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接种 因噎废食不可取

2018-05-30

科学大观园 2018年16期
关键词:偶合万剂乙肝疫苗

如果因为个别事件,就抱有“因为总出事,最好不要接种疫苗”的想法,无异于因噎废食。

近来有关疫苗的话题流传甚广,疫苗生产、保存中会出现风险,甚至一些关于疫苗偶合症、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更是让人惴惴不安。甚至有人萌生了不接种疫苗的想法,但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期待人们按时接种疫苗首先要正确认识与疫苗有关的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偶合症。国家卫健委曾明确,预防接种后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且对偶合症做出了详细解释。“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6种情况中,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呢?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至于很多人担忧的疫苗接种后的严重反应,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与接种疫苗有关的严重异常反应很少。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不同品种的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一样。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显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骨髓炎、播散症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剂次、0.01~300/100万剂次、0.19~1.56/100万剂次;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为1~2/100万剂次;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非休克性)、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330/100万剂次、30/100万剂次、10/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破伤风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过敏性休克分别为5~10/100万剂次、0.4~10/100万剂次;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癫痫、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80~570/100万剂次、20/100万剂次、0~1/100万剂次。

如果因为个别事件,就抱有“因为总出事,最好不要接种疫苗”的想法,无异于因噎废食。

可以说,没有一种预防性卫生干预措施比免疫更具成本效益。国际社会一次又一次认可疫苗和免疫接种的价值,这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大量传染病,而且越来越多地用于防控由传染性因子引起的若干慢性病。

到目前为止,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了99%,白喉等传染病发病罕见,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目前我国之所以能将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控制在较低水平,靠的就是极高的接种率。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7月发布的信息显示,免疫每年可预防各年龄组人群死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这是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通过计划免疫,非洲已几乎消除了甲型脑膜炎流行,全球麻疹死亡率降低了84%,美洲区域也宣布消除了风疹和麻疹。如果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能得到提高,可以额外避免150万人死亡。

此外,疫苗可以帮助限制抗生素耐药性的蔓延,它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第一道防线。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细菌引起的疾病在全球增加,为人类和动物接种疫苗不仅可非常有效地阻止其遭受感染,也可由此避免对抗生素的需要。扩大使用现有疫苗将可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限制耐药性的发展。例如,如果全世界每个儿童都接受疫苗以保護他们免受肺炎链球菌感染(这种细菌可以引起肺炎、脑膜炎和中耳感染),则每年估计可避免1100百万天的抗生素使用。针对流感等病毒的疫苗也可发挥作用,因为人们往往不必要地在出现可能由病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时服用抗生素。

更好地利用现有疫苗和开发新疫苗是遏制抗生素耐药性和减少可预防的疾病和死亡的重要途径。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肺炎以及血液和尿道感染),难辨梭菌(可引起腹泻病)和许多其他细菌的新疫苗可以保护人们免患越来越难以治疗的疾病。

而不接种疫苗的后果很严重。例如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以上将发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1/4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接种疫苗的效果则有目共睹:1992年前,国内15岁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接近10%,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后,已经下降到3%左右。可见疫苗在对抗疾病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只不过由于疫苗是用来预防疾病而非治疗疾病的,它产生的效果不像药物那样容易被感觉到。

2014年12月,美国加州暴发麻疹疫情,近百人确诊麻疹,而实际上在2000年,美国已经宣布“消灭了麻疹”。2016年,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对众多研究和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充分的美国人,在麻疹和一些百日咳暴发事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反映了公众因对疫苗信心下降而导致的接种率降低,可能引发更大面积的传染病流行甚至暴发。

诚然,问题疫苗事件的爆发值得我们保持足够的警惕,但总体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并且接种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可能由其带来的危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接种到问题疫苗而放弃疫苗接种,只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够形成广泛的、有力的防御。

猜你喜欢

偶合万剂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拜登宣布2500万剂疫苗分配计划
香港拟捐出复必泰疫苗
中国疫苗来了!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多金属偶合腐蚀模型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