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的山东省科技馆科学传播工作

2018-05-30李伟王静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山东

李伟 王静

摘 要 通過介绍和分析山东省科技馆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运用科学传播学研究方法,思考其对新时期科技馆科学传播工作的影响和意义,并为“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全省县域流动科技馆”项目和“校园科技馆”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山东 校园科技馆

0 引言

我国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对“科普”一词有简要的界定,具体是指“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并且“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科普”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其内涵是一成不变的。吴国盛教授就曾指出:“20世纪的科学传播事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它是科学普及事业的广义化过程,也是科学传播事业全面化、系统化的过程。”新时期的科普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变为科学传播的过程,而传播就意味着传播方式和途径的不断演变和创新,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科普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我国,科技馆通常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以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相关社会化活动为职责,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面向未来,把科技馆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在科学传播视野下对科技馆的任务和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就成为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传播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认识和研究科技馆的传播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传播主体的科技馆也应注意学习和借鉴,真正实现科普效果的扩大化。

1 科技馆科学传播的“引进来”

科技馆既强调“引进来”,又力图“走出去”。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吸引传播对象前来参观,充分发挥科普阵地的作用。比如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组织学校定期集体参观科技馆,实现科普资源的高效利用。另外,还可以通过举行主题展览、邀请知名学者做报告、举办科技竞赛等形式号召越来越多的人来科技馆学习,实现科普资源的创新和科普内容的更新。应当说,科技馆“引进来”的科学传播方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各地纷纷筹建科技馆、群众翘首以待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科技馆在公众科学素质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科技馆473个,科普专职人员22.53万人。这意味着作为传播主体的科技馆和科普工作人员的数量相较于传播对象缺口较大,限制了传播主体发挥作用的空间。

2 科技馆科学传播的“走出去”

由于中小城市的科技馆数量本身较少,偏远地区的农村更是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而难以利用科技馆资源。这就导致科技馆在自己固定阵地发挥科普作用,将传播对象“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转换思路,扩大科普对象的覆盖范围,加强科学传播的途径创新,实现科学传播的“走出去”。

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开发多功能流动科普宣传设施的建议,并于2003年成功研制了3种型号的38辆“科普大篷车”(见图1),配发给各地使用。“科普大篷车”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多种媒介的教育方法、机动灵活的活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科普设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增加了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受到了广大公众和科普工作者的欢迎,产生了长远的科普效果,是科学传播途径的一次成功创新。

山东省科技馆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科技馆之一,在科技传播的“走出去”过程中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积极开展了“科普大篷车”的巡展工作。在理论探讨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整合资源,按照《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关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符合当地需求的流动科普设施”的要求,从共建共享的战略高度出发,自主开发部分展品,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以“科学、体验、流动、共享”为主题,立足服务,需求牵引,着力满足基层公众的科普需求,制作了由互动展品、平面展览、数字科技馆、科技体验项目四个板块构成的多套流动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于2010年启动,足迹遍布全省17个地市,接待观众超过500万人次,各级新闻媒体累计报道1 500余次。

山东省科技馆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在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建好、用好高水平综合类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在县域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边远地区配备科普大篷车”的政策方针,按照山东省流动科技馆的“三步走”发展规划,又在总结“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的经验基础上,于2013年实施了“全省县域流动科技馆”项目。目前,已为全省各市(青岛市自建,纳入统一管理)分别建设了一套流动科技馆巡展资源。与此前的“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相比,“全省县域流动科技馆”项目在展品数量、活动种类、外观效果和管理维护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3 科技馆科学传播的新形式

青少年历来是我国科普教育的重点,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第二课堂”,要与学校共同肩负这一重任。为实现科技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山东省科技馆有针对性地为传播对象量身打造传播手段。在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的引导下,于2014年启动了“校园科技馆”项目,并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了庆云县、沂南县、沂水县、临朐县、汶上县、栖霞市、沂源县、沾化县、定陶县、泰安市泰山区的10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

首先,从传播主体来看,“校园科技馆”打破了科技馆和学校各自为政、分头传播的局限性,将科技馆讲解员和学校教师的两大优势合二为一,扩大了传播主体的范围,提升了传播主体的能力。“校园科技馆”配备的科技辅导员以学校教师为主力,既保证了教师充分知晓学生的课堂需求,又通过专业化的集中培训,让学校教师能以规范的语言进行知识讲解。

其次,從传播手段来看,“校园科技馆”以丰富的展品内容、灵活的展览空间、流动的展览方式实现了科普教育传播手段的突破,弥补了学校教育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科技馆场地固定、针对性不强的不足之处。在科技馆经典展品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育大纲,融入大量课程教具,完成首批10套试点和后续50套资源建设。每套“校园科技馆”占地100 m2左右,内容包括互动科技展品18件、数字科技馆体验设备2套,以及动植物标本、科普智力游戏、科普图书等。根据实际需要可灵活布展,半年一流动,让没有条件去参观科技馆的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

第三,从传播对象来看,“校园科技馆”对青少年而言受益面广、辐射性强,接受科学素质教育更为主动。“校园科技馆”具有科技馆特色,科普主题明确,展示形式多样,展览内容丰富、系统,并侧重于参与性、互动性。中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爱动手实践的年龄段,学校教育的严肃性常被批评为扼杀了他们的能动性。“校园科技馆”将科技馆“搬”到校园,将课堂“搬”到科技馆,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与展品零距离接触,通过展品演示轻松理解科学原理,这对于提高其科学素质大为有益。

第四,从传播效果来看,“校园科技馆”广受好评,学校师生对此热情高涨。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7.7%的教师对“校园科技馆”这一科普形式“非常满意”,85.2%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能够参观“校园科技馆”2次以上。

4 余论

山东省科技馆开展的“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和“全省县域流动科技馆”项目自实施以来,大大提升了传播对象对科技馆的兴趣,实现了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而“校园科技馆”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传播载体,其优势已经逐渐展现。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取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将是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国盛.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N].科技日报,2000-09-22(03).

[2]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6-90.

[3]刘兵,侯强.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5):80-85.

[4]李小瓯,盛业涛,邢金龙,等.国内外流动科普装备综述[J].科普研究,2007(4):56-65.

[5]陈阿南.科普大篷车的科普教育功能[J].中国科技教育,2012(5):8-9.

[6]李志毅.一项有益的探索:流动科普[J].科协论坛,2013(6):36-37.

[7]樊庆.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5(3):161-163.

[8]樊庆.传播学视角的流动科技馆建设新定位[J].科协论坛,2016(3):28-31.

[9]高淑环,武虹虹.关于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实践与思考[J].科协论坛,2017(8):36-37.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山东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科学传播视域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介呈现研究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