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对比

2018-05-24杨建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结肠癌开腹直肠

杨建伟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然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期的重要方法[1-3]。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人体创伤大,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造成下床行走时间延后,并发症增加[4-6]。近年来,随访腹腔镜技术的迅速推广,结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有了质的提高[7-8]。因此本文拟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分析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通过纤维结肠镜及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结直肠癌,分期为Ⅰ期16例,Ⅱ期24例,Ⅲ期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治疗)与对照组(接受开腹治疗)。研究组(n=30)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3.52±15.27)岁。对照组(n=30)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64.28±14.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肿瘤未浸润周围邻近及远处脏器。(2)手术方法为开腹或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3)知情同意。(4)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

(1)发生肠梗阻者。(2)既往进行过腹部手术的者。(3)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4)资料不完整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常规胃肠道准备,分离直乙结肠左侧系膜,作右侧分离,双侧汇合,分离直肠后壁、骶前间隙,达腹膜返折下端,分离直肠前壁、侧壁,采用荷包关闭器与吻合器作肠段吻合。结肠癌者以中线入路自上至下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先离断大网膜,离断结肠血管右支,作消化道重建,回肠端横结肠侧壁吻合。

1.4.2 研究组 探查腹腔,游离乙状结肠、直肠上端系膜,解剖肠系膜动静脉,结扎肠系膜下血管,锐性分离盆筋膜脏、壁间隙疏松结缔组织,开骶骨筋膜、肛尾韧带,闭合器离断肿瘤下端3 cm处直肠,完整切除系膜,取肿块,荷包缝合,还原腹腔,重建气腹,低位直肠吻合。切除范围与开腹一致,作消化道重建,回肠横结肠侧壁吻合。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

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结肠标本长度、直肠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s)

研究组 5.46±1.52 128.35±26.35 92.34±5.38对照组 21.25±4.37 115.32±35.28 159.65±28.42 t值 6.58 5.87 7.14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s)

表2 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s)

研究组 26.34±4.25 17.25±2.34 16.35±4.28对照组 23.34±3.28 15.34±2.02 13.25±3.47 t值 5.34 5.36 5.88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到众多研究的证实 。但是相对于良性肿瘤,恶性结直肠肿瘤手术难度高,对手术者技术要求高。同时有关腹腔镜和常规手术对患者近期临床指标的文献比较较少,这就使得腹腔镜的手术疗效存在一定争议[9-10]。

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结肠癌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开腹治疗)。结果发现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指标可以看出与开腹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对机体的损伤上更小。本文认为腹腔镜手术中对间隙定位更为准确,准确识别细微组织,保护相邻正常组织,因此手术中出血量更少[11-13]。同时,本文还发现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结肠标本长度、直肠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开腹手术的根治目标。腹腔镜手术中,可以通过电视放大系统,准确沿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解剖,对血管结扎时更符合无瘤术的原则,同时超声刀锐性解剖更完整,遵循" 整块切除" 的原则,可对肿瘤的深层进行分离[14-17]。因此肿瘤组织的切除长度更占优势。此外本文还发现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腹腔镜可以全面探查腹腔、盆腔,进行造口术,不仅降低肿瘤细胞转移的风险,还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而开腹手术中手术出血量大,造成吻合口血供不佳,因此术后并发症更高[18-20]。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相对于开腹结肠癌结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手术中对肿瘤病灶的切除长度、手术创伤及淋巴结的清除率上明显具有优势。

表3 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n,%)

参考文献

[1]钟宏,彭海峰,史勇.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6):496-499.

[2]王飞.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癌50例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8,24(2):183-184.

[3]郑元振,陈从其,吴真富,等. 腹腔镜手术对肾癌患者血清Ang、VEGF 及 T 细胞亚群的影响 [J]. 现代肿瘤医学,2018,26(1):65-68.

[4]孙学华,徐小平.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同时进行结直肠切除术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 中国内镜杂志,2015,21(3):272-275.

[5]贺峰,刘宏飞. 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20-22.

[6]刘武君,邵建富,赵志强,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比较[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6):908-910.

[7]兰宝石,李昆.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优势 [J]. 医药前沿,2018,8(1):195-196.

[8]景勇.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对比研究[J]. 心理医生,2018,24(1):80-81.

[9]黄秋叶,刘碧珍,凌碧娟. 胃管及营养管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过程中的置入时机与方法[J]. 心理医生,2018,24(1):131-132.

[10]赵倡黎.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分析[J]. 医药前沿,2018,8(1):103-104.

[11]张良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术在胆囊结石临床治疗中的对照研究[J]. 医药前沿,2018,8(1):158-159.

[12]王海波.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对比[J]. 心理医生,2018,24(2):143-144.

[13]邵刚. 小儿阑尾炎穿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及临床评价[J]. 当代医学,2018,25(1):40-41.

[14]曾小川.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饮食保健,2018,5(1):169.

[15]赵军保,毛鹏鹏,戴满科.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 医药前沿,2018,8(2):172-173.

[16]何龙海,周玥.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J]. 饮食保健,2018,5(1):15-16.

[17]孟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58-59.

[18]陈阳,邓涛.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28-29.

[19]王勇.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74-76.

[20]李刚. 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分析[J]. 饮食保健,2018,5(1):36.

猜你喜欢

结肠癌开腹直肠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