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

2018-05-23刘素华王玉龙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21

吉林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规范化脑出血神经功能

刘素华,王玉龙(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21)

脑出血的引发主要是因脑实质内血管破裂(非外伤性)所造成的出血现象,其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若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死亡。脑出血后生存者,大部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包括:运动、认知、言语、吞咽等各种障碍。因此,临床上要想有效治疗该疾病,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是目前临床上应解决的问题[1]。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在日常护理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从而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本文通过实施该护理方式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2~56岁,平均(49.32±1.28)岁,出血量34~62 ml,平均(47.68±10.69)ml。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1~57岁,平均(49.95±1.31)岁,出血量35~63 ml,平均(47.88±10.17)m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详细操作如下。①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其神经系统症状、患侧上下肌力情况,循序渐进。若患者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感,必须立即停止训练。②开展健康教育宣教,护理人员将《康复训练手册》给患者、家属发放,向其详细讲解康复训练内容、相关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时间,若有患者不理解,还可进行示范,通过直观观看让其加深影响,深入理解。③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由于在康复期间患者会产生疼痛感,容易引发紧张、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对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言语安慰、音乐播放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疼痛情况。④规范康复内容,在患者入院后,行良肢位摆放,至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48~72 h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具有进展后,患者可由护理人员指导进行早期穴位按摩,将健侧上下肢各个关节做好活动,1次/min,2次/d,直至其患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2级后开展坐起训练,将床头抬高,做床上运动训练,例如患侧上下肢关节的自我辅助运动等,30 min/次,2次/d,肌力3级后,可进行平衡、步训、体位转换等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45 min/次,2次/d。⑤出院随访,对患者做好定期随访,出院1个月,1次/周,出院2~3个月,每2周1次,出院3~6个月,1次/月,全面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还要给予相应的指导。

1.3观察指标:采取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具体内容包括:进食、洗澡、穿衣、行走、大小便控制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则说明越好[2]。对于神经功能缺损采取第四届全国脑出血管学术会议所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损伤程度越严重[3]。抑郁、焦虑情况则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判定是抑郁症状的为SDS达53分,判定是焦虑症状的为SAS达50分,每张量表的总分均为100分,若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越加严重[4]。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经护理后的日常生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4.28±9.34)分、(5.22±3.61)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经护理前后的焦躁、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效果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①P<0.05

表2 两组患者经护理前后的焦躁、抑郁情况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①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急性期脑血管在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而随着如今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抢救技术也随之进步,使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抢救后却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6]。另外,脑出血患者若需长期卧床,则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这样,无论是早期康复还是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均较差[7]。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康复效果,在其康复期,需给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其康复情况、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有资料显示,采取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8]。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52.31±8.69)分、(13.28±3.37)分、(32.69±2.42)分、(36.62±2.47)分,观察组患者使用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64.28±9.34)分、(5.22±3.61)分、(23.67±2.33)分、(24.53±2.16)分,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效果。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功能上,均具有自然恢复能力,主要是源于出血部分吸收、消散血肿、水肿,降低颅内压,重建病灶部位脑血液循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但是,若仅采用药物治疗、自然恢复,在改善情况上并不显著。本文通过行良肢摆放,使患者的体位维持良好,有效预防肢体、关节的挛缩、变形,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以及患侧肢体痉挛模式的加重,从而为以后的康复护理训练奠定基础。本文观察组患者,通过早期关节被动、主动运动;中期床上康复运动;后期离床康复运动三个部分组成康复护理训练。在经过早期、连续、个体化、规范化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训练,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不断传导冲动,突触活化休眠状态,让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有效促进,将病灶周围、侧神经细胞功能代偿完全发挥,进而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促进。另外,加入穴位按摩,对人体特定穴位采用一定的手法进行刺激,将经络之气、放松肌肉、行气活通经活络等作用极大,促进恢复人神经功能[9-10]。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使用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抑郁、焦虑情况,同时还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张秀兰,宋雪梅.有针对性的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283.

[2] 王 勤.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3):4736.

[3] 左杏梅.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07.

[4] 张 敏,王 芳,蒋 慧,等.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59.

[5] 徐 娟,张 景.探讨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J].世界中医药,2016(b03):482.

[6] 刘丽娟.优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5):4997.

[7] 金红燕,周建敏,郑 群,等.中西医结合护理促进脑出血显微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106.

[8] 王淑娟,董雪霞.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132.

[9] 许 颖,邢凤霞,李红景,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161.

[10] 陈 芸.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65.

猜你喜欢

规范化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