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8-05-23申友平广西乐业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533200

吉林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血氨肝性纳洛酮

申友平(广西乐业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200)

肝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肝性脑病,而肝性脑病也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精神行为改变。在肝性脑病治疗中,去除诱发因素、改善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保肝治疗等是主要的治疗措施[1]。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药,有助于改善患者意识状态。醒脑静注射液是栀子、麝香等中药的提取物制成,有助于改善患者意识和精神状态。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观察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的联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共58例,上述患者符合肝性脑病诊断,同时排除对纳洛酮或醒脑静注射液有过敏或其他临床应用禁忌证患者、不能根据本试验完成试验过程患者、合并心肾功能障碍患者。上述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9±7.1)岁;Ⅰ期2例,Ⅱ期14例,Ⅲ期11例,Ⅳ期2例。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6±6.5)岁;Ⅰ期3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Ⅳ期1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去除发病诱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饮食指导、限制或禁止蛋白质摄入、补充血浆、保肝治疗、预防感染等)。对照组盐酸纳洛酮1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应用纳洛酮基础上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 d。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血氨水平改变情况,测定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变情况。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患者肝性脑病分期较治疗前改善了2期或2期以上,为显效;治疗后肝性脑病分期较治疗前改善1期,为有效;治疗后肝性脑病分期较治疗前没有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氨水平改变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肝功能(AST、ALT)和血氨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前肝功能和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和血氨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ALT(IU/L) 治疗前 治疗后 AST(IU/L) 治疗前 治疗后 血氨(μ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29702±67513±721164±108978±731436±1121156±82观察组29695±58391±66①1155±97845±89①1429±98836±77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2911(379)8(276)10(345)19(655)观察组2918(621)10(345)1(34)28(965)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肝性脑病不是单一病理生理改变所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在对肝性脑病研究中,氨中毒理论、神经递质学说等研究结果对临床治疗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氨中毒学说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体内正常情况下,氨在肝脏代谢为尿酸而被排出体外,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时,肝功能降低而导致氨的代谢减少,从而导致血中氨水平升高,而血氨水平升高对脑细胞的能力代谢产生影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改变[2-3]。

醒脑静注射液是从栀子、麝香、冰片、郁金等中药提取而制成的注射制剂。研究认为,麝香相关成分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发挥作用,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栀子所含成分熊果酸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有效的镇静作用,冰片能够对炎性反应过程产生干扰,降低炎性反应程度,从而产生保护神经系细胞作用[4-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肝功能和血氨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对肝功能和血氨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再者,观察组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措施是有效的,且优于对照组,这与醒脑静注射液和纳洛酮的药理作用有关。所以,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改善功能,效果显著。

4 参考文献

[1] 陈东风,孙文静.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2):84.

[2] 丁泠文,陈明锴,郝 虎,等.乳果糖预防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后诱发肝性脑病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6(4):926.

[3] 郭 芳,谭诗云,吴鹏波,等.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6):1165.

[4] 吴 波.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5):21.

[5] 洪 伟.安宫牛黄丸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6(32):4912.

猜你喜欢

血氨肝性纳洛酮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