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概数词“多”和“几”

2018-05-28

语言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概数数量词数词

危 艳 丽



说概数词“多”和“几”

危 艳 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武汉 430073)

“多”和“几”都能单独接量词,也能与数词组合表概数,但是学界对表概数的“多”的词性却颇有争议。通过将“多”与“几”对比,讨论“多”单独接量词的情况,分析数词、数量词之后表不确定零数的“多”的词性。

“多”;“几”;零数;概数词

朱德熙(2005:43)将“多、来、好几”都归为概数词。这三个概数词中“好几(几)”的用法最简单,除了语义表示不确定的数量外,其功能和数词十分接近。“多”和“来”比较复杂,很多学者认为二者表概数的用法近似,但对“多”的词性有争议。吕叔湘先生认为表不确定零数的“多”是数词(2006:184),而表大概数目的“来”则是助词(2006:347)。胡裕树(2005:298)、邢福义(2003:102)认为数量词之后的“多”、“来”都是助词。

本文将“多”和“几”进行对比主要想讨论两个问题:(1)“多”和“几”都可以单独接量词和准量词,但“多”接量词并不自由,那么“多”什么时候可接量词或准量词,可接哪些量词或准量词?(2)与数量词组合表概数的“多”到底是数词还是助词?单独接量词、准量词的“多”与量词、数量词之后的“多”是否有联系,有何种联系?

(一)修饰量词、准量词的“多”和“几”

(1)“多”修饰准量词

“多”接准量词时有很多限制,主要出现在四种语境中:(A)在列举了人、国家、省、地方之后,有时在列举内容与“多人、多国、多省、多处”之间插入“等”;(B)在大范围集体名词之后,比如“多国”常在“世界、欧洲、亚洲”之后,“多省”常在“全国、北方、南方”之后,“多处”常在“全身”之后;(C)“有”字句中;(D)与意外死伤意义的负面行为的动词或动词词组如“关押、死亡、解雇”等组合,或与正面行为的动词或动词词组如“破记录、获奖”等组合。例如:

1) 只是这次协调、沟通是在美军、英军、中国空军、"中航"公司、印度等、多个部门之间。

2) 波音飞机就是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材料、配件加工装配而成的。

3) 现有检验场地三千余平方米,10吨全自动检测线两条,型式认证检测设备一批,富有经验的汽车检验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4) 据专家解释,速滑比赛之所以有破亚洲纪录,主要是因为原纪录水平不高。

5) 又长期关押黄埔军校第五、六期的学生。

6) 北方沙尘持续,北京今天阵风可达8级。

7) 他全身受伤,失血过多,不过没有严重的内伤。

上面例子中的“多”一般不能用“许多”替换,即使勉强替换也会显得非常别扭,特别是在数字列举、内容列举和限定范围的句子中。《现代汉语词典》(2012:1578)中“有”的一个义项是“表示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某种程度”,袁毓林(2009)也认为“有”字句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表示数量大。在以上四种语境中,“多”接准量词时语法性质更偏向于数词。这里“多”表示数量超出一般,即使用“许多”替换,意思也不同,如例4)和例7)替换为:

4') 据专家解释,速滑比赛之所以有破亚洲纪录,主要是因为原纪录水平不高。

7')他全身受伤,失血过多,不过没有严重的内伤。

比较例4)、例7)和例4')、例7'),后者的表量应该更大。如果“多人”是三到五人,“许多人”可能是十几人以上。如果“多处”是四五处,“许多处”可能是十处左右。

因为准量词还有名词的特性,“多”接准量词有时类似于前缀。比如“多人游戏”指超过两个人的游戏,和“单人游戏”、“双人游戏”相区分,“多国部队”和单一国家部队相区分。这里的“多”和英语里表示“many or much(许多)”的前缀“multi-”相对应。

(2)修饰名量词的“多”和“几”

“多”可接名量词,在CCL语料库中“多种、多个、多名、多家、多项、多条、多位、多部”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分别为29362次、18722次、9264次、7939次、6403次、3073次、1237次、1104次。但“多”接名量词是受限的,我们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后发现,“多+名量词”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语境:1. 动词特殊,与意外损害等表示负面行为的动词或者与“提升、获奖”等表示正面行为的动词一起使用;2. 名词特殊,指物名词是“成果、成绩、奖项”等积极意义的词,指人名词是特殊身份的人,如“专家、学者、领导、候选人”等;3. 数量关系特殊,两种事物的数量关系是“一对多”或“二对多”,比如有人批判“同一本书多个出版公司出版”的现象,有学者研究“独生儿子”家庭和“多个儿子”家庭的财产继承和分配情况;4. 句子语境特殊,在列举句、“有”字句、新闻标题中出现得较多。

“多种”使用频率很高。在CCL语料库中,“多种”(29362次)的出现次数大大高于“几种”(4943次),而“多个”(18722次)的出现次数则低于“几个”(68127次)。“几种”只能表概数,而“多种”既表概数,也表示数量超过一般(一种或者两种)。通常依据社会经验就能判断出“多种”所在语境中包含的“一对多”或“二对多”的数量关系,即一般情况下为“一、两种”,特殊情况下是“多种”。比如普通人一般会说一种语言,最多两种语言,因此会说两种以上的语言就是“会说多种语言”。进行对比时通常选择两种事物,超过两种以上的就是“多种”,因此能说“多种教学模式对比”。

此外,“多”还能修饰一个特别的量词“起”。何杰解释量词“起”是“用于计量意外发生的事”(2003:212)。人们常常期望意外事故越少越好,当意外事故超出一起或两起时就算“多起”。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出“多起”出现了2001次,而“几起”仅516次。可见,在表示异常事物或异常事件的不确定量时,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多”。

(3)“多”修饰动量词

“几”能自由地修饰动量词,比如“几次、几遍、几番、几下、几通、几场、几顿”等。“多”也可以修饰一些动量词,如“(来过)多次、(看了)多遍、(跑了)多趟、多番(劝说)”。在CCL语料库中,“多+动量词”的使用次数由高到低排列如下:多次(30813次)>多场(290次)>多遍(56次)>多番(31次)>多趟(22次)>多回(4次)。

从检索结果可知,“多次”的使用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多+动量词”的组合。吕叔湘(1984:220)认为“多次”应看作是词而不是词组。动量词“番”一般不能用“许多、好多”修饰,只能用“多”修饰。“多次”常指次数超过一般(常常是一次或两次),比如“多次曝光”就是指在同一张感光片上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曝光;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法律条文中“以上、以下”是包括本数的,因此这里“多次”就是超过了两次。

从检索情况来看,“多”接动量词并不太常见,“多”仅能与少数特殊动量词组合。根据邵敬敏(1996)对动量词的分析,“番”表示费时费力地去做某件事,费时费力必然印象深刻,超过两番就会被认为是“多番”。而“场”有“场1”和“场2”,“多”修饰“场2”更多,“场2”修饰文体活动动词,文体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太频繁,一定时间内超过两场就是“多场”了。因此,“多+动量词”中“多”表示异常事件或动作的数量超过一般。

(4)“好几”和“好多”

“好几”只能修饰量词,如“好几天、好几个人”;不能修饰名词,如不能说:“*好几钱、*好几书”。“好多”既能修饰量词,如“(去了)好多次、(读了)好多遍、好多家公司、好多个学生”;也能修饰名词,而且能插入“的”,如“好多(的)钱、好多(的)书”。“好多”修饰名词时,“好”重读;“好多”修饰量词时,“好”不能重读,“好多”要一起连读。“好多”有两种用法和读法,说明“多”既可作形容词修饰名词,也可作数词修饰量词。

“好几”除了在语义上表较高程度,在表概数时与“几”的语法分布几乎完全一致,如“好几小时(几小时)、好几次(几次)、好几十人(几十人)、好几百块钱(几百块钱)、二十好几岁(二十几岁)”。而“好多”不能说:“*二十好多、*一斤好多”。这说明“好几”比“好多”凝固性更强,且量词前的“多”可能跟数词、数量词之后的“多”是不同的。

(5)“多”与数词的对举

“多”表概数,其作数词的用法并不稳定,常常需要依赖语境或者与其他数词对举。“多”有时与数词“一”或“两”出现在并列句中。在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中都能搜到“一(两)个或多个”、“一(两)次或多次”、“一(两)种或多种”这样的例子,两种语料库中“一个或多个”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其中在BCC语料库中出现了469次,在CCL语料库中出现了87次,这可能是因为CCL语料库中口语语料相对较少。

“多”修饰名词时,可在“一N多N”式中与数词“一”对应,如“一人多机、一卡多人、一箭多星、一剧多版、一案多人”。“一N多N”并列式符合汉语的短语结构形式,应该是汉语固有格式。“多”的概数用法有可能是在与数词的对举中产生的。

(二)数词和数量词之后的“多”

(1)与数词组合的“多”和“几”

“多”和“几”都能与确定数词组合表概数,但二者对数词的形式是有选择的,在CCL语料库中对表概数的在不同位数词后的“多”和“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索,结果如下表:

十多 21111次百多 9035次千多 6695次万多 26018次亿多 9287次 十几 21384次百几 93次千几 71次万几 38次亿几 2次

从表格可以看出,在表示个位数的零数模糊时,“多”和“几”使用次数差不多;表示百位及百位以上数字的零数模糊时,“多”的出现次数远高于“几”,而且数字越大越倾向于使用“多”。因为“几”相当于一个数词,只能表示单个数字的不确定,如“一百几十个人、几千块、三十几岁”。“多”表示零数的模糊,常常是多位数的零数的模糊,比如“五百多万”中十位、个位数是模糊的,“三千多人”中百位、十位、个位数是模糊的。

(2)数量词之后的“多”

“多”可在数量词之后,“几”一般不能。数量词之后的“多”表示超出单个或半个整数单位的零数模糊,可分为三种情况:一、表示超出一个或半个整数单位的不确定零数。数词是个位数或带个位数的多位数,量词是时间单位、度量单位、货币单位等包含可换算的下级单位的量词,如“五米多、一块多、半斤多、两分多钟、一个多小时”。二、表示超出一个或半个整体容积的零散量。容纳物可以是不可数的或者可数的,超出整体容积的零散量能用容器衡量出来且能通过肉眼观察到,比如“一瓶多酒、两包多烟、四箱多方便面”。容器量词的整体容积常常是固定的参照量,比如每个瓶的大小、每包烟的根数和每箱方便面的包数都是固定的。这类表达式常与消耗类动词“吃、喝、抽”等组合。三、表示超出整数的小数部分的不确定零数,比如“七个多百分点、(人均养猪)一头多、三倍多、三十七度多”。百分点、平均数、温度和倍数都需要精确到小数,因此用“多”表示小数部分的零数模糊。

第一种格式有时用“来”也能说,第二种和第三种不能。但三种格式用“半”一般都能说(量词前的数词不能是“半”),如“五米半、一个半小时、三分半钟、一瓶半酒、两包半烟、四箱半方便面、一个半百分点、三倍半、二十四度半、(户均)一头半牛”。

(3)数词、数量词之后的“多”是数词、助词还是概数词?

“半”是数词,数词、数量词之后的“多”也是数词吗?邢福义(2003:102)认为“一斤半”和“一斤多”不一样,“一斤半”是“一斤+半斤”,而“一斤多”不能是“一斤+多斤”,因此“多”不是数词。“多”本身不是数词,但表示不确定的零数,因此如果将“多”表示的零数精确衡量出来后也可接量词,比如“三杯多水”中的“多”是“1/4”,可以说“1/4杯水”。“半”也是一个特殊的零数,因此“半”和“多”有很多语法位置重合。

“半”普遍地被认为是数词,而“多”和“几”因为数量意义不确定很少被看作是数词,那么量词、数量词之后的“多”是什么词性呢?如果把概数词看作是数词的一个附类,朱德熙先生将“多、来、好几”都归为概数词是很有道理的。文炼、胡附(2000)认为附类是带有虚词性的实词。“多”和“几”最初都不是数词,其基本意义与数值无关,“几”表概数的用法是由疑问代词演化而来,“多”的主要功能至今仍是形容词。它们在与数量词组合时作为概数的组成部分,似乎或多或少地受到数量词的影响而产生了类似于数词的语法功能。

单独接量词的“多”和数词、数量词之后的“多”都表示数量的超出,都有类似于数词的功能。但是单独接量词的“多”常表示异常事物量的超出,参照数量可能是“一或者二”。而数词、数量词之后的“多”表示普通事物量的超出,参照数量是确定的整数数词或单个整数单位。

何杰 2003 《量词一点通》,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胡裕树 2005 《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吕叔湘 1984 《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2006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邵敬敏 1996 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对动词的选择关系,《中国语文》第2期。

文炼、胡附 2000 词类划分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第4期。

邢福义 2003 《词类辨难》,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 2009 “有”字句的情景语义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2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 2005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Chinese Approximate Word(多) and(几)

WEI Yan-li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多) and(几) not only can modify measure words independently, but also consist of approximate number with precise numerals, but the part of speech of(多) is contentious. Based on comparison of(多) and(几), the situation of(多) before measure word was discuss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多) after numerals or measure words are analyzed.

(多);(几); Fractional Amount; Approximate Numerals

H146

A

1000-1263(2018)01-0050-0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现代汉语数词的虚化与模糊”(31541310307)

危艳丽,女,1982 年生,湖北仙桃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模糊语言、对外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概数数量词数词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材料类科技书稿共性编校问题探索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左右”、“上下”的概数义研究
巧记数量词
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ぐらい”、“ほど”、“ばかり”的共通性和非互换性
上海方言中的概数表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