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2018-05-24裴治满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腰段后路前路

裴治满

胸腰段脊柱骨折作为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车祸等事故发生率得增加,该病症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诱发很多并发症或者出现残疾,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前路内固定术和后路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大量研究标明,前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更优,术后并发症更少,治愈率更高[1-3]。本人对所在院开展的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为(44.7±2.0)岁;发生车祸导致的例数为39例,出现高空坠落导致的该病症例数为11例。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45.8±2.1)岁,发生车祸导致的例数为38例,出现高空坠落导致的该病症例数为1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病症,且同时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疾病以及开放性骨折等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类型及程度等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入院治疗,治疗前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基础治疗。为了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概率,在进行手术前均进行了紧急外伤治疗和处理,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4]。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行侧卧位,对患者实施实施麻醉处理后在患者椎弓根部位选择切口,将患者骨折部位充分全面地暴露出来,随后对骨折部位进行检查后应用螺钉和椎体钢板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还原,并运用螺钉进行固定,做好包扎以及抗生素药物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行仰卧位,对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后,在患者胸膜外或者腹膜后选择恰当的下切口进行处理,将患者骨折部位全面暴露出来,随后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运用螺丝和椎体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随后将螺钉固定在骨折部位,做好包扎、抗生素消炎治疗等。发现异常立即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和措施。

1.3 观察测评指标

主要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分成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主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改善程度,患者骨折部位愈合程度以及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等影响进行区别[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对治疗前后运动和触觉功能情况采用专业测评量表进行评价,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和触觉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测评分值和触觉功能测评分值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测评分值和触觉功能测评分值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和触觉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伤椎高度和Cobb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后伤椎高度测评分值分别为(1.4±0.5)cm、(3.7±1.3)cm,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4±0.5)cm、(2.4±1.0)cm。观察组治疗前后Cobb角度分别为(22.1±1.9)°、(45.0±5.2)°。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5±2.4)°、(30.8±4.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7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病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哪种治疗方式更安全、有效,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采用前路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对骨折部位组织残留物和坏死组织进行全面清除,主要是通过在患者损伤节段的上下相邻的椎体之间通过进行植骨支撑固定,从而有效维持脊柱矢状平衡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病理组织正常神经功能,疗效安全有效[6-8]。当然还需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从而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采用后路固定术进行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方法由于要对脊柱结构进行部分切除,将骨锥间的病死组织清除,所以在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优势不明显,大大增加了感染等风险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可知,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和触觉功能恢复进度,改善患者伤椎和Cobb角度,在整个治疗期间,能够有效减患者腰背疼痛、固定性不强以及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减轻患者身心疼痛,疗效更加稳定、有效。所以综合分析采用前路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更安全、有效性更强,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存质量,优越性比后路内固定术更高。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和触觉功能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和触觉功能评分(±s)

观察组 50 治疗前 40.7±3.3 47.1±5.2治疗后 70.6±4.8 70.8±6.9对照组 50 治疗前 39.9±3.6 47.0±5.3治疗后 53.2±2.5 53.6±2.3

参考文献

[1]闫东阳,阿里木江·阿布都热合曼.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27-29.

[2]刘军,张陆,高松明,等.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7,33(5):745-746.

[3]李东平.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195.

[4]所立新.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9):95.

[5]黄善武,欧阳永生.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6]魏劲松.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49-51.

[7]黄静宇.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4):115.

[8]马俊.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的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178-179.

猜你喜欢

腰段后路前路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前路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逐梦记·马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