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信息消费行为的演变

2018-05-25武翰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消费消费者信息

武翰涛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210023)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信息消费是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从信息消费的客体上看,消费主体的消费内容主要指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其中,既包括对信息产品和服务本身的消费,也包括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的生产、交换、送达过程的各类设施及网络的占用。信息消费客体是信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国务院提出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长足发展,产业边界逐渐模糊化,大型互联网企业不断扩大自己信息业务,加强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相关性,从而最大化地创造利润,提高了资源配置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研究者通过分析比较数据类、信息消费类文献。查阅文献资料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进行试验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漏洞,及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调整,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消费的分析,总结大数据时代对信息消费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案例,梳理影响因素。

3.调查报告法。通过对目标人群进行随机调查,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得出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消费的新特征。

4.资料引用法。引用学术论著、文献论文、专业书籍或者报刊杂志上有利于观点表达的资料,并注明出处和作者。

二、大数据的概述

(一)大数据的定义

根据奥地利数据科学家Viktor Mayer-Schönberge的《大数据时代》一书的定义,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这种捷径,而采用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则是大数据技术。也正基于此,大数据拥有了走向众多企业的潜力。

(二)大数据的来源

大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企业数据(Traditional enterprise data),包括 CRM systems的消费者数据、传统的ERP数据、库存数据以及账目数据等。

2.机器传感数据(Machine-generated/sensor data),包括呼叫记录、智能仪表、工业设备传感器、设备日志、交易数据等。

3.使用者自身产生的数据(Personal data),包括用户行为记录、反馈数据等,如邮件、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

(三)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拥有4个“V”的鲜明特点:一是数据体量的“Volume”(大量),从TB级别跃升为PB级别。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而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就已经接近EB量级。二是数据类型的“Variety”(多样),这种多样性又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难以携带的非结构化数据——包含地理位置、图片、信息、视频等比重越来越大。三是“Value”(价值)密度低,繁杂数据中往往只有一到两条为可用信息,因此数据的“提纯”就成为大数据背景下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四是处理和更新的“Velocity”(高速),根据 IDC的“数字宇宙”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35.2ZB。随着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企业获得数据量大小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大数据的意义

正如马云卸任演讲所说:“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大数据时代已至,势必会对信息消费产生重大影响。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收集海量数据并挖掘出有用信息,最后利用分析结果推动资源优化配置。详细来说,便是从庞杂的数据背后挖掘、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找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产品和服务,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自身服务和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信息消费现状概述

(一)信息消费的界定

信息消费是指在某种社会关系中,用户在可获增值期望收益的驱动下,结合自身的支付能力和智能素质,运用可能的技术装备,获取和使用信息及信息产品的过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网页的情况。信息消费即以信息消费的实施者为主体,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为客体的消费活动。

(二)信息消费的特点

当前我国信息消费呈现四大特点:

1.信息服务消费水平加速升级。数据业务消费持续增长,成为信息服务消费的主要驱动力量。2016年1—6月,移动宽带用户累计净增长1.3亿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占比达64.4%。4G用户呈指数爆炸式增长,今年1—6月净增1.83亿户,总数达到6.13亿户。截至6月底,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高速增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超过2.78亿户,普及率由2015年底49.4%提高至52.7%。宽带接入结构不断优化,同期FTTH/O用户总数达1.9亿户,占比68.4%。今年1—6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6810.5万户,同比增长14.1%,总数10.3亿户。今年1—6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 37.5亿G,同比增长123.9%。

2.信息产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信息安全等关键软件产品开发应用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初步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局面。智能手机出货占比持续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35亿部,占手机出货量92.6%。国产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发展迅猛,阿里YunOS激活超过7200万,仅次于安卓和苹果。截至今年6月底,智能电视4700万台,增长20.5%。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终端逐步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相继涌现,智能终端产品日趋丰富。截至今年6月底,软件产品实现收入701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信息安全产品增长7.6%。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1739亿元,同比增长15.7%。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包括在线交易平台服务、在线交易支撑服务在内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收入增长21.6%。

3.新型信息消费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实施,互联网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不断为经济发展积聚新动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互联网企业市值明显回升,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85家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总规模为4.87万亿元,较一季度上涨5.5%,营收同比增长43%,净利润同比增长20.5%。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活跃,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体育、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二是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发展迅猛,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同时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新途径,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6%,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6%。

4.信息消费相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是云计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从基础软硬件到咨询、建设、迁移、交付、运维等全流程的产业链。截至2015年底,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接近 1500亿元,增速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二是大数据服务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截至6月底,大型数据中心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跨地区IDC企业达到279家,电信、交通等行业积极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三是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公众网络机器到机器(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四是集成电路产业进口替代能力不断提升。据统计,上半年全行业销售额达1880亿元,同比增长18%,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超过90%。

(三)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2014年全年信息消费需求规模达到2.8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6万亿元,到2025年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12万亿元。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当务之急。推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消费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信息消费的变革带动传统行业的改革,也能使之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拉动内需的“一驾马车”。发展信息消费对于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自己,扩大盈利水平以及促使国家层面上的经济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大数据时代对信息消费的影响

(一)大数据与信息消费的关系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即通过提高资源配置率,从而优化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最终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可以说,大数据正是当今信息消费呈指数型发展格局下必然出现的技术,而大数据的出现,又将成为信息消费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以谷歌为例,由于门户特征集中于搜索领域,所以,五花八门的数据碎片都将进入谷歌的数据库中。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碎片通过对繁杂数据的筛选、整理,谷歌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关联信息碎片化的计算模型,并将数据整合管理后,反馈给用户。谷歌将这门技术运用到旗下的地图、邮件等各类相关社区中,这大大提高了谷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包括许多过去的非信息消费者),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总而言之,信息消费是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动力,大数据对于信息消费有着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二)削弱了信息消费主体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2015年中国消费总额破30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4%,但我国消费潜力仍有很大一部分尚未挖掘。而影响消费需求的一大因素则是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有效信息供给不足,这具体表现为:政府提供的质量信息以监管性、安全性数据为主,媒体曝光更多的是负面产品质量事件,没有形成权威的第三方质量信息供给渠道,消费者难以获得商品的正面质量信息。当前,我国的消费模式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消费者拥有的质量信息越多、越有效,其购买倾向就越大;相反,质量信息的缺乏则会使消费需求受到抑制,甚至会导致消费需求下降。

根据笔者所做的126人份调查问卷,在回答“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你会更加青睐于网上购物吗”这一问题时,年龄层在30岁以下有77.2%选择了“是的,通过网络购物,我可以更快找到心仪商品。”而当年龄层在31岁及以上时,只有53.3%选择了网上购物的选项。这反映了两层信息:一是年龄层的增长和选择网上购物呈负相关;二是之所以两者呈负相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年长者对于网上购物的可靠性仍存在质疑。而年龄层在30岁以下的由于更多接收到相关的质量信息,就更青睐于网上购物。这一发现,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方向有着一定的启示。

(三)增强了信息消费客体之间的相关性

以苹果公司为例,iPod是苹果公司设计和销售的系列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多媒体播放器,它是怎么做到一出世就大受欢迎的呢?实际上,在iPod出世前,苹果前任CEO乔布斯就已说服了五大唱片公司向苹果提供数字音乐的销售权,五大唱片公司所提供的数字音乐,成为了支撑iPod运转的数据总库,而在iPod没有进行全线商业运作之前建立好了标准化,结构完整的数字音乐数据库——iTunes。正是依托于i Tunes强大的音乐数据库,iPod才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体现在用户能通过iTunes平台任意购买自己喜欢的音乐,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这些用户将这些音乐数据保存到iPod的“播放列表”中——这一流程连接了产品的上游和下游,当iTunes到iPod的桥梁建立之后,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苹果公司成功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增强了信息消费客体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造就了iPod的横空出世。

五、大数据时代信息消费形式的新特征

第一,多样化。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消费者接受到的信息和数据是前所未有的,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因此,当今信息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更加旺盛、更加多样的表现。企业应看到当今时代信息消费的多样化需求,从而调整生产方向,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可视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消费者的所有数据都是可视化的,这包括其中的社交数据、搜索数据、电子商务数据等等,大量的数据碎片都会被储存至企业自身的数据库中。但与此同时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个人隐私会有着暴露的风险,这是我们继续发展大数据技术时应当注意到的问题。

第三,个性化。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对象是消费群体,不会是消费者个体,细分市场的目的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大数据时代下,由于每个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数据都是可视化的,这就需要企业细分到单个消费者,充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精准化。在大数据时代,不仅数字、文本都是数据,甚至身份、位置,你浏览过各种网页的痕迹等都是存在价值的数据。虽然人们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但通过大量的数据是可以做到预测你下一步的生活选择的。正如大数定理所言:“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概率。”有规律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的可视化,信息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往往会呈现精准化的特征。也就是说,企业之间面临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就需要广泛地扩充自己的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模型实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精准投放。

六、从消费者角度信息分析消费的新变化

第一,消费人群更加广泛且大众。通过对调查报告中,将性别与通过网络进行消费活动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和女性在回答“您利用网络进行消费活动的频率”极其吻合。这表明在大数据时代,消费人群更加广泛且大众,信息消费逐渐深入到众多群体中(见图2)。

第二,消费形态更加依托于网络。在回答调查报告中“您利用网络进行消费活动的频率”这一问题时,只有7.94%的人选择了“从不”的选项。由于电子商务大大减少了中间成本,现在的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网上购物或者线下试装线上购物。因此,网络成为当前消费的重要工具。

图3 柱状图分析

第三,消费时间分布零散。随着掌上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空闲时间进行消费,在笔者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回答“您网上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集中于”的问题时,77.78%都会选择空闲时间进行消费。现在的上网者大都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消费者面对过多的信息,没有时间和精力理智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消费更多的是选择空余的时间来消费,这也就需要大数据技术分析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从而划分消费人群。

图4 柱状图分析

七、结论与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消费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大数据在信息消费的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分别概述大数据、信息消费的背景信息入手,结合案例和调查报告分析了大数据和信息消费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消费的新特征、新变化。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数据对信息消费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在未来,信息消费者可能看到的每一条广告都是喜欢的,每一条新闻都是有兴趣的,每一条搜索记录都是根据自身特点来推荐的,甚至也许加好友时系统就可以告诉此人是否能和信息消费者合得来。但是,发展一项先进技术自然有利亦有弊。尽管我们个人的信息数据不断地被录入数据库中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但问题也随之诞生了——信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时刻有着暴露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与时俱进地制定法律法规来维护信息消费者权益,而企业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同时要达到技术能被技术约束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推动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笔者希望通过研究信息消费在大数据时代的演变,来进一步挖掘大数据在信息消费的核心商业价值,从而对未来推动信息消费的发展工作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换[EB/OL].比特网,2014-07-09.

[2]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2011-05.

[3]The Secret Sauce behind Netflix’s Hit,“House Of Cards”:Big Data,2013-02-19.

[4]李明杰,闫强.大数据在信息消费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黎婷,刘勇.信息消费的界定与评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工信部.中国信息服务消费水平加速升级[EB/OL].搜狐网,2016-08-08

[7]刘枚莲.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8]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EB/OL].国务院办公厅网站,2013-08-14.

猜你喜欢

消费消费者信息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知识付费消费者
订阅信息
新消费ABC
表彰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二则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