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在前,表演在后

2018-05-29杨凌平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小班幼儿

杨凌平

摘 要: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导致在教师组织表演游戏,想要渲染某个情节时,常常无可奈何。因而,为了让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可引导他们回忆相关的生活内容,用真实熟悉的生活丰富故事情节,使表演更生动饱满。并发挥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予以引导,发挥同伴引领,材料牵引作用,与正在表演的故事作有益的联想,逐步拓宽思路。

关键词:小班幼儿;情节拓展;表演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1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113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也不足,常常想要渲染某个情节时,却又无可奈何。因而,我在组织表演游戏的时候,为了让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便引导他们回忆相关的生活内容,用真实熟悉的生活丰富故事情节,使表演更生动饱满。并发挥老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予以引导,发挥同伴引领,材料牵引作用,与正在表演的故事作有益的联想,逐步拓宽思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们是以自己的情感、动作、语言和语调来重现他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一、情节拓展从前期经验中来,奠定幼儿表演游戏基础

小班幼儿年龄小,幼儿前期经验的准备有利于表演游戏的拓展。在《迷路的小蝴蝶》表演前期,我们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回家帮助幼儿熟悉蚂蚁等表演故事中动物角色的生活习性。家长与幼儿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蚂蚁的生活习性,例如,蚂蚁在挖洞做窝;蚂蚁在搬运食物——稻粒;蚂蚁在搬运死昆虫;蚂蚁在相互传递信息;蚂蚁在“打架”等。为幼儿的表演丰富了前期的感知,奠定了经验。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就能把这些感知的经验迁移到表演中。

例如:在《迷路的小蝴蝶》表演过程中,紫瑶(扮小蚂蚁):“楷楷,快来搬大豆子,真重呀。” 说完,两人一边“哎哟,哎哟”地叫着,一边把豆子搬回家。楷楷:“这么多的豆子,够我们吃好多天了。” 轩轩:“洞太小了,我把洞挖大点,你们快点搬。”楷楷:“紫瑶,快点啊,下雨了,我们就回不了家了。”于是,三人不停地往洞里搬豆子、挖洞,玩得不亦乐乎。

幼儿表演蚂蚁搬豆的过程,无形中展示了幼儿对于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这些生动常见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幼儿表演的游戏性体验。丰富前期经验,很好地为小班幼儿的表演奠定了基础。幼儿能夠理解还能运用在表演中,丰富充实了表演的内容,拓展了表演游戏情节。

二、情节拓展从生活经验中来,注入幼儿表演游戏新活力

生活中的现实情景往往是儿童游戏内容的基本来源,但是孩子们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潜意识里却没有这样的概念,表演内容就变得单调,失去了表演游戏本身该有的特点。

他们在表演游戏《迷路的小蝴蝶》的开始部分,“蝴蝶们”在花园里玩迷路了。第一次表演的时候,“蝴蝶们”在花园里面随便转几个圈马上迷路了,就这样干巴巴地走到小动物面前问路。

孩子们表演完后,我问:“谁和爸爸妈妈去踏青,是怎么玩游戏的?”有的说:“我们在菜地上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说:“我们还在草地上开舞会,唱歌跳舞呢。”“我和妈妈还在草地上玩捉迷藏呢。”

听到孩子们说的话,我拿起手里的“蝴蝶”装饰说:“它们听到了小朋友的话,并悄悄地和我说,你们真是太偏心了,小朋友在玩的时候,那么有意思,可刚才演我们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呀?”

当我再让孩子们表演时,他们的情绪好像突然高涨了起来,而且还加进了许多令人意外的故事情节。有的“蝴蝶”挥舞着漂亮的翅膀边飞边唱歌,有的在草地上捉迷藏,闻花香……孩子们把自己在草地上做过的游戏很自然地迁移到表演当中了。

两次表演的情景大有改变。孩子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的经验也在不断增加,表演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生活中某段情景的再现而已。一般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果想要表演好,没有生活内容的加入,是索然无味的,游戏中真正的趣味就是孩子们自己增加的这些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它给表演游戏融入了新的活力,内容也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对孩子们更具有吸引力。

三、情节拓展从老师处来,打开幼儿表演游戏的思维性

在组织表演游戏时,我发现,每次表演的前几次都比较单一,不是孩子们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而是他们的思维还不能和表演的内容相结合,这时老师就要在表演前做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实表演情节。

例如,在《迷路的小蝴蝶》的第三阶段中。游戏刚开始时,幼儿的表演比较投入,但游戏进行不到一半,部分幼儿便无所适从,处于嬉戏状态,表演无法继续。这时,我来到小蝴蝶的身边,说:“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孩子们非常高兴,齐声叫好。说完热情地为老师戴上了蝴蝶的头饰,还围着老师开心地叫“蝴蝶妈妈,蝴蝶妈妈……”我说:“孩子们,你们就要去旅行了,有什么要准备的吗?”“我要去买些路上吃的东西。”“我去买个遮阳帽”……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忙着准备旅行前的物资。

今天的活动,老师不仅当老师,还当“妈妈”,和小蝴蝶一起找到了自己的家。有了“蝴蝶妈妈”,孩子们的表现真不错,表演积极性大大提高,十分投入完成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从这两方面介入游戏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帮助幼儿提升有关表演能力方面的经验。

这样的形式,不仅仅填充了表演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经验的不断挖掘,激发了幼儿的一种创造欲望,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状态下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四、情节拓展从材料中来,增添幼儿表演游戏色彩

材料是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材料的丰富有利于引起幼儿兴趣。在《迷路的小蝴蝶》第三阶段中,我与孩子们共同商讨出,应在百宝箱中增添哪些材料,使我们的表演游戏更有趣,情节更丰富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有的说:“我在当小蚂蚁的时候,用手搬豆可累了,要是有个袋子,我把豆放在袋子上拖着走,就轻松多了。”“嗯,我当萤火虫除了玩灯笼, 我还想浇花,需要水壶。”“蝴蝶们在旅行的过程中,下雨了怎么办?需要一把雨伞啊!”……

应对孩子们的要求,在百宝箱中增添了很多材料,供幼儿使用。在表演中孩子们很好地运用这些材料,拓展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节。材料是无形的引导者,它们使得表演游戏拥有了新特色,这种对材料的使用完全是他们的一种独立行为,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更有效地开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情节拓展从同伴中来,发挥幼儿表演游戏创造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表演次数的增多,孩子们的表演已不再单调,他们也不是完全模仿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拟定某些故事情节。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同伴”是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的,幼儿会主动地模仿、学习同伴的言行。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奇迹就发生了。

例如:《迷路的小蝴蝶》第四阶段中,表演两遍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向了同伴进行交换。若宁换到了萤火虫的角色。可在这之前,他没有扮演过这个角色,表演開始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无所适从。一会儿,若宁来找我:“老师,我想扮演萤火虫,可我不懂怎么演。”我引导道:“你试着看看别的萤火虫是怎么表演的。”若宁走开后,我一边帮助幼儿再次明确角色,一边不时地观察若宁表演的情况。只见若宁跟在一号萤火虫佳佳后面,佳佳拿着灯笼在树丛中飞来飞去,他也跟在后面飞,出乎我的意料,“佳佳我们来玩捉迷藏吧!”若宁说道。佳佳说:“好啊。”过了一会儿,若宁看到二号萤火虫明轩在草地上打滚,若宁紧随其后,说:“打滚真好玩,我们来比赛吧!”明轩说:“好,开始咯。”这下,若宁不仅自身加入到了表演游戏中,同时拓展了游戏情节。

无论是幼儿自己表演还是和同伴表演,他们都兴高采烈,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理解在情节中作出相应的取舍,表演起来也极具有感染力,这样的情节显然是耐看多了。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的集体活动,在创造的过程里,孩子们也不再是单纯地只是表演,而是在积累的经验铺垫下,在教师的启发中,同伴、材料的碰撞中,自主地添加表演游戏情节,把表演思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使得表演游戏更具有了新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薛巧.在表演游戏中拓宽幼儿发展情节的思路[J].山东教育, 2001(27).

[2] 杨荣斌.角色游戏中支持幼儿情节发展的观察与策略[J].新课程(上), 2015(12).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