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2018-05-24梅京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情绪

梅京斌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一般会伴有抑郁情绪,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轻生、伤人等过激的行为。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1]。本文主要对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开展研究,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患者年龄为20~62岁,平均年龄为(40.38±4.22)岁;初中及以下的患者有21例,高中及以上的患者有59例;病程为1~11个月,平均病程为(9.22±0.14)岁。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40例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施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参照组患者进行系统精神科的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内容如下:(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加强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的沟通、交流,叮嘱患者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入院的健康指导,耐性指导患者应对常见症状的方法,对于患者的社会情况、家庭环境以及心理状态等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悲观情绪,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鼓励、引导患者学会倾述自己的心声,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2)互动关系的建立:首先医护人员要和患者的家属、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具体有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尽早发现并解决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患者的家属能够正式患者的病情,消除患者对疾病治疗存在的偏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等氛围,为患者康复、日后融入社会等奠定基础。(3)人性化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家庭环境、心理特征等开展具有人性化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关于精神分裂症、抑郁情绪等相关知识,向患者分析抑郁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一对一护理方案,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疾病和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充分调动患者的治疗主动性、依从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4)集体的心理疏导:观察并解决患者存在的相同的心理问题,组织患者一起进行集体的心理疏导[2]。(5)认知护理治疗:培养患者融入家庭、社会的社交能力,让患者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纠正患者、家属的不良认知,培养患者的理性思维,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集体活动,例如下棋、打球等活动,为患者治愈后适应、回归社会等做好铺垫[3]。(6)营造舒适氛围:为了让患者在治愈后能顺利、正常的融入到家庭、社会中,应重视对患者生活环境的营造,对患者的家属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家庭人文治疗,首先应先让家属、患者明白其意义所在,改善患者和家庭、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患者社交能力的提高[4]。

1.3 疗效评估标准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测量,测评分别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2周、6周以及8周等阶段进行,若患者测量的总分在8分以上,则表示患者的抑郁症状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2周、6周、8周等阶段的抑郁症状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大众生活与工作负担的增多,精神分裂症产生的概率逐步上升,而患者在后期大多会由于各类要素产生抑郁表现,如此,较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等带来影响,无法促使患者尽早康复。临床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予以抗抑郁药品辅以治疗,获得了较优的治疗成效,然而,因为这类药品较易与抗精神病药品间彼此作用,所以,提升了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进而让患者的依从程度下降[5-6]。据现有的文献研究显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抑郁情绪,避免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7-8]。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精神分裂症舒缓期重症患者对于用药的依从程度[9-10]。同时,在对患者予以护理期间,借助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调研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各类要素,辅助其舒缓并清除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心理负担的能力,引领患者主动且积极向上地看待病症与周边的事物,协助患者形成对抗病症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除此之外,可以邀请一个病区内且进行过心理护理后康复效果良好的病友对其进行现场说教,组织集体娱乐、治疗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抑郁、悲观以及消极等不良情绪,最后达成恢复的目标[11-12]。在此次研究分析中,参照组40例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施予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缓解状况,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抑郁情绪,且效果显著,促进了患者自我的心理调控能力。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2周 干预后6周 干预后8周观察组 40 24.59±2.93 19.74±2.71 15.31±2.91 9.26±2.72参照组 40 24.52±3.84 21.91±2.66 19.14±2.95 18.39±2.52 t值 - 0.92 3.61 5.85 15.57 P值 -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参照组(n=40) 65.46±3.45 70.24±4.61 72.82±5.14 63.34±3.16观察组(n=40) 80.12±7.46 82.14±7.48 85.06±7.91 81.05±6.23 t值 11.280 8 8.565 7 8.206 3 13.149 8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参考文献

[1]李珏,黄慧,杜娟,等. 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的效果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6):88-89.

[2]曹娜娜.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127-128,130.

[3]刘洋.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7,23(19):174-175.

[4]梅玫.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价[J]. 临床医学工程,2017,24(6):849-850.

[5]曲立新.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273-274.

[6]童宇.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285-286.

[7]黄泽慧,李书琴.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4):2124-2126.

[8]杜群丽,钱志萍,邱静文,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331-3332.

[9]尹晓丹. 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17,31(3):120-122.

[10]苏士云.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估[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1):79-82.

[11]叶蒙蒙. 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7):594-596.

[12]丁春红.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陪护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4-66.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家属情绪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