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无意识行为的产品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2018-05-30黄甜汤洲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界面意识用户

黄甜,汤洲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

产品界面交互设计首先要保证优秀的用户体验,为产品使用者服务。无意识设计正是挖掘用户最本质的需求,所以无意识理念对于设计出满足用户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产品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文章尝试从产品界面交互设计的角度,结合深泽直人提出的无意识设计,对产品的界面交互进行研究。

一、无意识行为解析

(一)无意识行为的产生

弗洛伊德发现在人的意识活动后面还存在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结构即无意识活动(您的句子: 弗洛伊德发现在人的意识活动后面还存在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结构即无意识活动,并且,相似句子: 一种更深层的意识活动,是人的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相似原文片段:逐渐转变为忧虑性精神玻这类被压抑在心理深处的、平常意识不到的意识活动,弗洛伊德称之为潜意识,即潜伏存在的、不自觉的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是人的一种更深层的意识活动,是人的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就是潜意识活动的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突出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精神活动①,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活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并且这种无意识活动对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起着比意识更为深远的巨大的作用。意识是外显的,而存在于意识背后的无意识,是行为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无意识同样是一种心理过程,而这一事件段的心理过程我们一无所知,便称这种历程为无意识。深泽直人第一次提出了设计领域的无意识概念,即“无意识设计”和“直觉设计”的理论,就是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成可见之物。就具体的设计而言,就是去挖掘未能进入人的意识层面的想法,结合产品,优化人的操作方式,使得用户回归最本质的动作,满足了用户自身都未能察觉到的需求。

图1 iBook界面

图2 有趣的loading动图

图3 网易云音乐播放界面

(二)无意识行为的表现

通过分析人的无意识行为可以发现,人的无意识行为受到操作习惯和认知事物等方面的影响。操作习惯是经过反复不断地重复而形成的,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操作习惯是长久形成的并且不会轻易的改变。比如说人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习惯用右手大拇指进行界面操作,选择使用哪个手指进行操作,并没有经过反复的思考,而是人的无意识引导的动作。认知事物是人对于事物具备相应的认知,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知识之后,并不需要大脑发射指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开汽车和骑自行的时候在马路的右半部分行驶,在乘坐扶梯的时候自行靠右站立等。

二、无意识行为在交互界面中的价值

(一)无意识行为对用户认知产生的影响

利用无意识进行交互界面设计时,界面需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利用用户的直觉进行设计。进行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减轻用户的认知负荷,形成用户的操作习惯之后,轻易是不会更改的,受益时间较长。为了减轻用户的认知负荷,交互界面中常常采用拟物化的设计方法,通过激发用户内心对特定物品的情感,感动用户。当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同时出现在界面当中的时候,人们会把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牵引到交互界面上,产生共鸣。拟物化设计是从现实生活中物品到界面的视觉线索转移。例如,iBooks的界面设计书库展示(图1)就是拟物化的书架——其中包括的书架的视觉线索有:木质书架的纹理、阴影和立体感等,都被应用在界面中。拟物化设计的重点是为用户提供即时语境,模仿公众熟知的日常物体的视觉线索,降低使用产品时的认知负荷。如果没有进行无意识设计,设计就会缺乏易于理解的情景,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操作时,界面就会变得难以操作。

(二)无意识行为对用户操作方式的影响

交互设计的本质就是对于用户操作行为的设计。运用无意识理念在于引发用户自然的交互操作方式,在交互行为的设计上,尽量采用易于用户理解的动作,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正确率,减少时间消耗。例如:QQ阅读APP的阅读界面在顶部下拉细绳,可进入和退出夜间模式,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在没有学习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自如。产品交互不仅仅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还需要在精神层面上给予用户情感满足。

(三)无意识行为对用户产品体验的影响

交互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可以解决用户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得用户与产品在交互过程中产生情感的互动。如果一个产品失败了,那它的问题一定是对户需求没有正确分析。交互设计师就是要实现用户与产品之间有效的交流与操作,实现顺畅的产品体验。比如响应式设计,随着现在终端产品的不断发展,如何使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不同尺寸的显示屏适应同一个网页,是现在设计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不同的终端进行网页展示,可以通过对网页的信息重组来实现,从而达到合理、美观的视觉效果和信息展示。比如:一个有趣的加载页面(图2),车前进的距离代表着加载的进度,车走到后面还会有小人下来推动着。用户在等待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忘记了等待,而专注在页面的动画上。对于用户来说,他们也许并不能明确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也就是用户的隐形需求,用户还没有意识到的需求。比如福特公司问用户你需不需要一匹好马来加快速度,用户会回答:需要,但是可能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一辆汽车。隐形需求就是用户不能意识到,无法表达出来,但是在内心深处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有效地分析用户,从中提炼出来无意识行为,才能设计出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所以通过用户隐形需求来挖掘用户无意识行为,就可以将无意识理念很好地与产品进行融合。

三、无意识行为在交互界面中的应用

(一)设计回归产品的直观造型特征

这种理念本身就是还设计一个本来面目,寻找用户对于产品的心理映像,从而通过产品的外观特征,唤起用户的无意识操作。把握产品的最简化直观的特征进行设计,触动用户的记忆和经验,在用户的无意识中提炼原型,发现设计的方向和角度,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利用人的直觉感受进行设计,将用户的自然行为进行转化,融入产品设计中,带给用户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比如:网易云音乐播放界面的拟物化设计(图3),采用胶片的设计特征,在扁平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没有改变网易云音乐的拟物化设计,因为这个设计是回归正式的产品造型特征,真正展示给用户的更多是情感与情怀,使得用户在平面化的界面上直观地感受到真实的展示效果。

(二)设计符合用户习惯的操作方式

设计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的操作方式,首先就是要对操作步骤进行简化,大脑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学习知识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越复杂的操作,用户的认知负担就越大。给用户太多的选择,用户在决策时花费的时间就越多。繁琐的步骤和不断的干扰是导致操作流程复杂化的直接原因。加一个操作,就会加一个用户注意力的转移,对操作步骤进行精简优化,可以让操作行为变得简单易学。但是在优化操作的过程中,应该适度地给予用户正确的反馈,如果用户无法判断操作正确与否,造成操作的反复的话,是比复杂的操作流程更加不利于用户体验的。这些细节的不足,也同时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比如我们在学校教务网上进行基本资料的填写录入,很多条信息都需要填写,如果有了填写信息的判断,用户在发现填写错误时只需要修改一个选项,但是在网页的设计中,设计师似乎忽略了这一功能,造成用户需要反复填写多次表单,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过程。在界面交互设计中给予用户正确的首选项、及时的提醒和帮助、提供合适的默认值等这些功能的优化,可以使得用户更加流利地完成目标任务。顺应自然的操作行为,从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去挖掘需求,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将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全过程都囊括在内,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整个操作过程,达到使用目的。这种无意识的自然操作方式带给用户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在轻松的状态下就可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比如说新技术实现的眼控功能,打破了手机通过手指触摸控制的限制,采用眼睛进行控制。就是在用户使用手机的时候,前置摄像头总是处于唤醒状态,通过对用户的眼球移动进行追踪,完成对应的操作。比如用户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用户的眼球上下移动的追踪,实现书的翻页功能。

(三)在人的内心深处寻找原型

深泽直人指出,“无意识设计”理念的本质是要在人的内心深处寻找原型。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很难详细的描述出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是什么样的功能,设计师需要在用户的身上去挖掘他们的潜在需求,将用户的无意识进行转化,设计出大众能够接受,并且可以引发共鸣的产品。深泽直人曾例举过这样的一个设计案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下意识地在口袋里摸手机,除非有人提醒,否则自己意识不到正在玩手机,这是个典型的无意识行为,因此他的 W11 K手机设计,故意不做成流线型的外观,而做成了类似削了皮的土豆似的有各种各样棱角的外形,是为了能让用户下意识地去触摸和把玩手机的棱角。

四、结语

无意识理念运用在交互界面中,就是让用户界面在使用中变得顺理成章。所以用户的无意识,并非用户不会去参与其中,而是知道所需要的东西,却不能明确意识到这些事物的表现形态。无意识设计是真实存在的,需要设计者凭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长久的经验积累来产生。所以,无论是手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还是工业产品设计等,都需要在设计中抓住问题的根源,寻求可以解决用户痛点的方法。■

注释:

① 本书编写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1] 弗洛伊德.论无意识与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3-107.

[2] 黄永杰,胡伟峰.基于用户无意识行为的交互设计研究与实践[J].设计,2016(08):132-133.

[3] 于晓晖.基于直觉设计方法的产品设计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 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1):58-62.

[5] 汪海波.基于认知机理的数字界面信息设计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6] 陈晨.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龄前儿童交互式教育产品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7] 傅婕.基于潜意识与行为习惯的交互设计启示性[D].长沙:湖南大学,2013.

[8] 于晓晖.基于直觉设计方法的产品设计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9] 李世国,费钎.和谐视野中的产品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09,30(1):30.

猜你喜欢

界面意识用户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电子显微打开材料界面世界之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