,分析同类风格的共同特征以及比较其他风格的特征。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关于流行风格的操作化定义,也就是其具体的特征以及流行风格与受众人群、户型面积的关系,结合历史的研究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解释,探究风格背后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尽管在一些技术细节上考虑还不那么完善,难免有些纰漏,但对结果影响不大,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能保持一种客观性,算是对方法论的一种训练。

总的来说,我们的设计以及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这类议题尽管仅处于理论的层面。但都是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都旨在解决问题。“设计社会学就是要全面分析设计的诸多制约,在历史的纵轴与社会的横轴为设计定位,使设计教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11],从社会层面深入解剖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六、结语

设计师的特长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了解问题真相就是设计的“调研”阶段,借鉴社会研究方法应用在设计“调研”过程中,目的在于准确把握问题。而后探究客观现象及背后的成因,实验新方法、尝试新可能,这样形成新的认识或者独特的视角,方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及社会意义。设计“调研”不仅能了解与发现真实,更是作为一种“设计批评”的角度审视当下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能训练独立思考、批判式思维的能力。通过调研对设计作品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以这种认识对设计作品进行多方面评价,“其训练的意义不仅能培养判断鉴赏力,提高设计意识与批评反思,对设计创作也大有裨益”[12]。因此,建立在社会研究方法基础上的设计“调研”在高校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应得到加强与训练,使得学院的设计不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社会民生与美的生活,开拓属于东方的设计。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25.

[2] 曹锦清.问题意识与调查研究.社会学评论,2014(05).

[3] 李凌虹.解析设计调研.经营管理者,2013(31).[4] 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装饰,2016(05).

[5] 祝帅.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研究——读李立新教授新著《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装饰,2010(04).

[6] 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南京:江苏美术出版,2010:15.

[7] (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8] 何旭明.西方关于兴趣的界定与分类研究述评.大学教育科学,2010(04).

[9] 李轶南.它山之石:英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东南大学学报,2008(05).

[10] 祝帅.热情•训练•眼光——美术史论研究随想.美术观察,2015(07).

[11] 魏洁.设计社会学的出现与发展.艺术百家,2009(S1).

[12] 朱吉虹,周旭.设计批评及其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S1).

猜你喜欢

调研方法设计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