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脑尿钠肽监测对心力衰竭患者β1受体阻滞剂合理应用的影响分析

2018-05-23曾建敏欧家满黄家福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广东阳江529500

吉林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阻滞剂心衰受体

曾建敏,欧家满,黄家福(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广东 阳江 529500)

β1受体阻滞剂是心力衰竭(心衰)治疗的基础性药物,可有效改善心肌功能,促进预后[1-2]。因该药物有着负性肌力作用,所以在临床用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心力衰竭有无恶化,在住院治疗期间需调整β1受体阻滞剂的应用[3-4]。近年来,临床研究报道,血液中的BNP可用于评估心衰病情,进行24 h动态监测可起到有效治疗心衰的效用[5-6]。为深入了解BNP监测在心衰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的指导作用,本文对90例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心衰患者纳入此项研究中,均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符合《心脏病学》相关诊断标准[7]。所有患者心功能均在III-IV级,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先天心脏病、严重心律不齐、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1~77岁,平均(61.2±3.7)岁;原发疾病: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肌病7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9~78岁,平均(60.7±3.4)岁;原发疾病: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心肌病7例,其他1例。在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包括吸氧,给予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素等药物及营养心肌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依照患者临床表现(譬如:水钠潴留是否改善、利尿剂有无减量等)应用β1受体阻滞剂,起始剂量为6.25 mg/次,1次/d,用后每周定期评估患者病症和体征改善情况,如心衰未恶化、加重,且心率、血压为耐受的,则每两周倍增用量,直至患者可耐受最大剂量。

观察组则依照BNP监测结果指导应用β1受体阻滞剂。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待检,应用Triaga诊断仪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在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第3天、第7天进行BNP检测,在BNP水平低于正常值的50%以上时开始给予β1受体阻滞剂,起始剂量6.25 mg/次,2次/d;在用药后第1周、第2周定期检测BNP,如若未上升或患者心衰未恶化、加重,且心率、血压为耐受的,每两周倍增用量,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

1.3效果观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β1受体阻滞剂起始用药时间、平均用药量(每天用量)及住院时间;同时掌握住院治疗期间心衰恶化(通过临床症状、心电监护、24h心动图等诊断)及病亡病例数。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通过统计对比,观察组的β1受体阻滞剂的起始用药时间、平均用药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β1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心衰恶化率和病亡率比较[例(%)]

2.2两组住院期间心衰恶化和死亡情况对比:在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心衰恶化率为2.2%,死亡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13.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心衰主要以药物为主,关键的促进心功能恢复,延缓疾病发展,减少恶化和死亡发生。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治疗可实现良好预后[8]。但该药物改善心衰症状和控制病情发展的同时,具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这会导致患者早期用药后易出现低血压、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在住院治疗期间一旦心力衰竭加重,会使临床医生减少或停用该药物,且不能决定何时重新用药,直接导致影响治疗。基于此,单单依靠用药后症状表现来决定是否应用β1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均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BNP属于机体天然激素,通过心肌细胞合成产生,其可促进机体尿、钠代谢,有着重要的病理学作用。在心功能出现障碍时,人体的利钠肽系统会被激活,使得心室负荷增加,促使BNP释放,进而提升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所以,BNP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心衰患者早期的心脏容量、压力负荷以及病情发展等情况。临床学者指出[9],BNP水平的升高和心衰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在其水平超过100 pg/ml时,心力衰竭特异度、灵敏度都会达到90%以上,这大大提升了临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中,基于BNP监测对心衰患者合理应用β1受体阻滞剂进行指导,从研究结果看,观察组开展BNP监测,β1受体阻滞剂的起始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比组,且平均用药量均相对多于对照组,表面β1受体阻滞剂的用药增量更为顺利;此外,在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心力衰竭恶化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马燕等人的相关课题研究[10]报道基本一致。可以看出,BNP监测有助于保障心衰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心衰患者进行BNP监测对早期合理应用β1受体阻滞剂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心衰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开展BNP监测,有助于实现合理用药,提升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实践。

4 参考文献

[1] 邓天君.β1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7):20.

[2] 马德成.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57.

[3] 杨 坤,潘 波,代静澜,等.NT-proBNP指导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24):3355.

[4] 王聿杰,黄带发,张晓琳.β受体阻滞剂在高龄心衰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7):712.

[5] 张 凯.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LVEF、BNP值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

[6] 林 琳,李 俊,龚 青,等.BNP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LVEF、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4):464.

[7] 毛焕元,曹林生.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1-752.

[8] 张 帆,张东霞,杨志杰,等.BNP监测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的指导研究[J].甘肃医药,2015,34(02):124.

[9] 周 军.血钠、尿酸、BNP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0] 马燕,巴·巴音斯勒玛,郭李平,等.BNP监测指导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1):6.

猜你喜欢

阻滞剂心衰受体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