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ell—Show—Do模式对乳牙正畸患儿的干预效果

2018-05-23夏慧玲廖锐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干预效果

夏慧玲 廖锐

[摘要] 目的 探討Tell-Show-Do模式对乳牙正畸患儿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杭州口腔医院收治的160例乳牙正畸患儿,根据患儿入院单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干预或治疗,实验组采取Tell-Show-Do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正畸前后治疗需求指数(IOTN量表)、儿童畏惧调查量表(CFSS-DS量表)、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治疗完成情况(Houpt行为量表)、心理状态(艾森克人格量表)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正畸后实验组患儿CFSS-DS量表低于对照组,Frankl量表、Houpt行为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L量表)与实验组(P量表、E量表、N量表、L量表)正畸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常模(E量表、L量表正畸前)、试验-常模(P量表正畸后,E量表、L量表正畸前、正畸后,N量表正畸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各量表(P量表、E量表、N量表、L量表正畸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正畸后两组患儿知识维度、行为维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正畸前后比较两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ell-Show-Do模式和传统方法对正畸患儿心理及情绪均有一定影响,但Tell-Show-Do对患儿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健康自我管理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 牙科诊治;学龄前儿童;干预效果;行为诱导

[中图分类号] R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3(c)-0093-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ell-Show-Do model on children with primary tooth orthodontic movement.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children with primary tooth orthodontic movement from Septem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in Hangzhou Denta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80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8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hildren admission time. Routine clinical intervention or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ell-Show-Do diagnosis and treat model was perform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herapeutic demand index (IOTN scale), children's fear survey scale (CFSS-DS scale), treatment compliance (Frankl scale), treatment completion (Houpt scale) and psychological states (EPQ 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CFSS-DS sca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rankl and Houpt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s in control group (L scale) and in experimental group (P, E, N, L scale)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ntrol-norm group (E, L scale before orthodontic), the experimental-norm group (P scale after orthodontic, E, L score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N score after orthodontic) index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each scale (P scale, E scale, N scale and L scale after orthodonti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dimension and behavioral dimen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scor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of healthy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ell-show-do model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psychology and emotion of children with orthodontics. However, Tell-show-do model is mo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healthy self-management, it can be further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Dent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eschool children; Intervention effect; Behavior induction

儿童口腔科不同于其他门诊,需儿童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而大部分儿童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其中以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多见[1]。已有文献表明,我国牙科畏惧症患儿发生率高达84.05%[2]。患儿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或由于患儿治疗配合性不好、佩戴时间不够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失败。国内外研究表明,多数儿童能够对口腔医务人员的行为诱导积极反应[3]。通过增强医护人员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初步理解牙科治疗,增强孩子的治疗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在杭州口腔医院接受牙科治疗的160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患儿入院单双日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纳入标准:年龄3~6岁,无认知障碍和先天性精神疾病,家长同意参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全身有系统性疾病,严重颌面部畸形。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一般資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干预或治疗措施,即通过语言简单交代实验目的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不做过多的行为诱导,患儿在正畸前后听从临床医师或护理人员的口令进行操作。

1.2.2 实验组采用Tell-show-do(讲-示-做)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Tell:使用简易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以解释本次正牙治疗的目的、治疗方法、患儿如何配合,讲解过程中需着重注意态度和语言易懂性,同时保持态度亲切和蔼,以拉进与患儿之间的距离。

Show:让患儿观看错颌畸形患儿面部发育及危害的动画片,以了解疾病对面部发育趋势的具体影响、不及时矫治的具体危害,给患儿灌输及早治疗的思想。同时预先给患儿展示治疗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医疗器械,具体包括口镜、技工钳、矫治器等,明确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矫治期间不会使用到钻头或针头[5-7]。

Do:让患儿在术前直接触摸所有器械,鼓励其自主将器械放置在口内自主感受。

1.3 调查内容

患儿入院初进行基本情况采集,对两组患儿于正畸前和正畸后进行多项量表和评价指标的评定,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DHC评分(客观正畸需求)和AC评分(主观正畸需求)。

儿童畏惧调查量表(CFSS-DDS量表):采用CFSS-DS量表调查儿童治疗过程中对手术操作的畏惧情绪及严重程度。标准化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畏惧情绪越高[4-5]。

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采用Frankl量表调查儿童治疗的依从性,标准化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治疗依从性越好[4-5]。

治疗完成情况(Houpt行为量表):采用Houpt行为量表调查治疗过程的具体效果,根据患儿治疗效果进行1~6分的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治疗过程越顺利[5-7]。

心理状态: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由专业调查人员对患儿进行检测,具体包括4个部分内容,分别是P(精神质量,18个问题,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情绪严重,难以适应外部环境)、E(内外向,25个问题,得分越高表示人格偏于外向)、N(情绪稳定性,23个问题,得分越高表示情绪反应越强烈,有较强的不理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L(掩饰性,22个问题,得分越高表示被试患儿自身隐蔽或掩饰性较强)[2-7]。

健康自我管理:包括知识维度、信念维度、行为维度、环境维度4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评价量表得分的比较

正畸后两组患儿CFSS-DS量表、Frankl量表、Houpt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正畸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EPQ常模评分分别是:P量表(4.75±1.37)分,E量表(18.24±1.26)分,N量表(8.57±1.71)分,L量表(14.85±2.20)分[4-7]。对照组(L量表)与实验组(P量表、E量表、N量表、L量表)正畸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常模(E量表、L量表正畸前)、试验-常模(P量表正畸后,E量表正畸前、正畸后,N量表正畸后,L量表正畸前、正畸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实验组(P量表、E量表、N量表、L量表正畸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正畸前后健康自我管理的比较

正畸前,两组患儿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正畸后两组患儿知识维度、行为维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正畸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量表各维度最高和最低得分见表5。

3 讨论

牙齿的发育和萌出的整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复杂的,在这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来影响其正常发育。如果某一因素影响了恒牙的发育或萌出,就会导致恒牙的发育出现异常[6]。为了患儿未来牙列的外观正常整齐,需要采取正确有力的措施,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7]。患儿年龄小,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有待发展,随意性强,难以控制,不能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加之以往诊疗过程的不良印象,陌生的诊室环境,家庭影响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患儿处于一种恐惧和焦虑的状态[8]。这些原因导致在儿科门诊中患儿接受到的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诊疗失败[9-10]。因此,如何提高正畸患儿的配合度尤为重要,有效的行为管理方式是医护人员在短时间提高牙科诊疗效果的重要保障[11]。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儿正畸后畏惧情绪、依从性和完成效果的差异较为明显,实验组各项量表评分普遍好于对照组。在众多儿童口腔行为管理方式中,家长更易于接受正强化和Tell-Show-Do模式[13]。有研究显示,患儿首次接受治疗时如采用Tell-Show-Do模式,可以增加其配合度,有利于提高诊疗效果[14]。Tell-Show-Do模式是一种非药物行为管理,因社会舆论,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较药物行为管理更易于被大众接收[15-17]。实验组中采用Tell-Show-Do模式治疗的乳牙正畸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更好,与段小燕等[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治疗中,患儿因各种原因会产生对牙科的畏惧心理,通过耐心的交流沟通,使患儿能够初步了解治疗过程,在这期间配合工具详细和模拟训练,可诱导患儿积极主动的接受和配合治疗[15-17]。

具体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艾森克人格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发现,对照组和常模之间、实验组和常模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正畸方法对于患儿心理障碍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实验组患儿多项分量表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Tell-Show-Do诊治模式更有助于取得患儿信任。有研究表明,对于采用何种行为管理方式,家长的认同与信任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能否积极配合并完成诊疗[12]。正畸治疗通常采用结构较为复杂的固定矫治器,牙齿清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患儿定期清理口腔,并时刻保持口腔卫生[18]。研究人员从提高患儿本身的自觉性出发,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目的,不断探索着最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由于Tell-Show-Do模式可使学龄前儿童更好的依从治疗过程,也将提高其佩戴矫治器的平均时间、促进口腔卫生[19]。加强对患儿在口腔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持续贯穿在正畸治疗过程的始末,通过对家长包括患儿在内进行关于口腔卫生的宣传,更有力的普及切实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增强患儿的积极性与配合度,使患儿能形成保持口腔卫生与健康的良好习惯,自觉关注和维护自身的口腔卫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口腔环境[20-21]。

研究还发现,Tell-Show-Do模式对乳牙正畸患儿有相对更好的干预效果,具体表现在患儿对健康的自我管理上。健康卫生意识的强化有助于促进患儿预后转归,患儿能通过正畸过程学会正确刷牙方式,注意日常饮食过程中不吃过硬、过黏、较大食物等。

[参考文獻]

[1] 潘央央,魏智渊,李桥,等.家长对温州市某医院儿童口腔治疗行为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11):102-104,110.

[2] 宋宁,王苏豫,葛鑫,等.认知行为疗法对学龄前牙科焦虑症患儿就诊合作程度的干预评估[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10):599-601.

[3] 路博闻.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与人恒牙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及破骨能力差异以及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

[4] 郑德华.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D].山东:山东大学,2016.

[5] 段小燕,周建荣,林双兰,等.Tell-Show-Do法对乳牙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145-2147,2150.

[6] 刘莹.正畸患者埋伏牙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与上颌倒置埋伏中切牙导萌要素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5.

[7] 段小燕.影响乳牙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Tell-Show-Do干预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5.

[8] Grippaudo C,Paolantonio EG,Pantanali F,et al. Early ort?鄄hodontic treatment:a new index to assess the risk of maloc clusion in primary dentition [J]. Eur J Paediatr Dent,2014, 15(4):401-406.

[9] 张守银,张博.恒前牙埋伏阻生与外科开窗配合固定矫治器的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7):805-807.

[10] 杨婧.山东地区错(牙合)畸形早期防治关注度调查[D].山东:山东大学,2015.

[11] 梁国健,林苑云,林俏霞,等.“说—示—做”法与模仿法在减轻儿童牙科焦虑症中的作用比较[J].现代医学,2014, 42(10):1156-1158.

[12] 郭艳明.多颗上颌前牙缺失拔除单颗下颌侧切牙的正畸治疗[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13] 谷海晶,刘丽敏,凌均棨.Tell-Show-Do技术对儿童口腔治疗首次就诊合作程度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3,7(4):312-314.

[14] 刘冰.儿童牙科畏惧症影响因素及全麻干预研究[D].陕西:第四军医大学,2013.

[15] 王岩,陈燕,刘奕.正畸治疗技术在上下颌骨骨折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7):619-621, 648.

[16] 冯金兰,陈晓英,邹晖,等.护理干预对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984-985.

[17] Harrison JE,Ashby D.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posterior crossbite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1,1:979.

[18] 姜欢.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龈沟液中DSPP、DSP表达变化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9] 兰晓静,宁建,霍丽,等.正畸托槽联合片段弓固定外伤后乳牙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07-108.

[20] 徐燕,杨帆,陈隆斌,等.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在儿童牙科恐惧症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6,16(9):1319-1321

[21] 王岩,郐滨,刘奕.乳牙咬合期上颌骨复合骨折5例正畸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38-39.

(收稿日期:2017-11-03 本文编辑:刘学梅)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干预效果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