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5-29周淑红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周淑红

摘 要: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兴趣、语言素养、课外阅读等几个方面加以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0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46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任课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传递过程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传统的语文素养,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审美意识。有鉴于此,语文课程任课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通过各种优秀的文化,实现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切实提升,进而在此基础之上使学生实现心智的健全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着手培养学生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素养的建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读物阅读兴致,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以便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强化。

一、着手培养学生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

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在于传授学生死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两会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门学科打基础的阶段,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该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如,预习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读书批注的习惯,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二、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课程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对课前预习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合理设计。根据笔者自身的小学语文课程任教经验来看,之所以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语文教师为其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不够重视或者是怠于完成,主要在于语文教师为学生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内容与形式并未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的整体完成质量。笔者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做法是,为学生布置能够引起其对预习作业完成兴趣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如在为学生讲解《观潮》一文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阅览室或者是网络资源,自行查找和搜集其认为优秀的散文,并在正式对这篇课文授课时,挑选出几名学生登上讲台为全班同学进行朗读,在实施了这种课前作业方式之后,笔者发现,班级中的学生对于课前预习作业的重视程度陡然升高,每个学生都为了能够得到登台朗读机会以及来自教师的期许,而认真地、高质量地完成笔者为其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可以说,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但让课前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更好,同时亦促使学生能够在课下实现自主阅读,进而有益于学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进步。

2.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与特点来再现课文情境。例如,学习《搭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体验情境,再现课文情境。具体而言,可以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教师一起走搭石。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三、注重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素养的建构

小学语文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素养的良好建构,以便使学生能够实现词汇量的积淀,不至于在日常同他人进行交际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答非所问的尴尬境地。可以說,语言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内容之一,因此,小学语文课程任课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凸显出对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视。

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读物阅读兴致,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任课教师应当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以便以此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致的系统培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文教材所遴选的课文内容尽管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不过学生在对这些课文反复学习过程之中,难免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为了保证这种语文学习兴趣的延续,就有必要积极地进行拓展,寻找合适的课外读物,夏丏尊先生非常支持这个看法,认为“课外读物是教材阅读的升华。课外读物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情感体验,可以更好地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满足学生不同差异性体验,从而为阅读教学形成一个包裹,更好地指点课内阅读”。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当为学生组织丰富的语文活动,以便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实践契机。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兴趣、语言素养、课外阅读等四个方面就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展开了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展开教学,将教学的侧重点从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翔.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引领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5).

[2] 廖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初探[J].快乐阅读,2016(18).

[3] 张照清.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8).

[4] 李作芳.“四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1).

[5] 刘晓霞.以表达为聚焦点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

[6] 尤文君.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