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即快乐

2018-05-24舒美琦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加缪白头巨石

舒美琦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庄子·齐物论》)

子綦凭着几案在那里坐着,仰面向天缓缓地呼吸,进入了超越时空关系的忘我境界。他的呼吸和自然的节律完美合拍。

“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条。”朱元璋曾经把自己绽成一株秋菊,傲视群艳,秋天因而更肃杀凛冽了几分。

“江畔何人视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曾经将自己悬成一轮玉盘,望世间莽莽榛榛,思索宇宙之无限。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路迷路迷,边草无穷日暮。”韦应物该是跑成了一匹骏马,揣着被美所迷的激情直奔而下,心绪万千不知所止。

子綦大约和这些诗人一样,元神出窍,徜徉于青山绿水花木凌云间,捞出来灵魂能滴出泫翠的汁液,因此他才能听得见自然的箫声。

古时有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沉浸于天地大化,与万灵同呼吸,一股清气自上而下贯通任督二脉,叹一句“天地与我并立,而萬物与我为一”,得永存之快乐也。

沟壑烟云间,她一眼望见了那琴声。她冒险跟随了那琴声,不惜放弃仆从如云、挥金如土的生涯。她不觉乍贫,狂喜中反觉暴富,和司马长卿相守,仿佛与一篇繁复典丽的汉赋相厮缠,每一句,每一逗,都华艳无比。她爱的是那清扬袅健如剑风的琴声,她爱的是这恣意自由驰聘于天地间的快乐。

即使后来,卓王孙送来仆人和金钱,关闭了酒肆;后来的后来,当初的白衣才子也以文字干禄,甚至一度想要娶妾。她只是淡淡地赋一首《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她是不是早知道这样的结局呢?她甘愿饮下临邛垆下的一捧绿蚁,是掷韶华买它一醉的心念令她迷醉。

每每忆起年少那段快乐的私奔岁月——清清亮亮的月光下,觥筹交错的酒卮里,满室酒香中,盈耳的都是歌,迎面的尽是笑——她就知道,她曾活过。此生此世仍是可幸可贺的。因为活过了,就是一场胜利。

沉浸在人生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大喜大悲,品察人生的况味,这已然成为一种快乐。

加缪认为,人的处境就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巨神西西弗斯,有一种加于他身上的永远的苦役,他一次次地把巨石推上山顶,巨石又一次次地滚落山下。可他自己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永恒与无限,追求与永恒、无限、绝对同在的安宁。明知徒劳无功,他还是想要把巨石推上山顶。他有一颗永不疲倦的心:“追求是我的宿命。”“在我睡觉之前还有许多路要走,在我睡觉之前还有许多路要走。”弗罗斯特的诗句恰是哲学家的内心真实写照,他最后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长途,他是力竭而死的。

其实我们纵观他的一生,可以发现加缪在试图通过哲学超越自己的局限,而在达于无限的孜孜以求的过程中饱受痛苦的折磨:身体的孱弱、宗教的束缚、思想的孤独……然而幸好他没有放弃和松懈他的努力。他的追求的过程减轻了无法得到的结果所带来的痛苦,即为他悲惨的人生带来了并始终维系着一丝光亮。

反观中国的哲学,仿佛并没有西方哲学那般有着追根究底的传统,而是一直恪守中道。如何怀宏教授所言,中国哲学常以一种朦胧的方式把握世界。探寻,追求,深究,哪怕穷途末路恸哭而返呢,也可以为后人立一“此路不通”的标记。

沉浸在追求中,经受巨石一次又一次滚落的碾压,背负“永不可至之地”的枷锁;可是艰难地推着巨石一步步接近山顶时,内心的欣喜是无以复加的吧。痛苦中的快乐,往往更令人感激涕零而倍加珍惜。

沉浸,沉浸,与世界相融。在心灵的火焰和疯狂的灵感中一边困惑挣扎,一边大快朵颐,享不为人知的快乐的饕餮之宴。

点评:行文如流水一般,一气呵成!

对“快乐”见解独到深刻,是人生最高层次的“终极追求”,并辅以论证,逻辑严密。是有才华的佳作!!

[作者通联:华中师大一附中]

猜你喜欢

加缪白头巨石
巨石:千古之悲痛,书法之绝唱
白头鹮鹳
青山不老,为君白头
搬开“巨石”,笑面考试
如何搬运金字塔巨石
白头吟
一处归去两白头
漫画
历史证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