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策略研究

2018-05-29牛亚红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习题设计练习题小学数学

牛亚红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级较小,思维能力较弱,在数学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数学练习题是一种加强数学能力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并且增强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如何设计数学练习题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习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11

一、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针对性

教师在练习题设计时要将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其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练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升华。练习题的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具有针对性,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不可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符合学生的心理结构以及认知结构,让其参与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才能实施针对性教学[1]。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并且说说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问题能联系生活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专注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无聊,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尤其是练习题的设计更要增加其趣味性。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不可设计过难的问题,避免学生因此感到挫折,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动力,问题也不可过于简单,太简单的问题也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2]。教师可以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都要有各种层级的学生。教师设计适于抢答的问题,问题要由易到难,简单的问题可以让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更加有趣。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利用抢答积分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提出问题,如:“3乘以6等于多少?8乘以9等于多少?”学生举手回答,谁举手最快并且回答正确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积一分。这样的形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若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可能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均衡,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进步,成绩较好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层次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如:优、中、差三种层级,设计习题要从易到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首先是基础练习,教师可以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然后是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就是拓展性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问题深入探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3-4]。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一个花坛,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不断拓展思维,并且还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加练习的有效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不必要求一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多进行基础训练,能力较好的学生多进行综合以及拓展训练。

四、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

教师在练习题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实践性。教师应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其实践能力。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设计,让学生产生共鸣[5]。

例如,在教学“等边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去观察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以及一般三角形,并且对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总结。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出發,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对题目内容进行更改,拓展题目内容,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教师对题目进行创新,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可以将问题的侧重点进行改变,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向,对一道题目进行多方向的延伸,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加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升华。例如,小红与小明同时从公路两端骑车出发,两端相距1000米,面对面行驶,小红骑车速度为4米/秒,小明骑车速度为3米/秒,小红和小明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对于这道题教师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改变,首先可将条件进行改变,改为已知小红骑车的速度以及相遇时间、初始距离,求出小明的骑车速度;然后还可以将问题改为求小红和小明相遇的时候分别经过多少路程;最后还可以对相遇之前的状态进行考虑。对于一道简单的题目,进行不断的改变,可以增加题目的难度,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结语

练习题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同的习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对于习题难度要安排合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焦彦梅.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28):74.

[2] 唐雯川.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9):80.

[3] 秦丽华.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方法探究--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练习的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7):130.

[4] 董金玲.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题的设计模式的指导策略[J].科研,2015,13(5).

[5] 吴芳.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的设计问题和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27.

猜你喜欢

习题设计练习题小学数学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石
初中化学习题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