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生活,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增添灵性

2018-05-23程洁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高中化学生活化

程洁

[摘要]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自然科学,其教学目的在于探索生活现象的本质并使生活更加美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化学教材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辅助教学,实现课本中的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并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2018)08006402

化学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很多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还能够看到许多化学运用的实际案例,可见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极其紧密。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视角去看待化学、学习化学并应用化学。以下是我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措施及实际案例分析。

一、借助生活常识实现趣味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化学是一门研究生活现象和本质的自然科学,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和乏味,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一些有趣的生活常识来设计课堂导入,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化。

例如,我在教学氧气和臭氧之间互相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转换规律时,课堂导入如下。

我首先提问:“同学们,夏季是一个雷雨季节,每次雷雨过后,我们都能感觉到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纷纷摇头,我接着说道:“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在雷电的作用下臭氧转换成了氧气,所以雷雨过后的空气中氧气的量增多了;其二,雨水会凝聚空气中的灰尘,使其降落下来,所以雷雨过后的空气往往会更加干净清新。现在,你们尝试着写一下臭氧和氧气转换的化学方程式。”

在上述的案例中,我结合相关的生活常识导入了臭氧和氧气转换的规律,并增加了互动环节,使得呆板乏味的课堂教学瞬间充满了趣味性,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二、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格物致知”是高中教学阶段的教学理念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则是践行“格物致知”理念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对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课本化学与生活化学的相互融合,从而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生活化学习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乙醇的相关知识点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酒精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以酒为主题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首先,我组织班级几位学生和我一起表演一场“醉酒”戏,其余学生作为“观众”记录已经“喝醉”的我的反应。接着,我再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对乙醇进行探究。由于有前面教学情境的铺垫,学生很快就融入乙醇的学习探究之中。在表演结束后,有学生主动向我发问:“老师,为什么我爸爸每次喝醉酒之后都会脸红呢?”我笑着回答道:“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你爸爸喝酒脸红是因为他的体内缺少一种能够分解酒精的酶,酒精在他体内的分解速度比常人要慢一些,酒精在体内积累得多了,脸自然而然就红了。”显然,学生对乙醇的好奇心已被激发,此时开展教学必然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我首先找准了与课本知识相契合的生活元素,并以此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由此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借助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化学应用能力

化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即学以致用,

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化学问题,并探究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更好地改造生活。此外,生活实例暗藏的化学知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课本中的化学知识进行补充,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氧化反应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运用氧化反应原理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反应的本质。在上课伊始,我这样导入:“现在很多工业循环中都会用到冷却水,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种冷却水是否含有氧呢?”此问一出,学生纷纷讨论起来,一个学生率先回答:“没有氧,因为氧气会和某些金属元素发生反应,从而影响工业生产。”“那你知道在工业中是如何将冷却水中的氧去除的吗?”我紧接着问道。该生继续回答:“使用海绵铁,海绵铁可将冷却水中的氧全部消耗掉。”“非常正确,这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例子,这位同学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呀。现在我再来考考你们,你们平时都会买零食吗?有些食品包装袋里除了食品还有一个单独的白色小包,你们知道小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吗?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小包呢?”“老师,我知道,”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道,“里面装的是一些可以和氧气反应的化合物,比如氧化钙和硅胶。氧气是食物腐烂的主要原因,这个小包可以把氧气消耗掉,减缓食物腐烂的速度。”“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两个例子,探讨一下到底何为氧化反应。”

在这个案例中,我分别列举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反应实例,并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由于具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可轻松应对这些问题。最后,我再引導学生通过这两个实例来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提炼出氧化反应的原理。

四、借助生活元素创设轻松愉快的实验环境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化学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一般都采用理论讲述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即口述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殊不知,化学实验属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验体验相对于完美的实验操作理论而言更为重要。此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较为呆板乏味,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厌烦感。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引入一些生活元素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氨气的喷泉实验时,我借助生活元素与学生进行了如下互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问你们一个很简单的生活常识性问题,人体排出来的尿液是非常臭的,所以小便后如果不冲厕所会让整个厕所都充斥着刺鼻的味道。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化学原理吗?

生1:尿液中的尿素会分解出氨气,所以那种刺鼻的味道是氨气的味道。

师:回答得很好,那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2:用水解决。氨气极易溶于水。

师:非常正确,我们可以借助氨气的这个性质来做一个非常漂亮的喷泉,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呢?

生(齐):想。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实验讲义来动手操作。

此时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探索欲望极为浓厚,都积极地参与到氨气的喷泉实验当中,不一会儿,学生便陆续完成了实验,并看到了美丽的氨气“喷泉”。

在上述案例中,我首先借助一个常见的生活元素——尿液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接着,我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拉近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距离,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案例分析、情境创设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高中化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