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明理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018-05-29何文兵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问题情境

何文兵

【摘 要】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很难调动广大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新课程把生活实践和应用意识渗透在计算教学当中,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使计算蕴含了一些趣味,这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学生情况,我校把研究课题定在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上。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问题情境;明理

【背景与导读】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师生中调查了解得知,大多数学生很不喜欢做计算题,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计算能力差、速度慢、正确率低,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根据学生情况,我校把研究课题定在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上,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很难调动广大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新课程把生活实践和应用意识渗透在计算教学当中,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使计算蕴含了一些趣味,这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校在近三年的探索实践中,要求教师随时注意发掘数值计算内在的趣味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感受计算的妙趣横生,感受生活实践离不开计算,从而懂得计算的重要性,不断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同时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

【片断与设计】

片断一:分数乘以分数是分数除法的基础,在分数计算中地位特别重要,在教学分数乘法(三)这一节课,我觉得《庄子·杂篇·天下》的一段话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他们很可能会落入知识圈套,从而引起思维碰撞,最终会激发学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一根纸条(出示给学生看),老师第一次剪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又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你觉得大约多少次可以剪完?同学们想一想,看谁最聪明?

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深思,有的抓耳挠腮,有的跃跃欲试。

生1:这根纸条永远剪不完。

生2:不,总有一次会剪完,因为纸条总共就这么长。

……

这样吧,同学们的意见只有两种:一种是剪不完,另一种是能够剪完。那么,我想大家就围绕这两种观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一下,各自说出你自己的理由。

生3:老师,我不知道理由,但我知道剪不完,因为我昨天看书了。

师:你很爱学习,但还要会学习,不懂的问题认真思考,就是会学习的表现,你已經离成功不远啦。既然书上说剪不完,那谁能说说理由?

生4:我是这样想的,剪一次剩下1/2,剪两次就是1/4,剪三次应该是1/8……照这样下去,应该剪不完。

学生一边说,老师也一边把数据写在黑板上。

学生看到老师露出了笑容,掌声已经不由自主地响起来了。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他说的真好,一半就是1/2,剪一次还剩下1/2,再剪一半就是1/2的1/2,是1/4,再剪就只有1/8……,因为自然数是无限的,继续这样下去,能剪完吗?

学生豁然开朗,于是老师辅以课件演示,强化学生认知,并把我国著名哲学著作《庄子·杂篇·天下》的一段话展示给学生读。

片断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针对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 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白纸,你能竖着折出3/4吗?折好了的同学请举起来让老师看。

有的同学很快就折出来 ,也有的折成了 ,对于后者,老师一定要指导一下,让这些孩子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都折好了,为了更清晰地表示3/4,请大家用斜线或者水彩笔在这张纸是涂出3/4。

同学们都能按要求涂3份,表示出3/4。

师:把同学们手中的3/4再横着折1/4,大家会吗?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折出了。

师:大家能再用反方向的斜线或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涂出1/4吗?

师:请大家看看,我们最后涂的是不是1/4?最后涂的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3/16

师:3/4×1/4=3/16。这可是同学们说的!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3/4×1/4怎么得到3/16,谁能告诉老师?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一下。

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得出:“分数乘以分数,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相乘的积做做分子”这个计算法则。

【反思与拓展】

《分数乘法(三)》一课教学,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我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至关重要,只有乐学才能事半功倍;其次学生全程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让学生觉得这个计算方法是自己通过探究得来的,会特别有成就感,记忆也牢固。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时,才会集中注意力学数学,才会把数学学得列好。在分数乘以分数的教学中,我把枯燥乏味的计算放置到所创设的、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很愿意参与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利用“一根纸条,每次取一半,是取得完还是取不完?”这一认知冲突,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引导学生通过尝试和合作交流来验证,始终让学生的兴趣处于亢奋状态,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引发了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说的同时,老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学生初步感受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问题去思考,学生有倦怠情绪时,要及时捕捉学生兴奋点,不断调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最终才能会学。

2. 指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明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教学分数乘以分数的过程中,3/4×1/4的计算结果完全靠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计算方法让学生依据结果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获得。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 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 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说数学”时间少了, “做数学”时间多了。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交流的愿望;在做数学中,人人依据各自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交流各自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全程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学生没有厌倦感,并且注意力时刻集中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最难忘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方法”,学生会有成就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也得到发展。

3. 强化层次练习,提高计算能力。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形成以后,还要经过巩固才能转化为技能。在巩固过程中,要注意习题的质和量,质就是要求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性和典型性,要求练习能逐步帮助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练习应该是对重点的再巩固,对难点的再突破,最后形成技能。如果仅仅是机械重复地练习,那无异于加重学生学习负责,扼杀学生学习激情,无法让学生对知识再加工。

【参考文献】

[1] 王堂宏. 略谈小学计算机教学[J]. 中外交流,2017(4).

[2] 王彩霞.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机教学的分析[J]. 科技资讯,2017(6).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问题情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影响中专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