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医护交班中的应用

2018-05-23伦淑仪利婉琳郑雅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吉林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交班沟通模式医护

石 萍,伦淑仪,利婉琳,郑雅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患儿年龄小,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加之自我表达能力差,难以正确地表达其不适与需求。这使得交班时患儿信息量较大,护理人员需在短时间内收集整理资料,并准确完整地将有效信息传递给医生,从而确保患儿的安全。SBAR 是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标准化的病情交流模式,有利于加强医护沟通,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减少交班过程中信息的遗漏,促进患者安全[1]。因此,我院儿科病房选取2017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6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BAR沟通模式交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9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69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362例,女328例,年龄2个月~11岁,平均(5.56±1.37)岁。对照组:男360例,女330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5.80±1.0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交班模式,观察组则采取SBAR方式交班,实施方法如下。

1.2.1制定SBAR交班表:根据SBAR病情交流沟通模式,结合我院儿科病房实际情况,制定SBAR交班表。具体内容:①S(现状):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和入院天数等;②B(背景):患儿的诊断、主诉、既往史、用药、治疗情况及护理措施等;③A(评估):病情变化、转归、重要异常结果及处理、特殊检查或特殊饮食等;④R(建议):已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对下班次观察或护理的建议。

1.2.2培训方法及内容:成立培训小组,负责SBAR项目的实施与策划。通过集体授课进行培训,内容包括:SBAR的概念,医护沟通中选择SBAR 沟通模式的原因,SBAR优势,SBAR交班表的内容、意义及正确的使用方法[2]。每天晨会利用约20 min巩固学习半个月,确保每个护士都能掌握培训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加强理解与记忆。培训小组正式实施前对医生进行一次使用 SBAR 沟通模式的培训,确保医护间沟通更加默契。

1.2.3实践能力测评:组内护士成员对SBAR沟通模式的掌握情况由培训小组组长进行考核,每班责任护士根据SBAR交班表的项目进行交班,并保留纸质版SBAR交班表。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在交班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交班问题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交班问题发生率为4.64%,对照组交班问题发生率为11.45%,观察组交班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交班问题发生率比较[例(%)]

2.2两组交班时间比较:观察组交班平均时间为(9.36 ± 1.75)min,对照组交班时间为(12.03 ±2.16)min,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29,P<0.01)。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 97.39%,医生满意度94.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3.18%,医生满意度8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不良是对患者造成无意伤害的主要原因,而有效的医护沟通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儿科医护人员交班时,信息量较大,传统的交接方式只陈述表面问题,常存在交接不全面、信息传递不清、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导致医生不能及时掌握患儿信息并进行调整,不利于患儿的康复。因此,如何实现医护人员间的有效沟通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近年来,SBAR作为一种结构化沟通模式临床应用广泛,医护人员运用SBAR方式交班沟通病情,可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2-3]。

SBAR沟通模式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同时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其病情与需求,保障了患者治疗及护理的连续性,促进其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该模式极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收集、整理、归纳总结资料,逐步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分析能力,使其在与医生交流信息时更加系统规范,重点突出,提高了医生满意度。不仅如此,通过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团队间建立一个标准的交班沟通模式,可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并分析病情,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了因沟通不良造成的医疗伤害,促进了良好医护团队的合作[4]。因此,我院儿科病房医护交班采用SBAR沟通模式,旨在努力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护沟通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中结果表明,观察组交班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交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实施SBAR方式交班,通过规范明确交接流程,改变了口头交接的随意性与重复性,交班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交班时间明显缩短,更有利于保障患儿的安全。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7.39%,医生满意度为94.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3.18%,医生满意度8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王丽亚等应用SBAR沟通模式自制儿科交接护理指引单的研究发现[5],患者满意度从84.68%提高到95.1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SBAR沟通模式显著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交班适应了儿科发展的护理需要,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可有效减少交班问题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罗 南,李平平,高丽华,等.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2):4733.

[2] 何淑凤,彭纷霞,王艳玲,等.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感染病区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118.

[3] 宋秀婵,黄萍英,徐 红,等.运用SBAR沟通模式降低ICU护士交接班缺陷率[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5):413.

[4] 岳雪艳,赵妮娜,唐 云.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儿科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6(42):255.

[5] 王丽亚,辛庆锋.基于SBAR沟通模型自制儿科护理交接班指引单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1):161.

猜你喜欢

交班沟通模式医护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缩短护理晨间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