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谈:华南建筑大师的求学与创作

2018-05-25庄少庞,苏平

世界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建筑创作建筑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创办的勷勤大学建筑系,是我国近代最早建立的建筑学科之一。华南建筑在第一代建筑家林克明、陈伯齐、夏昌世、龙庆忠等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始终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科学研究,长期扎根地域,面向前沿,对“岭南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80余年来,学院先后孕育培养了6位院士、13位设计大师和1位长江学者,他们设计了一大批理念创新、质量上乘的建筑作品,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以何镜堂院士“两观三性”建筑创作思想为代表的理论研究,也为当代中国建筑学科的理论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贡献了重要成果。本文通过与何镜堂、袁培煌、黎佗芬和饶维纯4位大师前辈的笔谈,分享他们求学期间的深刻记忆和长期实践的创作感悟,从一个侧面了解大师校友们对华南建筑的深切感情,以及理性务实、开拓创新的学科传统对其长期工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何镜堂

笔谈时间:2018年4月

整理:陈思翰,周莉华

今年是何镜堂院士的八十寿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举办了“何镜堂建筑人生展”系列学术活动。何院士通过“建筑人生·八十感怀——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主题讲座与华南学子分享了他的求学和创作经历。在讲演之余,何院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何镜堂: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是《门诊部的候诊设计研究》。夏昌世老师在指导我写作过程中,并非空谈设计理论,而是教导我从实地观察与调研入手,考察医院的功能流线与现实的设计需求。为了调查清楚门诊部每天到访的人数以及时间分布,我经常拿着纸笔站在中山医学院门诊部的大门旁,一个一个地记录下每个时间段到访的人数,并绘制成一张张表格,成为我研究与设计的重要依据。

1964年,我到北京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准备资料。在北京建筑设计院,我找到一本很切题的英文书《医院功能及设计研究》(Studies in the Functions and Design of Hospitals),对我正在做的论文很有借鉴价值。可是当时没有复印设备,甚至也没有现在这样可以连续使用的绘图笔,借期又只有短短3天。我如获至宝,但因为全书都是英文,而且篇幅大,有60来页16万字,读起来很费时间。我在北京停留的时间只有3天,而且这么重要的书,我不想走马观花地查阅而是想反复研读。于是我毅然决定用最笨的法子——抄下来。我住在教育部位于西单二龙路简易的四合院式的小招待所里, 一瓶墨水,一杆“小钢笔”,一叠裁好的透明纸,坐在板凳上,以床为桌,我开始了工作;画两笔就要蘸一下墨,墨不可太多,不然就会成团洇开。我不分昼夜,终于将这本60页、图文并茂的书全抄录下来。而今,这本“手抄本”,成了建筑学院学生的一本“励志宝典”,密密麻麻的英文小字,徒手勾画的图表,工整如印刷体。那么多的蝇头小字,从始至终,一丝不乱,足见我当时的定力和其中所耗费的心血。几十年后,我回过头来翻看一遍,也为当年的毅力感到惊讶。

1 何镜堂硕士论文

2 何镜堂笔记(1-3 图片来源:何镜堂提供)

袁培煌

笔谈时间:2018年3月

整理:苏平,张瀚

4 无锡博物馆(设计:袁培煌)

5 广东科学中心(设计:袁培煌)

袁培煌大师认为在国立中山大学及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注:中山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并入华南工学院)4年的学习生活里,以陈伯齐、夏昌世、谭天宋、龙庆忠等先生为代表的先辈导师们的谆谆教诲,对他一生的建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年的教授们大都是从欧美或日本留学归国的执业建筑师,既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设计思想和作品与当时国内建筑界主流的学习苏联建筑的折衷风格大相径庭,更强调建筑的实用性、经济性以及岭南地域特征的渗透,鲜明地表达了对建筑现代性的理解。因此他们在教学中重视建筑功能和建筑技术,尤其是建筑构造方面,在设计中从屋顶到地面的每一个细节构造都要在图纸中清楚表达。老先生们经常在工程项目现场讲授设计、构造的原理,比如谭天宋教授曾邀请学生到他自己设计的小别墅家中进行生动具体的现场教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袁大师看来,当年老教授们理性的设计教学打开了他的视野,成为他后来几十年创作思想的重要原点。在回顾自己的建筑人生时,袁大师也不忘提到其职业生涯中有着多年交往和长久友谊的各位良师益友:钟训正、彭一刚、唐葆亨、董孝论、何镜堂、石学海、费麟、孙国诚、黄星元、陈梦驹、柴裴义等与他年岁相近的诸位先生,遇到他们在袁大师心里是人生的幸运。

黎佗芬

笔谈时间:2018年4月

整理:庄少庞,黎晓

黎佗芬:我作为一名老建筑师,几十年来在设计的艰辛和快乐中生活,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描绘城市蓝图的人生梦想,尤其在体育建筑创作实践中有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建设蓬勃发展,我们获得了许多机会,在国内外设计和建成了几十个大、中、小型的体育设施,出现许多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建筑作品,从事体育建筑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北京申奥期间向世界展示的我国十大援外体育项目中,就有我们承担设计的肯尼亚莫伊国际体育中心6万座体育场和非洲最大的扎伊尔卡马尼奥拉8万座体育场等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繁荣我国体育建筑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观念的转变是创新的首要条件,建筑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不断自我否定的气量;而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仍然是我们实现新思路的必经之道,这是长期从事建筑创作的深切体会。

6 深圳贤成大厦(设计:袁培煌)

7 武汉协和医院(设计:袁培煌)(4-7 图片来源:《新建筑》)

9 扎伊尔卡马尼·奥拉体育场(设计:黎佗芬)

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制约又促进了观念的变迁,我国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在1970年代强调的是“经济、实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我们设计了价廉物美的成都市城北体育馆,它是一个61m直径的圆形无拉环双层悬索结构,获得了1970年代全国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讲究功能完善,造型美观,我们设计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四川省万人体育馆,采用90多m跨的双曲面拱索结构,在悬索结构体系上又有新的发展,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建筑银质奖”;1990年代全国经济起飞,追求的主调是多种经营,我们与市场相结合,把比赛、训练和对外开放相融合,设计了成都市人民体育场,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申奥成功,提出了“绿色·人文·科技”奥运的新理念,重视“环保、节能、安全”,成为我们体育建筑遵循的新标准。因此,现代的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设计理念,体现社会进步,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从事建筑设计必须本着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创作原则,在设计中注重结合实际国情和地区特色。当代建筑创作在坚持功能、科学技术和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基础上,要强化建筑环境观的概念,才能真正体现建筑创作的全部内涵,在以往的实践中,我比较关注环境特色、历史文化、继承传统和技术先进等问题,并努力在作品中去实践它。

10 重庆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与游泳跳水馆(设计:黎佗芬)

11肯尼亚莫伊国际体育中心体育场(设计:黎佗芬)(8-11 图片来源:黎晓提供)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建筑师要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善于综合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建筑工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建筑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依靠群策群力并不影响个人才华的发挥,本着与同行真诚合作的精神,遵循建筑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崇尚踏实、认真和实干的工作作风是建筑工作者从事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

饶维纯

笔谈时间:2018年3月

整理:饶阳,苏平

饶维纯:在《中国百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选》及《建筑中国六十年》(人物卷)等书中,我曾写过《我与建筑》及《我与建筑的不解之缘》。从1950年代进入大学建筑学系开始就算跨进建筑之门,经历了半个世纪多的建筑旅程,从对建筑的朦胧认识到略有所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1)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2)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功能与环境的结合;(3)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结合;(4)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筑创意与建筑技术的结合;(5)在实践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结合。

12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设计:饶维纯)

13 昆明国贸中心一期(设计:饶维纯)

建筑以其特有的空间和实体构成了一个物质的、现实的世界……它是生活(物质的、精神的)、环境(自然地、社会的)和时代的反映。生活、环境、时代是建筑创作构思的根。建筑创作的构思立意就是在这一根上源生、发展、综合、完善而来。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决定建筑的有许多外在的和内在的因素。凡是成功的建筑作品都是全面考虑了内外因素,完善合理地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技术、环境的要求。世界上的建筑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决定建筑的内外因素总是不同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它们的差异,抓住其特殊性,并以此为突破口,突出体现它的特殊性,然后全面综合解决其他问题,从而使建筑作品获得鲜明的个性。建筑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建筑文化概念是人们对建筑本质理解的深化。建筑文化不是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从踏进建筑之门到现在已有65年的建筑旅程,走过的建筑创作实践与探索之路有许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社会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对建筑的认识也随着建筑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与提高,我与建筑的不解之缘还将伴随着我的余生。□ (感谢陈思翰博士、饶阳先生、黎晓女士对本文访谈和写作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14 云南艺术剧院(设计:饶维纯)

15 毛里求斯机场(设计:饶维纯)(12-15 图片来源:饶阳提供)

猜你喜欢

建筑创作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手稿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探讨
浅论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
设计秀
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
有种设计叫而专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