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回乳文献研究

2018-05-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芒硝麦芽维生素

*

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回乳,出自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卷四。一般产后不需要哺乳(产妇放弃母乳喂养或中晚期引产术后)、产妇有疾病(肝炎、HIV、精神类疾病等)不能哺乳或在婴儿断奶时,都需要进行回乳。研究表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可高达9.5%~33.0%,大约75%~95%的产妇会在婴儿3个月后发生乳腺炎,而在发病后,有10%的患者因处理不当需要回乳[1]。不恰当的回乳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与心理负担。笔者整理近十年临床常用的回乳方法,探讨各种方法的适宜情况,以期为临床回乳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主题检索词为“回乳”或者“回奶”,精确检索2006年至2016年全部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运用中医疗法(中药、针灸)回乳,药量用法或穴位与操作手法明确者;②运用西药回乳,药物剂量与服用方法明确者;③中药、西药联合回乳,其用药方法阐述明确者。

1.2.2 排除标准 ①文献中只记载回乳用药,剂量与用法不详者;②针刺回乳,具体操作不详者;③文献重复出现者。

1.3 文献整理 将文献中各要素逐一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按照治法不同分类整理文献;同时对药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如皮硝、芒硝均为芒硝;川牛膝、怀牛膝均为牛膝;戊酸雌二醇、补佳乐均为补佳乐。

1.4 统计分析 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回乳用药频次,并计算相对频率和出现频率。

2 结果

运用相同检索策略,在CNKI检索到文献179篇,万方221篇,维普104篇;其中含有回乳和回奶治法的全部文献189篇。依据上述纳入、排除标准,最终保留文献98篇。

2.1 中医治疗方法

2.1.1 回乳用药 纳入的98篇文献中,运用中药回乳的文献78篇,出现中药71味,剔除回乳过程中根据患者兼症加减用药37味,共有34味中药用于回乳组方,应用26次。其中出现频率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麦芽(80.77%)、芒硝(37.18%)、当归(20.51%)、牛膝(19.32%)、赤芍(15.38%)。详见表1。

以上用于回乳的中药中,麦芽出现频次最多,其出现频率达到80.77%。将麦芽的具体应用方法进一步整理发现,临床回乳选择生麦芽最多,其次为炒麦芽,生、炒麦芽合用及焦麦芽应用较少,各炮制品使用剂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详见表2。

表1 回乳中药应用频次及频率

备注:*为外用药

表2 麦芽回乳用法

2.1.2 回乳方药 筛选出来的98篇文献中,共59篇通过中药组方回乳。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单味中药麦芽泡茶饮,共33篇文献;自拟回乳方文献16篇(由不同作者经临床实践总结的回乳组方);加减免怀散(当归、赤芍、牛膝、红花)文献6篇。此外,还有4篇是在血府逐瘀汤、大承气汤、补中益气汤、金黄散的基础上加麦芽回乳。

2.1.3 针灸治疗 有7篇文献运用针刺回乳,涉及穴位有天宗、少泽、足临泣、特定穴1(位于前臂内侧大陵穴与内关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0.5寸)、特定穴2(位于前臂外侧阳池穴与外关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0.5寸)等。因文献较少,在此不做统计。

2.2 西医治疗方法 98篇文献中,有25篇论述西药回乳,药物包括维生素B6、已烯雌酚、补佳乐、苯甲酸雌二醇、溴隐亭、倍美力6种,其中维生素B6、补佳乐出现频次较多。详见表3。

表3 西医回乳用药频次及频率

3 讨论

3.1 中医治疗

3.1.1 整体用药特点 用于回乳的34味中药按功效分类共14种。分别为:消食药5味、补虚药5味、清热药4味、理气药4味、活血化瘀药3味、泻下药2味、化痰止咳平喘药2味、解表药2味、止血药2味、安神药1味、开窍药1味、利水渗湿药1味、收涩药1味、功毒杀虫止痒药1味。结合中药分类及使用频次,可以看出回乳用药以消食药、补虚药为主。乳房胀痛明显者加活血化瘀药;发热者加清热药;胁肋胀痛者加理气药;心神不宁加安神药;乳房皮肤溃破者加攻毒杀虫止痒药。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加减用药。

3.1.2 麦芽 通过回乳中药应用频次与频率可见,麦芽使用频率最高,且以单味麦芽泡茶饮为最常使用的回乳方。清代汪昂编著的《本草备要》中记载:“大麦芽,咸温,能助胃气上行而资健运,补脾宽肠,和中下气,消食除胀,散结祛痰,化一切米、面、果、食积,通乳下胎”。早在几百年前便有麦芽回乳的记载。如《丹溪心法》云:“若女子气血壮盛,或产后无子饮乳,乳房胀痛,丹溪用此二两,炒香捣去皮为末,分四服立消”。古籍中丹溪使用麦芽回乳剂量为2两,相当于74.6 g。现代文献中,麦芽最低使用剂量为30 g,最高可达200 g,常用量在30~60 g之间。使用麦芽不同炮制品,其剂量也会有所变化,生麦芽回乳用量在30~120 g之间,而炒麦芽则较集中在30~60 g之间。对于服用时间,应在准备回乳前3~5 d开始大剂量服用麦芽泡茶饮,取效最佳。现代药理学认为,生麦芽中含有维生素B6,其不具有耐热性,经过炮制会损失其药性[2]。但临床使用生麦芽和炒麦芽的临床观察结果却不尽相同,如:祝佩等[2]进行病例分析认为生麦芽回乳效果优于炒麦芽;但阳媚[3]、董艳容[4]等认为生麦芽与炒麦芽用于回乳,疗效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据此推测,麦芽用于回乳应不仅仅因其含有维生素B族,疗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1.3 芒硝 近十年的文献中,芒硝回乳的使用频率仅次于麦芽。一般使用芒硝时,有明显的乳房肿胀症状。芒硝性味咸苦大寒,外敷回乳时,用其清热、散结、燥湿之功,对硬结起到软化、止痛等作用[5]。单用芒硝时:取300~1000 g芒硝(根据乳房肿胀程度取量)分装到两个环形布袋中,将环形布袋套在乳房上露出乳头,药包潮解需及时更换,每天1次,连续3~5 d。肿痛明显者与冰片合用,常用200g芒硝加入5~10g的冰片外敷双乳。冰片辛、苦、微寒,清热止痛,二药合用消肿散结,止痛效佳。创面溃破伴瘙痒者与明矾合用,常以200g芒硝与150g明矾混用外敷双乳。明矾酸、涩、寒,燥湿止痒,二药合用敛疮消肿止痒。热势明显者与大黄合用,200g芒硝与200g大黄混合外敷双乳。大黄苦、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二药合用消肿泄热最佳。临床回乳时,常内外兼治,以芒硝外敷双乳的同时联合麦芽或维生素B6口服最多见,常使用于出现急性乳腺炎需回乳的患者,可减缓疼痛,帮助消肿。

3.1.4 免怀散 由表1可知,当归、赤芍、红花、牛膝使用频次较高,这四味中药为免怀散基本组方。文献中当归常用剂量6~15 g,赤芍、牛膝10~15 g,红花6~10 g。方中红花、赤芍、当归可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逆转气血上行之路。用此方时需根据回乳患者的病情加减用药。如乳房硬胀、有结块者,加夏枯草、橘核和蝉蜕,消肿散结;肿胀明显者,加香附和柴胡,行气除胀;热相明显者,配伍金银花、天花粉和生甘草,清热解毒。

3.1.5 针灸治疗 文献所载回乳的常用穴位有:天宗、少泽、足临泣等。天宗常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罐5~10 min,配伍少泽点刺放血。天宗、少泽属小肠经。小肠主液,通利水液代谢,防止乳汁淤积。足临泣属胆经,常选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以疏肝利胆,消胀回乳。局部取穴多取胃经的屋翳、膺窗、乳根等穴位针刺。局部取穴时需暴露乳房,临床工作不易开展;且施针于胸腔上方,对手法和角度要求较高,易发生危险,针灸回乳文献较少可能是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有学者在探索传统配穴以外的回乳特效穴,田海燕[6]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两个针刺回乳的特定穴:特定穴1(位于前臂内侧大陵穴与内关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0.5寸)与皮肤成15°角透刺至内关穴、特定穴2(位于前臂外侧阳池穴与外关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0.5寸)与皮肤成15度角透刺至外关穴,临床效果显著。

3.2 西医治疗

3.2.1 维生素B6 现代医学认为乳汁的产生与体内存在的催乳素(PRL)密切相关。PRL的分泌调节受到下丘脑、卵巢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多方面影响,其中多巴胺可直接影响催乳素的分泌。而维生素B6是合成多巴胺所必需的辅酶,可以拮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的分泌,最终抑制乳汁的分泌。因维生素B6不干扰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口服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故特殊疾病(如肝病产妇)回乳时常作为首选用药[7]。文献中维生素B6常用剂量为20~200 mg之间,每日3次。一般在中晚期引产后,立即口服维生素B6 200 mg,每日3次,连服2 d后,改为100 mg,每日3次,后期根据回乳效果逐渐减量,直到患者恢复正常状态。

3.2.2 补佳乐 补佳乐是一种天然雌激素,其药理学成分是戊酸雌二醇。使用大剂量的补佳乐可抑制下丘脑及垂体前叶的机能,减少泌乳素分泌,进而回乳[8]。王庆等[9]研究认为,补佳乐2 mg,每日3次,首剂加倍,为回乳的最佳有效剂量。即便补佳乐为天然雌激素,要比人工合成激素安全性高,但仍具有一些副作用,单独应用补佳乐回乳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

4 小结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西医充分认识到回乳的机制是降低泌乳素的分泌,从应用合成激素类药物(已烯雌酚、溴隐亭等),逐步替代为天然激素(补佳乐)和维生素B6。中医主要应用麦芽水煎代茶饮、芒硝外敷和免怀散回乳。在麦芽的炮制品选择和作用机理上,尚缺少深入研究。针灸回乳文献报道较少,还需要加强对回乳特效穴位的探索,以远端取穴代替局部取穴,增加患者对针灸回乳的接受度。

参考文献

[1]JEANNE P.SPENCER.Manangement of Mastitis in Breastfeeding Women[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8,78(6):727-732.

[2]祝佩.麦芽回乳功效辨析[J].江西中医药,2014,45(373):13-14.

[3]阳媚.生麦芽与炒麦芽回乳效果比较及对泌乳素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4,7(1):48-49.

[4]董艳容.生麦芽与炒麦芽回乳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7,69.

[5]吴文英.芒硝外敷治疗产后回奶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8):375.

[6]田海燕.透刺特定穴回乳40例[J].中国针灸,2014,34(10):1035-1036.

[7]杨慧琴.中药回乳在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中的作用与疗效观察[C].天津:天津传染病医院,2008:337-338.

[8]陈志敏.补佳乐在产后及中晚期妊娠引产后回乳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8):41-42.

[9]王庆,陈光虎,尹红霞,等.戊酸雌二醇片在产后回奶中最低有效剂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1012-1013.

猜你喜欢

芒硝麦芽维生素
芒硝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妈妈被妖怪抓走了
吃心情的麦芽精
妈妈被妖怪抓走了
中国芒硝矿特征与成因简介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考察芒硝制备玄明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