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各省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创新效率比较评价

2018-05-2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当量规模效率

雷 鸣

(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西安 710077)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深入,规模工业企业加快集聚各种创新要素,通过积极引进人才、增加科研投入资金、扩大研究规模等途径,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然而科技研发的投入和产出效率并未因此而得到明显的提升。为激发和保护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增加科技竞争优势,这就需要科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持续转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让科技更好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指标主要有:R&D项目数、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开发新产品项目数、开发新产品经费。反映企业科技创新产出指标主要有: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三种专利的申请数和授权数,其中三种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创新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成功不仅包括技术创新的成功,还包括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成功,虽然企业的终极目标是生存及更好地生存,但为利润而生产却是企业生存的表现方式甚至目的。创新与发明的最大区别就是实践和应用,创新型企业首先是一种商业活动,所以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尺度也是商性尺度。一项创新尝试如果未能建立有价值的市场和创造商业利润,即使技术上行得通,也是失败的,能够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因此,本文选取两个投入指标,即R&D人员全时当量、开发新产品经费,两个产出指标,即发明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以此来测算度量我国各地区规模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二)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是使用线性建模方法来构建非参数分段面来计算相对于前沿面的效率,以此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DEA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新方法,适用于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在处理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可以避免各要素计量单位不一致造成的影响,用处非常广泛。在有效性的评价方面,DEA方法在处理多输入和多输出问题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可以避免各要素计量单位不一致造成的影响,为评价度量科研创新竞争力的大小提供快速而量化的依据。

(三)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由200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中国科技研发投入在政府和企业推动自主创新的努力下迅速攀升,科研经费从2008年46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47%,到2012年10298.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98%,科技研发经费保持了一定增长速度,五年来增长幅度达到了122.45%。但由于基数过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2%左右、世界500强企业5%~10%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规模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投入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占总投入的17.09%、14.5%、10.59%、10.01%和6.16%。

由于西藏的部分数据缺失,为了避免绝对指标在横向比较口径不一致导致评估的偏差,在此将西藏去除。

以剩余30个省市地区为样本,分别选择R&D人员全时当量、开发新产品经费两个投入指标和发明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产出指标,作为测算我国各地区规模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数据。

二、我国各省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创新效率

(一)研发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研发创新资源投入指标主要考察各地区在科技资金、科技人员投入的情况,研发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可以通过科技经费、科技经费占GDP的比重、R&D经费、R&D经费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反映。为了避免由于比较的口径不一致而导致绝对指标评估的偏差,本文选取了“R&D人员全时当量”和“开发新产品经费”两个指标来揭示我国各地区规模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R&D人员全时当量是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重要指标,是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及应分摊在研发项目的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的总和,能够体现和揭示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水平。2012年,全国规模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2246179人年,较2008年1014223人年增长121.47%,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4.29%;全国每年用于开发新产品经费投入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8—2012年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如图所示)。

总体来看,大部分省市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各省市规模工业企业每年的R&D呈上升趋势,2008—2012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五省的“R&D人员全时当量”均位居全国的前五列,排在第1名的广东省每年的R&D人员全时当量逐年增长率分别为20.98%、15.27%、45.88%、33.72%、22.61%,五年来的R&D人员全时当量增幅高达139.19%,科技创新投入资源投入较少、排在最后三位的分别是宁夏、青海和海南省,科技资金的投入不足前三名的2%,研发创新投入能力仍较弱。

全国研发创新资源投入图

(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

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是为“利润”而生产,而非完全为“用途或效用”而生产,虽然企业的盈利是建立在满足客户的基础上实现的,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生产要素是利润创造的源泉,其中主要包括技术、资本、劳动和管理。

本文选用两个产出指标,即发明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以此衡量全国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2008—2012年的销售收入均位居全国的前五名,整体来看,一般投入越多,产出也越多,但并不一定是投入与产出成绝对的线性关系。科技投入排在全国第5名的河南省新产品产值却排在第15名,大大落后于上海市,平均仅占第1名广东的16.95%。创新与发明的最大区别就是实践和应用,创新型企业首先是一种商业活动,一项创新尝试如果未能建立有价值的市场和创造商业利润,即使技术上行得通,也是失败的,能够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的创新才是成功的。

尽管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我国自主的核心技术仍然缺乏。并且,我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信、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别占93%、91%、85%、69%、60%,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三)研发创新效率

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研究的水平和实力,但是由于各企业在实力规模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这项评价并不能正确和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科研水平,这就需要借助研发效率这个概念,研发效率主要用于评价科学研究对社会的贡献,研发效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企业科研发展的整体水平。本文通过相关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Max Deap,对我国30个省市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就各省市取2008—2012年五年的平均值,对30个省市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以全国的平均值为标准进行分类。吉林连续五年数据均为1,表现出超强的研发创新效率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吉林产业结构布局优化,规模相对集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效率强的还有天津、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其中海南省位居前列。海南的发展主要是旅游业,规模工业企业较少,其研发创新资源投入非常地少,因此,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研发创新效率弱的有山西、黑龙江、青海。就科研经费投入来说,在企业的科学研究中,投入与回报不一定就是相当的,大量的科技投入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高量的回报。在投入和产出都列第1位的广东,五年的平均科技创新效率仅排在第4位,位于吉林、北京、天津之后,说明广东省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创新产出质量不高。浙江、山东、的科技投入和产出都位于全国前列,但在创新效率上却分别排在第12位、第14位和第20位上,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研发规模较大,但距离有效的研发规模还存在一定距离。这就需要调整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结构,密切洞悉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创造和商业应用过程中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将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可能性和市场可能性的结合,才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结语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探索性研究行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创新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因此成为制约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高投入与高产出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能力是指科技投入、科技资源配置、科技创新能力的总和,自主创新不能只看科技投入的指标,还必须关注科技与产业的关联度、创新环境、创新系统的效率等多个因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制度安排,形成对创新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活动的激励。通过强化政府研发投入引导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落实科技优惠政策、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培养等措施,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而许多企业依靠高科技,也创造了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凯,李煜华.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与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8-11.

[2]王山河.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省际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7):100-101.

[3]易伟明,刘满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分析与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119-121.

[4]关祥勇,王正斌.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19.

猜你喜欢

当量规模效率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慢”过程 “高”效率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某新型航空材料加速腐蚀当量关系试验研究
汽车4S店财务管理与监控要点分析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