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与“挑战”:高中数学课程的微课构建

2018-05-23陈一梅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机遇构建挑战

陈一梅

[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微课这一教学形式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青睐,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微课构建的先试先行大有可为.然而,微课的构建不仅带来诸多机遇,而且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以期微课教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微课;构建;高中数学课程;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1302

随着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各行各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可见,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在“互联网+数学教育”这一新的数学教育形态与教育创新理念提出后,更有利于去构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微课教育模式,让微课成为实现数学高效教育的楷模.[1]但是微课的出现,会给传统数学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机遇,同时在当“高考指挥棒”指引下的应试教育又会给微课的试验带来怎样的挑战呢?这是值得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与探讨的重要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相较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内容剧增、知识深奥、抽象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性强,导致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再者,2014年3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发动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2]让高中教师对如何将大学知识讲透和讲解得恰如其分措手不及.[3]因此,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方式改革进行研讨.然而,处于微时代的今天,微信、微博、微店、微电影等一系列带有“微”字的“产品”已成时髦,微课也不例外.

二、微课构建的意义

微课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产物,不但符合当代发展下高中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而且改革并创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添加更多的信息技术色彩.近几年,由于各式各样的微课大赛的影响,引发起教育者对微课的追捧.对微课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产生一系列具备创新、新颖、感染力等特点的数学教育点子,促进多样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从而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的构建有助于把乏味、抽象、繁难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生动有趣、具体直观、浅显易懂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微课构建有利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育,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和个性化体验.

三、微课构建带来的“机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积极转变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千人一面的“一个定义,几项注意,多道典例,海量习题”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十分流行,[4]而微课凭借其所具备的功能进行动漫游戏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新颖和独特,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积极转变,引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内容的欲望,让枯燥、抽象、繁难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浅显易懂.

例如,在教学概率中的“输赢与先后顺序是否有关”的知识内容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采用先举例后算出概率相等的方法,而微课却以动漫游戏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问题结论的得出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在微課情境引入中抛出游戏规则:甲、乙交替任意选取一根点亮的蜡烛(如右图),将此根蜡烛和相邻的两根一起吹灭,每次仅有一次吹的机会,最后一根蜡烛谁吹灭谁就是胜者.[5]

第二,(在微课中提前设计问题)抛出第二个问题:游戏最终的胜负与吹蜡烛的先后顺序有关联吗?

第三,给予学生通过微课平台进行动手实践的机会,即在微课平台中提供游戏模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玩游戏”.

第四,游戏结束后,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分享在微课平台上.

……

此时,微课平台上会展示出先吹蜡烛者胜和后吹蜡烛者胜的两种不同结果,这种局面再次引起学生互动与争论以及激起学生继续探索游戏的强烈欲望,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持续下去,最终得出问题的结论.

按照认知论,儿童、少年学习概念要靠自己的实践,靠自己去动手动脑,去操作和体验.[1]该动漫游戏式的教学,是以引出动漫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先玩游戏,游戏结束后发现与其他同学发生认知冲突,迫使再次或许多次地动手玩游戏,动脑思考,由浅入深地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动漫游戏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探索数学的美妙和神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远程监控,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2.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化体验

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化体验能得以实现,是完成素质教育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同时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因此,在微课的学习中,学生可通过暂停、反复观看视频而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这让学生得到了自主发展与个性化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前,学生已学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而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探究与学习已是立体几何的“收工”阶段.因此,学生在观看学习微课时,可以先暂停播放微课视频,自主对立体几何的内容、方法进行归纳小结,进而深入思考:面面位置的“判定”研究什么?“性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7]这样能有效保证学生得到自主的思考、学习和体验.

3.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其一,它为边远和边缘地区的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使他们可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1,8]其二,

通过观看对方的微课

促进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进行数学思想和知识的探讨与交流,扬长避短,缩小教育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使用微课,有助于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中突破难点,课后及时巩固复习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其一,学生预习的效果关系到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预习都是走马观花式,导致预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效率下降.[9]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把预习知识内容分享给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做好预习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二,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知识学习的薄弱点,即学习的难点.通过录制有关重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能夠使学生及时消化与解决这些难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推进数学的学习;其三,高中知识多且烦琐,运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细化与深入理解.

四、微课构建带来的“挑战”

在当前高考的考试制度以及高中学习的紧迫形势下,师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为赶教学进度、搞速成,学生已成做题的奴隶.虽然要以学生为主体,且启发、引导、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推广多年,但是仍然没有被普遍运用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大都是停留于表面形式.[4]当今这种局面,是非常不利于我们去构建微课的,更不用说微课构建后的试验了.因为在传统与应试教育的理念下,第一,这种随手可得的网上大量数学微课教学资源,让学生不再惧怕课堂上漏学、听不懂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忽视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秩序与效果很不理想;第二,微课中的动漫游戏式课堂教学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高中紧迫的学习情况下,学生是耗不起的;第三,微课短小的特点,导致内容学习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综上可知,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微课构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师需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正确把握微课构建带来的“机遇”,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携手努力克服微课构建带来的“挑战”,并弥补其不足,积极解决现存的问题;构建具备时代特征、符合高中生学习心理特征的多样化微课,促进微课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培育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冉冉,裴昌根,宋乃庆.互联网+数学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3):6-9.

[2]钟秉林.推进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3):1.

[3]史宁中.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研制:理念与作用[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3):4.

[4]章建跃.全面深化数学课改的几个关键[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5):76-80.

[5]张安军.玩游戏学数学:一个八年级拓展性数学课程的实践[J].数学通报,2017,56(4):20-24.

[6]宋立岩.“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7):46.

[7]陈德燕.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立体几何教学: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为例[J].数学通报,2017,56(2):36-38.

[8]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2015-06-09.

[9]李爱学.浅析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之友,2016(12):30-31.

(特约编辑安平)

猜你喜欢

机遇构建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